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方法的天津市人口承载力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P-S方法的天津市人口承载力分析
【摘要】:人口承载力分析是一个多目标决策的社会问题,承载力的确定涉及经济、资源、能源等因素。基于P-S方法的人口承载力分析是从目标实现的可能度和满意度这两个角度出发,建立可能-满意度函数,进而测算人口最优规模的过程。文章先对P-S方法进行介绍,再以天津市为例,应用P-S方法测算天津市人口的最优规模,并结合天津市人口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规划发展建议,以期对其他城市的人口规划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河南大学博士后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产业战略性转移与经济地理的重塑——‘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的政治经济学思考”(15JJD790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机制、评价方法与政策工具研究”(13&ZD1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空间调整”(G031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空间及行业碳排放差异的我国多层次配额型碳交易市场构建研究”(71103098)
【分类号】:C924.2
【正文快照】: 1引言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衡量生态质量、资源状况和环境容量等承受人类活动干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与人口发展密切相关。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准确测度对于城市如何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规范人口发展方向进而避免“城市病”的恶化具有指导性意义,而且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欢迎订阅2010年《人口与经济》[J];人口与经济;2009年06期
2 唐怀;;践行科学发展观 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张丽杰;;“七个结合”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两个统筹”[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0年07期
4 编辑部;;加强任务落实 不断开创人口工作新局面 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年05期
5 ;加强任务落实 不断开创人口工作新局面[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6期
6 ;加强任务落实 不断开创人口工作新局面[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年06期
7 本刊特邀评论员;;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2年11期
8 石再;人口思想史研究对象[J];人口研究;1984年04期
9 曹明国;论人口与金融[J];人口学刊;1991年06期
10 肖立见;我国人口与经济关系的评析[J];财经科学;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蒲婷婷;王家勋;王生林;;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张晓雯;;人口,和谐四川链上的重要一环[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吴连霞;马定国;;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综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洪涛;赵恒波;郭亚军;;沈阳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以创先争优促进“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A];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中)[C];2012年
6 郭斌;;近十年来中国人口与经济分布地域差异及格局演变[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如怡;;构建和谐社会人口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个案[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相利;庄海燕;;基于统计数据分析的黑龙江省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分析[A];黑龙江省第十一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9 ;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 创建省级特色社团[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小平 江苏省无锡市市长;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N];中国人口报;2010年
2 仲崇山;人口计生委督评组检查江苏工作[N];新华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洋;全面推进人口信息化建设[N];中国人口报;2011年
4 ;为转型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N];阳泉日报;2012年
5 ;深刻认识人口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N];中国人口报;2013年
6 韩俊;强化人口安全意识 科学制定人口规划[N];中国人口报;2004年
7 ;为人口计生事业注入勃勃生机[N];中国人口报;2007年
8 郑晓瑛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人口健康与发展中心;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定位的重要依据[N];中国人口报;2007年
9 ;迈向新里程 谱写新篇章[N];中国人口报;2007年
10 特约记者 刘晓梅 殷俊峰;创造有利人口计生的政策环境[N];中国人口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杨振;中国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惠钰;济南市人口空间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2 徐玲;新形势下县级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3 李一;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戴慧宇;河北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5 李永奎;太湖流域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1990- )[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姑丽巴合尔.阿不力米提;新疆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宇;当代中国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新形势、新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海峰;清代云南人口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吴连霞;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韦柳河;经济聚集与人口聚集的关系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68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268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