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人口转变 切入点:人口红利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4年21期
【摘要】:文章利用宁夏各年统计年鉴以及走访相关部门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对宁夏人口转变、人口红利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描述性分析和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相关计量模型,重点就宁夏人口转变对储蓄的影响以及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s of Ningxia and the relevant data collected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this paper makes an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descriptiv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population transition, 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Ningxia.On this basi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relevant econometric model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transformation on savings and the impact of demographic dividend on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北方民族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3BMZ084)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1YGAZH097) 北方民族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培育项目(2011QSP05) 宁夏高等学校科研项目(NGY20140145)
【分类号】:C92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07年01期
2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3 李文庆;;宁夏人口发展状况与迁移形态探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4 蔡f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04年02期
5 王颖;佟健;蒋正华;;人口红利、经济增长与人口政策[J];人口研究;2010年05期
6 王德文;;人口低生育率阶段的劳动力供求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J];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宗力;;皖南农村人口形势与影响农民生育行为的因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王文波;袁田田;高雨婷;林波;;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及流动效应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3 胡明娣,成定平;个人意愿教育投资额的决定[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4 张少华;曹怀信;;教育投入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数理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5 田艳波;;从“奥肯定律失灵”看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7期
6 付尧;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广东、上海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李杨;;人口红利:社会保障体系的机遇抑或挑战[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8 潘越;杜小敏;;China's Uneven Labor Flow and Its Effect on Regional Disparities—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non-parameter additive model[J];China Economist;2010年06期
9 李金龙;郭凌燕;;应对未来人口结构危机的若干新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4期
10 李国璋;谢艳丽;;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中的生产率增长效应分析[J];创新;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通屏;;从抑制消费到刺激消费——人口转变与中国消费制度变迁[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叶林祥;;非国有经济的成长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以中国经济转型为背景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蔡f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5 黄纪念;;人口因素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河南)食品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崔秀梅;;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蔡文伯;王学峰;韩瑞娟;;新疆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协调发展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10 胡云超;;劳动力市场发育发展中的积极就业政策问题研究[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汤晓莉;社会医疗保险可携带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徐萌娜;股权分置改革对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7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8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戴伦阜;营口市鲅鱼圈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伟伟;外资代工模式下本土企业升级的市场环境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永涛;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6 朱秋琪;人力资本促进国际竞争力提高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赵书男;健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9 田步伟;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超;人口结构视角下的“人口红利”效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鞍钢;城市化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2 王文举;范合君;;我国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9期
3 樊胜岳,程国栋,封志明,高宏霞;西北地区发展若干关键问题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丁树谦;土地人口承载能力研究与实践[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年01期
5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6 黄润龙;;“人口红利”质疑:虚化了人口与经济的关系[J];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08期
7 郭继强;;教化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新形式[J];经济学家;2006年04期
8 孙自铎;;中国进入“刘易斯拐点”了吗?——兼论经济增长人口红利说[J];经济学家;2008年01期
9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10 束锡红,陈西蕊;宁夏人口发展与城市化水平预测[J];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莹;政府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分析[J];财贸经济;2000年06期
2 曹新;经济制度与经济增长[J];学习与探索;2000年05期
3 郎贵飞;知识经济——未来经济增长的新源泉[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费培根,李琦,于佃山;21世纪我国经济增长点分析[J];理论月刊;2000年05期
5 张耀辉;经济增长点的含义与培育方式选择[J];汕头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宫增华;拉动经济增长关键要刺激消费需求[J];山西统计;2000年11期
7 徐茂魁;对我国经济增长转型的认识[J];学术界;2000年03期
8 韩廷春;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焦艳玲;经济增长质量统计的缺陷与修订[J];浙江统计;2000年02期
10 哈夫瑞利夏恩,沃尔夫,华淑华;转型国家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武义青;李冰茹;;经济增长解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3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6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7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8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9 焦方义;;实现集约式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十一五”规划的根本任务[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10 张宏亮;;陕西省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九届金融征文获奖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2 王振华;美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构成危险[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4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6 钟生坦 黄铁苗;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7 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8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9 ;积极扩大出口 拉动经济增长[N];吉林日报;2004年
10 华;韩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缓慢[N];金融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2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6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熊德义;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黑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吴峰;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4 祝伽伽;FDI溢出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侯大兵;江苏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阳海笑;北京市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华兟;我国经济增长的反贫困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8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倪玲玲;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逻辑关系研究的一个视角[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08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708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