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口红利的结构性分析和形势预判
本文选题:首都北京 切入点:人口红利 出处:《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研究利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12年劳动力市场数据,深入分析了首都人口红利的基本特征和走势。研究发现:第一,户籍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充足,但未来可补给的人口减少;35岁以前户籍就业人口占比不高,户籍人口分年龄别的就业率"两头"偏低;第二,2020年以后,支撑北京人口红利的人口流出省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减少,北京常住劳动年龄人口的存量和增量都会受到影响。由此判断,未来北京将可能遭遇"用工荒",既有"总量荒"问题,也有"结构荒"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三项政策建议:加快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提升就业需求层次;在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同时,充分调动户籍人口参与就业。
[Abstract]:Based on the census data of 2010 and labor market data of 2012, this study deeply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the capital's demographic dividend. However, in the future,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can be replenished will be reduced by a small proportion of the employed population before the age of 35, and the employment rate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population by age is on the low side; second, after 2020, the employment rate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population is on the low side. The size of the working-age population in the provinces that support Beijing's demographic dividend will be reduced, and the stock and increase of the working-age population in Beijing will be affected. In the future, Beijing is likely to encounter a "shortage of workers", both the "total shortage" problem and the "structural shortage" problem. To this end, we put forward thre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pulation dividend to the human capital dividend; and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mode. Raise the level of employment demand; promote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fully mobilize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population to participate in employment.
【作者单位】: 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
【基金】:北京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2SHB013) 2012年北京社科联青年人才项目
【分类号】:C92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健;;流动人口不同归属情景下中国各地区人口老龄化形势[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01期
2 叶健夫,彭启鹏,黄春红,刘建民,钟作勇;广东流动人口问题研究[J];统计与预测;2003年03期
3 吴森富;广东省流动人口素质结构和年龄结构研究[J];南方经济;2003年03期
4 熊光清;;关于中国流动人口中政治排斥问题的调查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5 谌新民,吴森富;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1期
6 曾金胜;;人口大省的人力资本战略——河南、广东两省人口问题调查[J];人民论坛;2006年08期
7 迟书君;;深圳流动人口未婚者的恋爱状况调查[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6年03期
8 ;太仓城厢镇[J];江南论坛;2011年05期
9 石人炳;;从运行机制看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问题[J];南方人口;2006年04期
10 徐祖荣;;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问题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兰芳;李洁;;广州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自杀特征初步比较[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衡;;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因素分析[A];2007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围产医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叶向阳;黄淑华;;东莞市流动人口预防控制工作的现状与对策[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段艳;;广东省流动人口浅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谭振才;王惠英;王心祥;蔡维一;;芝罘区0-4岁流动人口儿童免疫现状分析[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6 李欢龙;夏自成;;富阳市流动人口传染病预防控制对策研究[A];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7 孙美农;;流动人口孕产妇妊娠及分娩期并发症的成因分析与护理对策[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汤学艳;;宣教在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中的作用[A];2006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嘎日达;;在京外地农民工的经济融合状况分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周平;;流动人口犯罪的社会根源[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枫 通讯员 沈计生;广东几年内将成“第一人口大省”[N];南方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高建华;“居住证”能否为百万新太原人圆梦[N];山西日报;2009年
3 陈晓;深圳开始试行居住证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记者 郭小伟;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今年起免费[N];重庆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陈志坚 实习生 陈伟波 通讯员 尹德良 邓瑜;让温暖“流”进流动人群中[N];中山日报;2009年
6 陈枫 郭艳平;广州3月起全面实行免费婚检[N];南方日报;2007年
7 沈小妮;流动人口享受户籍人口计生服务[N];深圳商报;2007年
8 通讯员 史琳 薛晓鸣;青岛市崂山区:深化关爱关怀活动[N];光明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李晓;流动人口可领优生健康券[N];苏州日报;2009年
10 云飞 雪斐 延芝;集安“四措并举”走活流动人口管理“一盘棋”[N];吉林农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范志权;转型期中国乡城流动人口行为失范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3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任振宇;中国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解瑞谦;深圳市流动人口结核病人治疗与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王建华;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贾忠伟;结核病时空传播模型与危险因素评估[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8 陈星博;强制与遵从:收容遣送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张学辉;人口红利、养老保险改革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05年
10 乔晓春;中国人口普查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显秀;流动人口对乐清市城市用地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张翠玲;东莞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路;广东省流动人口迁移原因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4 戴佳慧;上海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明依;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时青;流动人口的选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栗志强;郑州市都市村庄“流动人口”社区认同感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李琪;上海市远郊区外来流动人口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龚丽云;上海流动人口就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志刚;论迁徙自由[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09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609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