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时空格局
本文选题:城市群 切入点:人口老龄化 出处:《地理学报》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老龄化和城市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人口问题。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空间组织形态,是老龄化的特殊区域。本文基于2000年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综合应用地理探测器和变异系数等方法,清晰地刻画了中国20个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审视了人口老龄化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年中国城市群人口老龄化平均水平为7.32%,其中12个城市群的人口属于成年型,到2010年时人口老龄化平均水平已上升为9.00%,除珠三角与宁夏沿黄城市群外,其余18个城市群均步入了老年型人口,表现出明显的水平升级与类型替变态势。(2)老龄化高值、较高值区域不断向内陆城市群跃迁。(3)城市群老龄化的增量和增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老龄化水平的低值区和高值区增量少、增速慢,而较低值、中值和较高值区增量多、增速快。总体上表现出区域性城市群——国家级城市群——地区性城市群老龄化速度递减的态势。(4)在城市群内部,老龄化分布格局表现出隆升—塌缩并存的现象。国家级城市群内部老龄化分布格局从隆升结构向塌缩结构转变,城市群中心区人口老龄化水平降低;而地区性城市群和区域性城市群内部老龄化分布格局则从均质结构向隆升结构转变,中心区人口老龄化水平上升。(5)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是内外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基期老龄化程度、人口年龄结构替变和人口流动性是主导性因素。其中人口年龄结构的普遍性抬升是城市群老龄化升级与类型替变的关键,低龄人口迁入到城市群对人口老龄化则起到"稀释作用",城市群发育阶段不同引致的聚集和扩散效应对老龄化则起到诱导作用。
[Abstract]:Aging and urbanization are two major population problems facing the world today. Urban agglomeration is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form of urban development to mature stage, and is a special area of aging.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national census data of 2000 and 2010.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ging population of 20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are clearly described by means of geographical detector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aging level of Chinese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2000 is 7.32, of which 12 urban agglomerations belong to adult population. By 2010, the average level of population aging had risen to 9.00. Except for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Ningxia Urban agglomeration along the Yellow River, the other 18 urban agglomerations had entered the old type population, showing an obvious level upgrading and changing trend of type. There ar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increment and growth rate of aging of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increment of low and high value areas of aging level is small and the growth rate is slow, but the increment of lower value, median value and higher value area is more. In general, it shows that the aging rate of regional urban agglomeration-national urban agglomeration-regional urban agglomeration is decreasing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aging distribution pattern shows the coexistence of uplift and collapse. The internal aging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national urban agglomeration changes from the uplift structure to the collapse structure, and the aging level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central area decreases. However, the internal aging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regional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urban agglomeration has changed from homogeneous structure to uplift structure, and the aging level of population in central district is rising. The aging of urban agglomeration population is the resul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Among them, the universal uplift of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is the key to the upgrading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type. The migration of the young population to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has a dilution effect on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the agglomeration and diffusion effect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can induce the aging.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42)~~
【分类号】:C92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永保;;产业集聚是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核心要件[J];学习与实践;2002年04期
2 本文课题组;;打造武汉城市群 从城市路网谈武汉及周边城市群[J];学习与实践;2002年05期
3 叶金生;;关注武汉城市群问题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2年05期
4 彭智敏;;武汉城市圈如何创新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制——以武汉市湖泊管理为例[J];学习与实践;2008年12期
5 ;什么是"第六城市群"?[J];当代学生;2005年05期
6 徐琴;;城市价值观和人类社会发展观的对应演进——兼论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战略[J];未来与发展;2000年06期
7 孙亚;;发展武汉城市群应实行多重整合[J];学习与实践;2002年05期
8 杨朝光;;关于城市群及其相关问题[J];学习与实践;2002年09期
9 刘勇;充分发挥武汉市及武汉城市群在中部崛起中的龙头带动作用[J];学习与实践;2004年05期
10 翁仕友;直面沿江四大城市群[J];决策;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清平;;建设沿海城市群是广西重要的增长极[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2002—2004)[C];2002年
2 郭省;;精心构筑以石家庄为龙头的冀南城市群 为建设沿海强省发力领跑[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饶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琳;魏溯华;姜迎;;城市群推动辽宁城乡经济中的发展[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5 贺素莲;;紧凑理念下的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网络布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叶奇;陈文海;;大长株潭、“3+5”城市群的一体化规划与发展共赢[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7 陈群元;尹长林;;我国城市群不协调发展现象的探析[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8 高惠瑛;冯启民;贾婧;;城市群交通安全应急系统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发曾;刘静玉;;我国城市群整合发展的基础与实践[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程成;;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生 刘洋;第6城市群观念深入人心 进一步发展凭藉金融合作[N];国际金融报;2004年
2 李們;金融创新:第6城市群二次腾飞的引擎[N];国际金融报;2004年
3 汪阳红;由“支配”“控制”到“协调”[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4 李慧芳邋袁才华;长株潭城市群的3+5概念[N];国际商报;2007年
5 林世雄;海西城市群具有很强的先天竞争力[N];福建日报;2008年
6 ;中国30个城市群:两极分化仍将继续[N];湖北日报;2008年
7 周华平;长株潭城市群将体现湖南个性[N];湖南经济报;2008年
8 记者 林妍;巨型城市群加速中部崛起[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记者 岳冠文;长株潭跻身15个达标城市群[N];长沙晚报;2012年
10 周海波 张明海 钟晓晴 杨国庆 孔芒 张_g希;看川南城市群转方式[N];四川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方舟;城市网络的空间有向测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刘畅;产城融合目标下京津冀城市群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姜寒雪;城市“群租”现象治理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4 石郑;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城市功能分工与互补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5 龚胜;中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度的动态评估及空间分异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6 戴姣兰;中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协同创新驱动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7 吴孟诗;珠三角森林城市群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8 李建成;多维邻近下的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9 常乐;“交叉小径的独立书店”空间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10 李刚;长株潭城市群社区休闲体育设施现状及需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34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63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