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序的城市数目与累积规模关系探讨
本文关键词:基于逆序的城市数目与累积规模关系探讨 出处:《地理研究》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体系 规模结构 逆序累积规模 位序—规模法则
【摘要】:在解读区域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分析逆向排序的城市累积规模与城市数目之间关系的模型。采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位序—规模法则与提出的逆序累积规模模型测度了2010年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省际差异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影响区域城市体系的地理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位序—规模法则在刻画区域城市体系规模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明显存在首位分布、双中心城市、或者城市数量较少的城市体系描述不够准确,导致使用位序—规模法则得到的Q值和选取的地理变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进行不同区域间城市体系结构比较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整体来看,逆序累积规模模型的拟合效果要优于位序—规模法则。在使用位序—规模法则拟合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逆序累积规模模型的普适性更强。β值与区域的经济总量、城市化率、人口密度以及复种指数存在较高的统计关系,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根据各个区域的特征及其发展态势,探索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城市体系化道路。空间自回归模型与一般回归模型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区城市体系的形成与演化在空间上联系很弱,基本上处于孤立发展的封闭状态,其原因可能与中国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及地方保护主义有关。
【作者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GD14XGL47) 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人才创新项目(2014KQNCX151,2014WQNCX109)
【分类号】:F299.2;C924.2
【正文快照】: 1引言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城市人口规模的组合特征,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区域内城市从大到小的序列与其人口规模的关系,解释区域人口在各级城市中的分布特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研究是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学等学科的核心课题,也是城市科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进社;逆序的Beckmann城镇等级一规模模式及其对位序一规模法则的解释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周一星,于海波;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一)[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3 刘继生,陈彦光;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地理科学;2000年02期
4 周彬学;戴特奇;梁进社;张锦宗;;基于分形的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等级演变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2期
5 谈明洪,吕昌河;以建成区面积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6 刘妙龙;陈雨;陈鹏;陈捷;;基于等级钟理论的中国城市规模等级体系演化特征[J];地理学报;2008年12期
7 谈明洪,范存会;Zipf维数和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值的关系探讨[J];地理研究;2004年02期
8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J];地理研究;2009年01期
9 王茂军;曹广忠;赵群毅;杨雪春;;基于距离与规模的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J];地理研究;2010年07期
10 孙在宏;袁源;王亚华;张小林;;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与异速生长特征[J];地理研究;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传武;黄润;尚正永;;基于分形理论的安徽省城镇体系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李文旗;;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分形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3 牟凤云;范氏梅;林云彦;;基于遥感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定量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4 金志庚;阳树英;欧阳锴;;近郊和远郊生态农业旅游规划的差异[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5 欧阳晓莹,柯长青;南京城市圈随机聚集的分形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6 陈明星;查良松;沈非;;安徽省城市规模结构分形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张雪花;郭怀成;张宏伟;;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分形特征分析及其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6年03期
8 陈彦光;中心地体系空间结构的标度定律与分形模型——对Christarller中心地模型的数学抽象与理论推广[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张雪花;郭怀成;张宏伟;;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分形特征分析及其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汪海;;构建京津冀区域的三大经济增长极[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郜晓雯;刘涛;曹广忠;;长三角都市区与非都市区的城镇用地增长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国巧真;孙悦民;;基于遥感和GIS的典型村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的分形分析[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4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斌;;基于分形模型的重庆市城镇体系特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邓丽君;韩昊英;吴宇哲;;城市聚落规模的分布特征探讨——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刘兆存;秦耀辰;范玮佳;;第五章 城市区域发展的非线性模型[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8 刘静玉;王发曾;苏朝阳;赵建吉;吕金嵘;高燕哺;乔家君;夏保林;刘晓丽;方创琳;;第七章 微观尺度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9 李小建;覃成林;乔家君;葛震远;樊新生;许家伟;苏朝阳;王发曾;吕金嵘;赵俊远;夏为丽;;第九章 中原城市群经济布局[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10 杨俊;杨钢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城镇人口修正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基础地理信息地形数据库信息量度量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3 钟业喜;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广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及其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舒帮荣;基于约束性模糊元胞自动机的城镇用地扩展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平;制度约束与中国城市规模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周阳;基于生活成本调整的真实产出和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适宜规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眭红明;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郑新奇;基于GIS的城镇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10 汪明峰;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慧权;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建新;基于分形理论的青海省城镇体系结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解冰;中小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优化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琦;山东省城市用地扩展及其效益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5 臧卫强;银川平原城镇区域PREE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闫玮;河南省国内旅游流空间扩散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吕丹丹;城市规模增长机制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刘沙沙;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地区的分形网络连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谭建华;四川省城市体系结构特征及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晶晶;基于TM数据的江汉平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彦光,周一星;豫北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多分形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2 陈彦光,周一星;城市等级体系的多重Zipf维数及其地理空间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张锦宗;朱瑜馨;曹秀婷;;1990-2004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4期
4 赵岑;冯长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与城市用地相互关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0期
5 周干峙;城市及其区域——一个典型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J];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6 周一星,于海波;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一)[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7 梁进社;论节点走廊模式对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适用性[J];城市规划;2005年04期
8 王法辉;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统计模式研究[J];城市问题;1989年01期
9 许波,纪慰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J];城市问题;2001年02期
10 赵永革;世纪之交的重大话题——我国耕地、粮食与城市土地利用状况[J];城市研究;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安新,牟延林;关于权利是否具有顺序性的思辨[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倪涛;;“时间”、“地点”和“方式”——英汉状语的定量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金耀基;人文教育在现代大学中的位序[J];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11期
4 刘晓飞;朱承平;;方位词“边”的演变初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晏莉,吴国平;税收优先权之位序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姚小鹏;;复指短语位序问题考察[J];大理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7 周美玲;韩杰;;语文教材生字的位序调查统计及思考——基于基础教育新课标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语文版[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葛清林;汉语句内语序时空观[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9 周美玲;韩杰;;语文教材生字的位序调查统计及思考——基于新课标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J];课程教学研究;2012年08期
10 姜巍;高卫东;周保华;;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演变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春文;;物向世界的沉沦[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赵荩;司法改革要“公正优先、兼顾效率”[N];江苏法制报;2005年
2 记者 阮希波;云南茶叶位序失衡说明了什么[N];云南经济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尹晓晖;汉语指量结构和关系小句的位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32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33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