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背景下人口迁移对我国省际间经济差距影响的分析
本文选题:全要素 切入点:人口迁移 出处:《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省际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人口会从低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迁移,这样的人口迁移会使地区间经济差距产生收敛。然而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运用全要素生产率理论,采用31个省1996—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间经济差距虽然逐步呈现出收敛状态,但地区间经济差距仍在逐渐拉大。同时人口迁移并没有直接对省际间的经济差距产生收敛效应,实际上扩大了各地区的经济差距。
[Abstract]:The imbalance in inter-provin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a major problem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general, the population will migrate from low-income areas to high-income areas. Such population migration will bring convergence to the economic gap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However, the current research has not reached a consistent conclusion. This paper uses the theory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he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from 1996 to 2011 to carry out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inter-provincial economic gap in China is gradually converging, the regional economic gap is still widening gradually, and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has no direct convergence effect on the inter-provincial economic gap. It actually widened the regional economic gap.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基金】:西安交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SK2012036)支持
【分类号】:F127;C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2 王德,朱玮,叶晖;1985~2000年我国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均衡作用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3年06期
3 姚枝仲,周素芳;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J];世界经济;2003年04期
4 许召元;李善同;;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5 段平忠;刘传江;;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05年12期
6 段平忠;;1978年以来我国地区差距形成过程中人口流动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许传阳;唐永;王巧玲;;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3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4 苗俊哲;姜炎鹏;;河北省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10期
5 张跃,王天龙;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问题的模型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黄国华;;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严文杰;;四川省工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8 陈昊;;对外贸易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研究评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冉茂盛;王蘅;;重庆耕地面积减少的CGE模拟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黄念兵;孙超英;;四川省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于潇;;政府和市场对我国区域投资分布的影响分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赵颖;;城乡居民收入的收敛性分析[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林光平;龙志和;吴梅;;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修岩;殷醒民;;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差距: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尹继东;王秀芝;;地区收入差距与人口迁移的关系:以中部地区为例[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胡秋阳;乐君杰;;东部地方经济发展转型的政策组合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综合模拟[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沈能;;基于专利结构视角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研究[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9 薛俊波;;基于DEA的区域效率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夏龙;王兆洋;;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A];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4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宫漫;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地资源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马汴京;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敬贤;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连霞;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桑小峰;江苏乡城迁移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7 汤杰;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赵峰;空间计量理论在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路鸣;辽宁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武梁安;市场规模与地区经济差距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刚;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J];管理世界;2004年03期
2 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年12期
3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4 刘强;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5 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6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7 刘夏明,魏英琪,李国平;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8 董先安;浅释中国地区收入差距:1952—2002[J];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9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10 魏巍贤;;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评价[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侠;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及今后的展望[J];人口与经济;1987年02期
2 蔡f ;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成因、趋势与政策[J];中国人口科学;1995年06期
3 王君;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召开“中国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学术讨论会[J];人口研究;1988年01期
4 穆光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趋势[J];人口学刊;1994年03期
5 范力达;省际间人口迁移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J];人口学刊;1995年03期
6 邓文胜;我国人口迁移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江汉论坛;2000年09期
7 张跃东;历史上陕甘宁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J];人口研究;1992年06期
8 杨有社,李树茁;我国区域人口迁移空间模式分析[J];人口学刊;1995年01期
9 陈国平;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新形式——民工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5年03期
10 续西发;新疆人口迁移问题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鸿;;广西人口迁移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2 何一鸣;;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四川人口迁移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沈建法;王桂新;;人口迁移的户口效应:广东省户口移民与非户口移民的比较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王伟;吴志强;邓雪nr;;我国人口城镇化演变的制度分析与城乡关系转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李雨停;丁四保;王荣成;;基于区域视角的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朱杰;;长江三角洲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式及启示[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培;;Todaro模型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检验[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北京城市流动人口移民倾向和行为研究"课题组;尹志刚;;北京市常住流动人口的移民倾向和行为调查研究[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9 张敏;;浅析农村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应措施——以石阡县农村人口增长为个案[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丁四保;;我国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红;人口迁移:经济发展的晴雨表[N];中国人口报;2001年
2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远;坚持推动人口迁移和人口空间集聚[N];解放日报;2009年
3 记者 曲一琳;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杨成钢:建立人口迁移 流动调节机制[N];光明日报;2010年
4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魏津生;城镇化和人口迁移de新世纪[N];中国人口报;2001年
5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高春燕;人口迁移改变城市面孔[N];中国人口报;2003年
6 岳金平;促进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6年
7 小真 广隶;和谐人居地 幸福扬州人[N];扬州日报;2005年
8 陆杰华;人口迁移研究的回顾与评述[N];中国人口报;2008年
9 任远;长三角地区的人口迁移与区域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李子俊 张璐 徐涛;机会:吸引230万“新市民”[N];南京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吉国;黑龙江省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年
2 张丽;公共产品配置对人口迁移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祺;中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陈楠;基于GIS的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5 逄锦波;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6 景楠;基于多智能体与GIS的城市人口分布预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7 万能;中国大城市的非正式人口迁移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杨振;中国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李袁园;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冉小毅;中国大陆的人口国际迁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丽霞;埃及人口迁移研究(1952年—2011年)[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路鸣;辽宁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胡振球;社会关系网络视野下的人口迁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龚洁;中国人口迁移吸引中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5 汪胜兰;民勤绿洲农村社区人口迁移理论与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韩丹;吉林省省际人口迁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王鑫;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迁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文慧;江西省人口空间动态特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美蓉;我国民族地区人口迁移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吴阳香;大城市人口迁移与房价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93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593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