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德国的人口社会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 德国 外国人 地理分布差异 人口老龄化 外来族群 出处:《德国研究》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在德国居住着736.99万外国人,占德国总人口8183万的9%。这表明,德国已成为非传统意义上的现代移民国家。从地理空间分布来看,由于受移民传统、经济发展和移民网络三大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外国人生活在德国的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较少,呈现出典型的地区差异。从性别比来看,外国人的男性比是51.2%,属于正常范围。从年龄结构来看,尽管与本土德国人相比,外国人相对年轻,但已显示出典型的人口老龄化特征。从国别上来看,外国人主要来源于土耳其、意大利、波兰、希腊和克罗地亚。从出生地来看,外国人中有81.7%在国外出生,他们是通过跨越国境的国际迁移留居德国的。
[Abstract]:As of 2011, there were seven million three hundred and sixty-nine thousand and nine hundred foreigners living in Germany, accounting for nine of the country's total population of 81.83 million, according to the German Fede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This shows that Germany has become a modern immigration country in an non-traditional sense.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immigration tradi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igration network, the vast majority of foreigners live in the western part of Germany, while the eastern region is relatively small, showing a typical regional difference. In terms of sex ratio, The male ratio of foreigners is 51.2, which is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In terms of age structure, although foreigners are relatively young compared to native Germans, they have shown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aging. Foreigners are mainly from Turkey, Italy, Poland, Greece and Croatia. From the place of birth, 81.7% of the foreigners were born abroad, and they live in Germany through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cross the border.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人口学研究室;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宗教信仰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研究”(项目编号:13JJD730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24.51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若凡,赵万江;成都市金牛区外来人口空间集聚特点、形成机制及其调控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2 于宏;索志林;;“剩女”现象的经济学解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0期
3 牛叔文;孙红杰;秦静;李怡涵;;基于农业用地和地形约束的陇南山区适宜人口规模估算[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4 梁强;;人口安全视角下的大连市城市化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8期
5 耿慧志;沈丹凤;;上海市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和影响机制[J];城市规划;2009年12期
6 司光南;;新疆维吾尔族生育观念发展演变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年10期
7 杨倩倩;陈岱云;;农民社会支持网络的演变与农村宗教热现象研究[J];东岳论丛;2011年03期
8 李敏嘉;李枫;;读《生育制度》的诸多启发和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31期
9 何海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制度回应[J];法制与社会;2011年27期
10 王国霞;程丽琳;;城乡劳动力迁移规律研究[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梁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颜俊;巴西人口城市化进程及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兰景力;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完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高法成;孝与养的失衡[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邱红燕;长效避孕节育方法的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9 于维君;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成卓;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安克;德国人的环保意识[J];环境教育;2002年02期
2 张沛;德国西占区“再教育”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小宇;有过统一德国的计划吗?[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10期
4 程丹梅;;德国家中遭小劫[J];今日湖北;2003年10期
5 小克;如何与德国这一贸易伙伴交往[J];出国与就业;2004年17期
6 ;交往常识与德国人打交道的八个忠告[J];重庆与世界;2004年11期
7 凯·施特里特玛特;西风;;《中国说明书》:一个德国人视角里的中国万象[J];民族论坛;2006年07期
8 李忠东;;德国小区的垃圾箱[J];同舟共进;2006年10期
9 朱建国;;德国人的文明素质[J];观察与思考;2006年19期
10 桑椿湘;;“传统+科技”助“德国制造”畅行全球[J];观察与思考;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志成;;战后德国欧洲政策的历史演变[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C];2008年
2 任超;;德国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的演变——从央行独立性角度的考察[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经济法的前沿[C];2001年
3 威廉·瑞伯亨格;梁洁;;中世纪至今德国的城市和国家:现代市民社会在城市传统中的起源[A];都市文化研究(第2辑)——都市、帝国与先知[C];2006年
4 奥伊根·蔡博;王维江;吕澍;;1903年:德国记者蔡博眼中的上海[A];都市文化研究(第2辑)——都市、帝国与先知[C];2006年
5 杨云珍;;德国极右势力的现状、成因及影响[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6 熊月之;;德国学术访问记[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7 王国伟;;赴德国学习交流印象[A];第二届全国骨科未来与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张文红;;浴火重生:德国左翼党的前世与今生[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蒋涛;李刚;邹凌;;德国耳鸣治疗技术进展简介[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10 张冰隅;;把握新机遇 更上一层楼 关于上海餐饮业实现“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几点思考[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秋良;富不奢华 节俭为本[N];经济日报;2003年
2 刘海燕;德国人:少休息多赚钱[N];上海金融报;2003年
3 记者 杨华升;从德国百年变迁看……[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4 记者 于涛;寸土寸金之地,德国人为何舍得留给“历史”?[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5 基莲;德国啤酒为何滞销[N];信息时报;2000年
6 ;德国人做生意看重什么[N];中国经营报;2003年
7 ;德国经济危机阴霾挥之不去[N];中国经营报;2003年
8 郇公弟邋赵凯;从国外广告看中国崛起[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胡立彪;遵守规则[N];中国质量报;2007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柯卉;就业、移民、教育缠身“欧洲病夫”[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鞠维伟;英国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处置德国的政策研究(1943-1949)[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苑爽;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处理德国战争赔偿问题的政策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罗永明;德国对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兵工事业的影响(1928-1938)[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路文勇;论欧洲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月;德国宗教多元化的历史与现实[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畅;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德国人形象探微[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王竞楠;德国标准化与德国崛起[D];山东大学;2013年
4 沈辰成;别理德国人!?美国对德反亲善政策探微,1944-1945[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晓;试析冷战后德国军队域外行动的动因与困境[D];外交学院;2013年
6 白雪;试析统一后德国的联合国政策[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晓岭;桀骜难驯的权力—德国立宪艰难之因[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刚;冷战后德国安全战略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9 梁芬;德国的欧盟政策[D];暨南大学;2006年
10 蒋健健;德国知识分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50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550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