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死亡率、生育率与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18-03-23 16:52

  本文选题:死亡率 切入点:生育率 出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在世代交替模型的框架下研究了死亡率、生育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模拟验证其相互关系,得到了以下结论:(1)随着死亡率下降,家庭将降低生育子女数量,并增加对每个生育子女的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2)随着死亡率下降,劳动力增长率下降,人力资本增长率上升,经济增长率不确定。利用我国实际参数进行的数值模拟显示,在当前条件下,随着死亡率的下降,我国经济增长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3)劳动力增长率增加抑制经济增长率上升,而人力资本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率起促进作用。据此提出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政策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tality, fert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framework of generational alternation model. On this basis, the data simulation is used to verify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is drawn:: 1) with the decline of mortality, families will reduce the number of children. And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and health for every child.) with the decrease of mortality, the growth rate of labor force, the growth rate of human capital and the uncertainty of economic growth rat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using the actual parameters of our country shows that, Under current conditions, with the decline of the mortality rate,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will be further increased. (3) the increase in the growth rate of the labor force will inhibit the rise of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The rate of growth of human capit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such as persisting in and perfecting the current fertility policy and focusing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workers.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分类号】:C9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董延芳;刘传江;;低生育率时代的中国生育政策调整——基于对低生育率社会经济负效应的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陈健生;;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与降低婴儿死亡率[J];经济评论;2006年01期

3 李勋来;;人力资本与农村生育率间的互馈效应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年08期

4 许非;陈琰;;快速人口转变后的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从预期寿命、人力资本投资角度考察[J];西北人口;2008年04期

5 都阳;人力资本、生育率与经济增长[J];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01期

6 江蕾,蒋远馨;中国人口死亡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1952-2002年[J];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S1期

7 王德文;;人口低生育率阶段的劳动力供求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J];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01期

8 郭剑雄;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鸣;蒋波;刘颖;;基于内生性演进模型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2 周端明;刘军明;;二元性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进:理论模型与计量检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王会艳;;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新疆农民增收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2期

4 马小红;孙超;;中国人口生育政策60年[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5 吴三忙;李树民;;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演化——基于各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吴健辉;黄志坚;曾园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益实证分析的模型选择与结论综述[J];商业研究;2007年05期

7 任正洪;安琳;张伶俐;;应用残差自回归模型预测2020年我国妇幼卫生健康指标[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2期

8 张立军;湛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6年04期

9 彭锻炼;;政府农村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影响[J];财经论丛;2007年03期

10 程志强;;资源诅咒假说:一个文献综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朝锋;宗晓华;;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短缺原因解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建宝;段景辉;;中国城乡家庭收入差异解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建宝;段景辉;;中国城乡家庭收入差异的分位数回归解析:1988~2005[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陈晓红;王傅强;;中小企业发展、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霁雯;我国居民收入与国内旅游消费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震;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考燕鸣;中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公共财政支出水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杨志刚;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李宪印;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非农收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沈国琪;区域知识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永木;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史海龙;伊犁州某三甲医院1999年-2008年住院病人疾病谱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赵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国际经验和中国案例[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周静;人力资本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任毅斐;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敏;从Kuzenets倒U曲线出发的上海市城乡收入差距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肖蜜蜜;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刘嗣鹤;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雪刚;二元经济结构视角下的城乡收入差距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振福;低生育率带来的城市问题[J];城市与减灾;2003年01期

2 林光彬;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3 陈tD;超低生育水平对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4 庄子银;生育的经济分析[J];经济评论;2002年03期

5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6 袁志刚,宋铮;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与我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7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8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9 蔡继明;中国城乡比较生产力与相对收入差别[J];经济研究;1998年01期

10 宋铮;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研究[J];金融研究;1999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唐灿;[N];中国妇女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球人口增势放缓 各国生育率反差很大[J];社会观察;2008年08期

2 姜涛;;人口转变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新进展:一个综述[J];西北人口;2008年06期

3 苏德哈·施里尼瓦斯,仕琦;透过社会状况考察人口问题[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5年02期

4 陈嘉放;相对稳定人口论命题及验证[J];学术季刊;1995年01期

5 浙江大学人口所课题组;浙江省人口老龄化与计划生育关系的研究[J];人口学刊;2000年01期

6 何建宁;;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陕西人口老龄化间接影响因素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1年06期

7 洪礼阳;;贵州省城镇生育率的微观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6期

8 陈卫,黄小燕;人口转变理论述评[J];中国人口科学;1999年05期

9 李中清,王丰,康文林;中国历史人口及其在新世界史研究中的意义——兼评黄宗智等对彭慕兰《大分流》一书的批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04期

10 刘云霞;刘慧;;生育率与随机经济增长[J];天中学刊;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令华;;要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2 骆永民;袁春瑛;;论公共安全的维护与经济增长——基于产权保护理论的解释及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林嗣明;;福建省金融增长及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4 罗光强;谭江林;;湖南宏观经济波动特征及其调控[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袁新华;李彩艳;缪为民;;我国渔业经济增长的制度经济学分析[A];2008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王新生;;东亚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主义政治[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杨硕;;一个经济增长率——制度效率——专业化分工水平增长率相互制约模型的性质研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崔巍;;运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谐社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不必降低经济增长速度[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9 郑长德;;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10 刘宪;;资产泡沫的分类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贤华;土耳其生育率高居欧洲榜首[N];中国人口报;2001年

2 记者 吕静;生育率持续走低 人口素质不断提升[N];本溪日报;2011年

3 记者 张丽华 通讯员 吕素坡 于兴华;乳山市合法生育率达99%[N];威海日报;2008年

4 张志鹏;生育率差异的宗教背景[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 郭剑雄;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N];光明日报;2005年

6 南方周末记者 鞠靖 南方周末实习生 胡涵;人口爆炸的“引线”已经拆除[N];南方周末;2011年

7 ;台高龄生育蔚为风气[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本报记者 吴m#j;“一胎化” 向左转还是向右走?[N];北京科技报;2008年

9 葛剑雄;十三亿中国人的来历(下)[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谭忠明 陈正华;花山乡开展计生“十访十查”效果好[N];遵义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非;快速人口转变后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8年

2 马晶梅;FDI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刘永平;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7年

4 庞丽;经济增长中能源政策的计算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柴洪辉;从马尔萨斯陷阱到平衡增长:统一增长模型[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陈广华;菲利普斯曲线动态机制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态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唐颖;东盟五国财政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陈炳福;中国的国防支出需求和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卢二坡;转型期中国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李宏瑾;经济增长、经济自由与不良贷款[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玲;养老金计划、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曹中强;河南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D];河南大学;2008年

3 唐沧新;人口动态与随机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营;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章晶;进口与我国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宫兵;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经济增长预测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郝亮;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孙竹;基于系统动力理论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创新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包鑫;关于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那明;美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4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654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2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