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中国城市郊区化进程中的蔓延危害及应对——基于美国的经验与教训比较

发布时间:2018-04-05 02:17

  本文选题:郊区化 切入点:城市蔓延 出处:《社会科学家》2014年12期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城市社会。与此同时,由于中心区人口、就业岗位、工商服务、企事业单位等迁往城市外围郊区地带,形成了一种离心分散化现象,即城市郊区化。当前中国城市郊区化发展有失控趋势。文章主要针对郊区化的无序蔓延影响到自然、人口和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不利于形成能源节约、资源节约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这一基本情景,通过研究中国城郊化发展进程及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在城市郊区化进程中的教训与经验,提出城市郊区化进程中要发挥政府规划作用,遏制汽车交通危害及建成区摊大饼模式蔓延,以创造和谐、舒适、文明的人居环境。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China is entering urban society at an astonishing speed.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population, employmen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services,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moved to the outskirts of the city, forming a centrifugal phenomenon of decentralization, that is, suburbanization.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suburbanization in China has a trend of losing control.The paper mainly aims at the basic situation that the disorderly spread of suburbanization affects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natural, population and social system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a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model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resource conservation.By study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uburbanization in China and the lessons and experiences of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uburbanization.In order to create a harmonious, comfortable and civilized living environment, the vehicle traffic hazard and the spread of the pie model in the built area are contained.
【作者单位】: 南京交通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2YJA840010)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JNHB-020)研究成果
【分类号】:C924.24;F2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邢忠,魏皓严;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边缘区的理性分期推移[J];城市发展研究;2003年06期

2 仇保兴;;紧凑度和多样性——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J];城市规划;2006年11期

3 马祖琦;;从“城市蔓延”到“理性增长”——美国土地利用方式之转变[J];城市问题;2007年10期

4 刘秉镰,郑立波;中国城市郊区化的特点及动力机制[J];理论学刊;2004年10期

5 黄国华;;我国城市郊区化的动因、特点及启示[J];南方论刊;2010年11期

6 何重达;;浅析美国和中国的城市郊区化机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年09期

7 何玉宏;;挑战、冲突与代价:中国走向汽车社会的忧思[J];中国软科学;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俊浩;邱建;;国外城市公园建设及其启示[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2 姜静静;杨照蓬;;文化视角下的美国郊区化发展(1940s-1980s)[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3 蒋三庚;付铭;;CBD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演变规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马祖琦;;美国内城地区保险“红线歧视”问题研究[J];保险研究;2008年03期

5 何玉宏;赵艳艳;;私家车浪潮引发的社会问题与应对策略[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何玉宏;谢逢春;;城市交通拥堵的“三化”成因与社会化治理路径[J];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5期

7 邢朝辉;;叶县城乡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李恒;;美国区划发展历史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2期

9 何玉宏;周辉;;制度创新与科技进步:现代交通文化的两大支柱[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李彬;;论19世纪20年代后“硬设施”的飞跃发展对美国城市郊区化的影响[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跃;;世博,让城乡互动更添一份异彩——现阶段城乡互动发展的状况分析及策略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2 王怡然;;快速城市化中紧凑发展下的大城市近郊生态用地使用——以成都“198”项目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琳;石崧;王玲慧;;低碳城市理念及其在上海新城规划中的实践应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志远;郑伯红;;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潘海啸;崔丽娜;;以保持地区活力为导向的街道功能设计研究——以上海苏家屯路改造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阙涛;;基于城市复兴理论的滨海港湾复兴规划——以烟台芝罘湾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金昊;;京津冀都市圈建设研究[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鞠立新;;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机制的构建——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机制建设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9 邵明哲;沈正平;;我国新城建设的动因、问题及对策探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赛;吴凯;;走向低碳城市:一个低碳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3 汪友结;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部现状描述、内部静态测度及动态协调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武文霞;英美城市变迁与政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艳玲;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新全;城市群卫星城市区驾驶者出行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陈岚;基于生态准则的成都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滕静茹;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若干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田永英;功能·尺度·等级;功能·尺度·等级[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沈瑾;资源型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策略研究基于唐山的理论与实践[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阳;基于城乡统筹的城乡交错带空间整合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刘朝君;论约翰·契弗笔下的“中产阶级的危机”[D];湘潭大学;2010年

