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出处:《生态经济》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 人口 经济 环境 耦合协调
【摘要】:渭干河-库车河绿洲(渭库绿洲)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在阐述人口、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机理上,建立渭库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绿洲1995~2012年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进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综合得分和人口综合得分呈上升趋势且经济综合得分增长速度远大于人口综合得分增长速度,环境综合得分则呈下降趋势。(2)1995~2007年发展类型为经济滞后型,其中仅1995年、2003年、2005年人口发展超前。2008~2009年人口效益滞后,2010~2012年环境效益滞后。(3)耦合协调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低水平耦合水平转为颉颃耦合,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由中度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濒临失调衰退类的转化历程。虽然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有所改善,但是耦合协调程度都较低。通过对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的研究以期为提高绿洲发展质量、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绿洲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opulation ,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 the paper sets up an index system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 economic - environmental coupling between 1995 and 2012 .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50002)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2211A020)
【分类号】:C924.24;F127;X22
【正文快照】: 生态环境是人类活动与社会的物质基础。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不仅事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战略问题。但是,三者的失调严重制约了各个区域的发展,导致生态的失衡。人口的稳步发展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基础,而人口与经济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2 王宏卫;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干旱区盐渍地遥感动态监测及其驱动力研究——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9年03期
3 宋超山;马俊杰;杨风;马营;;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4 郭文炯,安祥生,王尚义;山西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4年04期
5 刘承良;熊剑平;龚晓琴;张莲;周玉娇;李恒;;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性评价[J];经济地理;2009年10期
6 汤莉,李翠锦,王红萍;对人口、资源与经济协调和谐发展的系统剖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年04期
7 王春萍;吴媚;;西北地区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以甘肃庆阳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8 崔明哲;杨凤海;李佳;;基于组合赋权法的哈尔滨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6期
9 周玄德;孜比布拉·司马义;严姗;哈力旦木·马木提;;克拉玛依市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计量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2期
10 王辉;苑莹;刘帆;王亮;;辽宁省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自相关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雪梅;干旱区典型绿洲土壤盐渍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娟;高敏华;王宏;李悦;;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吐鲁番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1期
2 方方;;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耦合关系分析与测度[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3 余凤鸣;杜忠潮;周杜辉;;基于熵值法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演变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4 陈健;查良松;黄艳妮;祝凤霞;;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5 田艳争;赵春雨;苗恩标;李飞;;安徽省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平衡性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6 杨宇;张小雷;雷军;;塔里木河流域城镇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性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4期
7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塔里木盆地县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模式及调控对策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8 陈基纯;陈忠暖;;中国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4期
9 周建波;王小燕;;城市品牌经济与市场环境耦合状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10 金少芸;丁刚;程娟;;我国东北地区城镇化与节约型社会建设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柳林;刘兆德;;东部沿海地级以上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赵兵;;区域城市化与景观格局演变耦合性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李惠梅;张安录;;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对生态足迹影响的计量分析[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5 张小平;刘效龙;;21世纪前十年山东省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基于县级行政单元[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6 杜国明;刘彦随;;农业开发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以三江平原北部地区为例[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吴文恒;朱虹颖;;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变特征:1985-2011[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5 韦薇;县域城乡一体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相关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郭永奇;基于生态安全的新疆兵团农地利用评价及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7 张杰;新疆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8 孟祥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9 孙慧宗;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黄晓军;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快娟;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侯绍洋;基于GIS的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蔚;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退出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吕金兴;西安市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娜;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与水资源交互耦合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芳;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张少平;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兵团人才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李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性时空差异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9 高立娜;基于共生理论的山东半岛港口群耦合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潘婧;港口与城市耦合机制及模拟调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峰;孙世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判及实例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8期
2 丁晓静;王耕;;基于AHP和熵值法的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2期
3 阿布都瓦斯提·吾拉木,秦其明,朱黎江;基于6S模型的可见光、近红外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安瓦尔·买买提明;塔世根·加帕尔;;新疆南疆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联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张金屯;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模糊数学分类与排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白艳莹,王效科,欧阳志云;苏锡常地区的城市化及其资源环境胁迫作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7 周冰;郭捷;;中美城市资源利用方式及效率比较研究——以圣何塞市和深圳市为样本[J];中国城市经济;2008年05期
8 刘耀彬,李仁东;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动及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9 吴后建;王学雷;宁龙梅;芦云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10 朱红波;张安录;;我国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时空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远东;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与绿洲稳定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2 卢远;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其生态效应[D];吉林大学;2005年
3 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史晓霞;基于CA模型的长岭县土壤盐渍化时空演变可视化模拟[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奇瑛;成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何祺胜;星载雷达图像在干旱区盐渍地信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4 王s
本文编号:1372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372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