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与状况的地区差异分析——基于2011年全国32个省级单位的流动人口问卷调查
本文选题:流动人口 切入点:社会保险 出处:《人口学刊》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促进各地区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与状况平衡发展,本文运用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11年7月在全国32个省级单位开展的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参与状况进行地区归类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32个地区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可归结为高参与、中参与、低参与三种类别。低参与地区涵盖了大部分西部和中部省份,中参与地区涵盖了一半的东部省份和1/3的中部省份,而高参与地区涵盖了另一半较为发达的东部省份和2个条件较好的西部省份。结合地区差异分析结果可知,相较而言,东部地区的社会保险参与状况较好,其次为中部,而西部较差。进一步从流动人口的相关特征来看,社会保险参与状况的地区差异与各类地区流动人口的社会基本情况、流动过程、家庭状况和就业特征等方面存在依存关系。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insurance participa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various regions, this paper uses the survey data of floating population conducted by the State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in 32 provincial units in China in July 20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cial insurance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32 regions can be attributed to high participation and middle participation. Three categories of low participation. Low participation covers most of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rovinces, while middle participation covers half of the eastern provinces and 1/3 of the central provinces. The high participation region covers the other half of the more developed eastern provinces and the two western provinces with better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social secur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entral region. From the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social insurance particip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asic social situation, the floating process, the family status and the employ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various regions.
【作者单位】: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分类号】:C922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军;;论农民市民化的动因及其支持系统——以上海市郊区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周聿峨,阮征宇;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朱宇;国外对非永久性迁移的研究及其对我国流动人口问题的启示[J];人口研究;2004年03期
4 简新华;黄锟;;中国农民工最新生存状况研究——基于765名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研究;2007年06期
5 刘林平,郭志坚;企业性质、政府缺位、集体协商与外来女工的权益保障[J];社会学研究;2004年06期
6 郑广怀;伤残农民工:无法被赋权的群体[J];社会学研究;2005年03期
7 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J];社会学研究;2005年03期
8 毛丹;王燕锋;;J市农民为什么不愿做市民——城郊农民的安全经济学[J];社会学研究;2006年06期
9 李培林;李炜;;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J];社会学研究;2007年03期
10 谢桂华;;农民工与城市劳动力市场[J];社会学研究;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振武;段成荣;毕秋灵;;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与分析[J];人口研究;2007年02期
2 曹正民;苏云;;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的公共政策思考[J];西北人口;2007年05期
3 彭希哲;有关我国流动人口问题的理论再思考[J];南方人口;2001年01期
4 叶健夫,彭启鹏,黄春红,刘建民,钟作勇;广东流动人口问题研究[J];统计与预测;2003年03期
5 李建璋;;流动人口别样的生存方式[J];黄河.黄土.黄种人;2008年01期
6 李文耀;;实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一基三化”[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9年03期
7 黄公元;经济流动人口对我国人口控制的影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8 高振民;城市类型与外出流动人口的特征[J];中国人口科学;1989年03期
9 曾艳红;武汉市与其它大城市流动人口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7年04期
10 何金定;从几个大城市看我国流动人口的特征影响及对策[J];南方人口;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艳;;广东省流动人口浅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苗瑞凤;;农村进城老年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性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蔡蓉;方晓义;;流动人口主观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陈颐;;流动人口实际生育规模与人口控制——基于厦门市与全国外出打工人口调查样本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永浮;周成虎;鲁奇;;北京市流动人口的预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王德;朱查松;;上海浦东新区流动人口集聚的消极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杜瑜;王传胜;樊杰;;外部性作用下广东省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张耀方;方晓义;熊青;李晓铭;;流动人口歧视意识的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郑利;;西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初探[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陈少君;戴新民;李顺来;纪红;;流动人口的性观念与性行为——对武汉市汉正街流动人口的性剖析[A];湘鄂赣首届性与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杞绍海;禄丰县完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措施[N];楚雄日报(汉);2008年
2 通讯员 张美琴 记者 骆战红;玉环——推行流动人口计生双向协作管理[N];台州日报;2008年
3 慕川;同城·同爱[N];徐州日报;2008年
4 席波 崔丙申;鹤壁“温暖工程”惠及流动人口[N];中国特产报;2008年
5 江苏省无锡市人口计生委;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N];中国人口报;2008年
6 通讯员 杨立强 特约记者 钱宪庚;有人管事 有钱办事 有章理事[N];中国人口报;2008年
7 凉州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郑宏元;凉州区人口计生局多措并举温暖返乡人[N];武威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刘新华;阿克陶县多措提升城镇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水平[N];克孜勒苏报;2009年
9 陈楠半;临夏市城南办五措并举服务流动人口[N];民族日报;2009年
10 柴振国;十一团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N];兵团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任振宇;中国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王承宽;21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春兰;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政治社会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俞路;20世纪90年代中国迁移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空间极化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传林;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9 乔晓春;中国人口普查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4年
10 金小桃;战略管理视角中的人口发展治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蕾;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邬友;牧区城镇流动人口调查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韩全芳;流动人口行为变异及其机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路;广东省流动人口迁移原因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5 方志;两代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王薇;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分析[D];南开大学;2008年
7 徐丽娟;社区外来流动人口的代际生育意愿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文哲;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云娜;基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流动人口就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韦小丽;福建省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的分类分区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77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57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