3 韩斌;城市扩展中的边缘区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宗慧;城市化进程中郊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陈涛;生态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任少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公路策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7 韩继续;正义制度下的农民自由[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峰;宁夏沿黄城市带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宋俪娜;中美比较视角下的城市发展中的郊区化现象[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刘沙沙;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地区的分形网络连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欣,曹周建,吴殿廷;关于城市郊区化本质的讨论[J];城市发展研究;2003年04期

2 张晓青;;西方城市蔓延和理性增长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3 陆化普;大城市交通问题的症结与出路[J];城市发展研究;1997年05期

4 温家宝;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工作 推进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J];城市规划;2000年02期

5 何明俊;;作为公共行政管理的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2005年12期

6 李晓江;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呼唤理论与观念的更新[J];城市规划;1997年06期

7 吴国兵;我国城市郊区化的特色及对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开发;2000年01期

8 何玉宏;“安全阀定律”与大城市交通问题探讨[J];城市开发;2000年07期

9 周一星,孟延春;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3期

10 汪丁丁;中国的汽车文明与中国人的汽车文化[J];读书;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希东,刘君德;国外大城市郊区化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问题;2003年04期

2 杨文,魏海涛;城市郊区化研究[J];城市问题;2004年03期

3 董睿,李泽琛;从美国城市郊区化看中国城市郊区化[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4 王震国;城市郊区化发展的趋势与对策[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郑立波;中国城市郊区化主要约束因素分析[J];齐鲁学刊;2005年06期

6 杨忠伟,范凌云,郑皓;中外城市郊区化的比较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陈超;胡彬;;城市郊区化机制探究——以杭州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7年10期

8 黄国华;;我国城市郊区化的动因、特点及启示[J];南方论刊;2010年11期

9 吴国兵;中外城市郊区化的比较[J];城市问题;1999年06期

10 程玉申,周敏;跨世纪的命题:中心城市郊区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隋映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市郊区化及其战略[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隋映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城市郊区化战略[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刘作丽;;中国城市郊区化与资源消耗[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张笑寒;;城市郊区化及其用地问题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田承忠;;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拥军;;对我国大中城市郊区城镇规划的探索与思考——着眼于我国城市郊区化的趋势与特征[A];2006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汤小俊;城市郊区化用地的喜和忧[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2 李连仲   ;加快我国城市郊区化进程[N];经济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牛建宏;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镇化如何协调?[N];中国建设报;2005年

4 侯丽邋丁鹏;城市郊区化撞上“文化软肋”[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姜洪桥;TOWNHOUSE:城市郊区化的孤独抉择[N];经济观察报;2003年

6 苏智良 江文君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大城市郊区化将成主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高辉清(国家信息中心发展部战略处处长);逃离那个中心[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8 张东冬;“择郊而居”还是“固守老城”?[N];经济日报;2002年

9 靖学青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大城市郊区化的经济社会效应[N];中国人口报;2007年

10 楼周刊;“摆”在城郊之间[N];苏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和;交通方式对城市郊区化模式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幼敏;上海城市郊区化特征及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王永亮;城市郊区化背景下的小城镇组团建设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宋杨;城市郊区化的理论分析与作用机制探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4 刘伟;战后美国城市郊区化模式及其对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松;中国城市郊区化发展方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范大美;美国城市郊区化发展中的联邦政府因素(战后-70年代)[D];安徽大学;2010年

7 张博;1990年以来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郊区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杨漾;爱丁堡的城市郊区化问题研究(1767-1890)[D];吉林大学;2006年

9 赵黎光;基于GIS、RS和CA的城市郊区化模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苏飞;基于GIS的上海城市郊区化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12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712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2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