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长三角人口分布变动研究
本文关键词: 长三角 人口分布变动 出处:《西北人口》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三个尺度上即圈层尺度、地级市尺度以及区县尺度利用第五和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近10年长三角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变动。10年间,长三角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口密度进一步稠密,反映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增长极的不断增强的人口集聚能力。从圈层变动来看,人口向核心层集聚特征明显,圈层分异特征明显。从中级尺度来看,10年间除了上海的高速增长外,最主要的特征是苏州的高速增长,其年均增长甚至超过上海,此外,苏中三市人口减少形成了长三角北翼的人口塌陷区。从微观尺度而言,上海及其周边增长快速,人口增长主要分布在核心城市构成的廊道上,各个城市核心区集聚效应明显,表明各城市仍处于向心城市化阶段。未来,根据长三角的发展特征以及国家的宏观政策,长三角的次核心城市将进一步发展,长三角人口分布的多中心趋势将会显现。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5th and 6 census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have been analyzed from three scales, namely, the circle scale, the prefectural scale and the county scale, and the population scal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has been further expanded during the past 10 years. The population density is further dense, reflecting the increasing capacity of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as the economic growth pole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hanges in the circle lay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to the core layer are obviou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igraphic differentiation are obvious. In addition to the rapid growth in Shanghai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is the rapid growth of Suzhou, whose average annual growth is even higher than that of Shanghai. In addition, The population reduction in the three cities of central Jiangsu formed the population collapse area in the north w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On a microscopic scale, Shanghai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grew rapidly, the population growth was mainly distributed on the corridors of the core cities, and the agglomeration effect of the core areas of each city was obvious.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macro policy of the country, the sub-core citie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ill develop further, and the multi-center trend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ill appear.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12YJC840046) 上海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2013ECK001)
【分类号】:C9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东安;我国人口分布的现状和特点——人口分布问题研究综述[J];人口研究;1988年05期
2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简况[J];中国民族;1991年07期
3 林其宝;略述远古至汉代的人口分布[J];人口研究;1995年04期
4 阿伍;布依族的人口分布[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5 周国胜,郑伟才,张平,沈鸿;兵团人口分布状况对小城镇建设影响问题初探[J];新疆农垦经济;2005年03期
6 黄荣清;1980年代以来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分布的变化[J];人口研究;2005年05期
7 田京宛;;天津市制订未来城市布局和人口分布规划[J];城市规划通讯;2005年10期
8 张子珩;史云亘;周文芬;梅显凯;;哈尔滨市人口分布问题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Md.Nuruzzaman Haque;张广翠;王晓璐;;孟加拉国人口分布研究[J];人口学刊;2007年06期
10 骆为祥;;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分析[J];南方人口;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连均;张晶;姚长青;侯晓慧;张大鹏;;江苏省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杨剑;蒲英霞;秦贤宏;何一鸣;;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文钰;;基于人口分布的上海人口空间结构研究:1990-2000[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李雨停;丁四保;王荣成;;地理成本视角下我国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一致性探讨[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栾贵勤;齐浩良;;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人口分布与流动规律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江波;;中国贫困人口分布特点的研究[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温家洪;施敏琦;Jianli Liu;Youqin Huang;孟庆洁;丁金宏;徐慧;;中国的沿海低地及其人口分布[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余明;;基于GIS的福建省人口分布特征成因探讨[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刘琳;张宝秀;;北京市流动人口分布与公共设施资源空间配置关系探讨[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9[C];2009年
10 徐军昶;郝慧梅;王永丽;王菁;;陕西省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评价及其与人口分布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二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文军;人口分布与城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召开[N];西藏日报(汉);2013年
2 记者 徐生林;上海人口分布向郊区扩散[N];东方城乡报;2011年
3 记者 王昕;人口分布中间稠密南北稀疏[N];西安日报;2011年
4 记者 周芝敏;国家人口计生委领导来我市调研[N];黑河日报;2011年
5 苏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研究[N];中国人口报;2011年
6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美国康州三一学院经济系教授 文贯中;地震、人口分布与土地制度[N];经济观察报;2008年
7 吉强;我省人口分布呈“南增北减”[N];新华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李荔;北京人口分布失衡[N];北京科技报;2011年
9 记者 张晓鸣;上海人口分布向郊区扩散[N];文汇报;2011年
10 记者 谢靓;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建议优化流动人口分布[N];人民政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学斌;基于熵定律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嘉韵;甘肃省人口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陆燕秋;上海市域人口分布与变动:1990-2010年[D];复旦大学;2014年
3 李琳;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趋势及其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张海霞;基于乡镇尺度的河南省人口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000-2010年)[D];兰州大学;2016年
5 郭宁;辽宁省人口分布与经济分布匹配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6 谷俊杰;基于格网GIS的内蒙古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7 王亚茹;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人口分布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曹丽;中国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9 张晚成;人口分布与交通能耗及相关碳排放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李坤;吉林省人口分布变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08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508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