基于生态足迹的塔里木盆地适度人口规模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足迹的塔里木盆地适度人口规模研究
【摘要】:人口问题是全球性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人口的过快增长将导致资源、环境、经济等发展方面的不均衡。人口适度与否体现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而塔里木盆地属于我国北方干旱绿洲—沙漠过渡典型脆弱生态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更不可忽视人口、经济与环境资源等诸多方面的关系。 本文将生态足迹模型运用到了人口承载力研究当中,根据生态足迹理论,建立了生态足迹模型,先对塔里木盆地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静态分析,再对塔里木盆地2002-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时间动态分析,最后计算出塔里木盆地的生态适度人口规模。 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的总生态足迹和总生态承载力都呈上升趋势,但生态足迹的上升幅度远远大于生态承载力的上升幅度,导致塔里木盆地近年来一直处于赤字状态,且总生态赤字越来越大;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赤字越来越大;塔里木盆地实际人口大于生态适度人口,说明塔里木盆地生态系统存在生态过剩人口,且这种超负荷人口数还在不断加大。说明在现有的生态资源环境和消费水平基础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对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给塔里木盆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塔里木盆地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学位授予单位】:塔里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24;C924.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丽;杨华;简太敏;;基于生态足迹的重庆市涪陵区生态适度人口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2 王国刚;杨德刚;乔旭宁;杨莉;唐宏;;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新疆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分析[J];冰川冻土;2009年05期
3 张英飒;;人口承载力的理论内涵与测算方法[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4 哈斯巴根;李百岁;宝音;乌敦;;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5 马晓钰;;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人口过剩[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6 李秀霞;刘春艳;;基于综合承载力的区域适度人口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7 陈亚宁;塔里木盆地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9年01期
8 马晓钰;;人口赤字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生态足迹理论在新疆的应用[J];南方人口;2005年04期
9 石晶;朱晓玲;;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的资源优势与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年06期
10 张民侠;郑怀兵;;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经济发达地区生态适度人口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林业经济;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艳中;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南阳市耕地保护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2 樊华;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陕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燕;内蒙古人口承载力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孟凡静;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阿克苏河—塔里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文雪;包头市人口承载力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4 陈建;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农村水土资源利用评价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5 李宏;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四川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6 徐丹;基于生态足迹的崇明岛人口承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传岭;区域发展中的人口承载力和适度人口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祥芸;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9 高中良;重庆市农业水土资源生态足迹动态研究—国家公顷法[D];西南大学;2010年
10 晓兰;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康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52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252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