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移民与澳大利亚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以2001、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为比较研究中心
本文选题:澳大利亚 + 文化多样性 ; 参考:《学海》2013年06期
【摘要】:20世纪末以来澳大利亚移民政策全面转型,越来越强调移民选择的技术标准,使得21世纪初以来澳洲亚裔和其它非欧美族裔移民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进一步推动了澳洲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使得澳洲居民出生地、居家用语、族裔背景、宗教信仰等越来越复杂、多样。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为澳洲多元文化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种族主义、文化多样性地区分布不平衡及多元文化政策存在缺陷等,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澳洲多元文化社会建设,但文化多样性的持续推进与发展仍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并为多元文化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Abstract]: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of Australian immigration policy since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increasing emphasis on the technical criteria for immigration choices, has led to an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Asian Australians and other non-European and American immigrant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It further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diversity in Australian society, which makes the place of birth, home language, ethnic background, religious belief and so on more and more complex and diverse.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diversity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ustralia's multicultural society.Although racism, uneven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ultural diversity and deficiencies in multiculturalism policies may, to some extent,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in Australia,However,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diversity will still be an irreversibl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cultural society.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江苏基地;
【分类号】:C924.6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孟祥辉;;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1期
3 侯yN,程利娜;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观[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武铁传;;全球化对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影响及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占建青;;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的异化机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6 杨茂庆;何茜;;全球化时代下比较教育学“公共空间”的建构[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7 黄甫全;学习化课程刍论:文化哲学的观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8 左新荣;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社会学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9 刘湘溶;;对体育的全新诠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10 王光曜;杨菲;;基于地域文化特征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选择、优化、创新[J];搏击(体育论坛);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笺;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何继龄;传统人生礼仪仪式与古代个体品德培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希鹏;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余晓慧;世界历史语境中的文化认同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钟志东;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华侨大学;2011年
10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英;文化多样性与青年学生价值观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2 黄辉;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成与发展机制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常娟;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庆顺;“大汶口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谭琼;中国男性杂志的文化解说[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歌;我国当代媒介反文化倾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靖;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建红;试论文化矛盾[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11年
9 孟德成;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鹏;文化产业的反文化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实施意见的通知[J];河南政报;2000年06期
2 赵玉梅 ,叶北笳;前所未有的湖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J];统计与决策;2001年06期
3 孙怀阳,于弘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人口普查和人口调查[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4年01期
4 刘惠芬;人口普查在德国——赴德国考察体会[J];上海统计;1997年12期
5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如何把数据搞准[J];人口研究;1999年06期
6 ;北京市人口普查登记拉开帷幕[J];北京统计;2000年11期
7 ;杜五安副省长在山西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山西统计;2000年06期
8 ;落实精神 真抓实干 努力搞好人普工作──全省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J];统计与咨询;2000年03期
9 慈勤英;香港人口普查数据开发使用模式对大陆的借鉴意义[J];人口研究;2003年01期
10 胡桂华;杜小平;;在传承中突破——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有资可鉴[J];数据;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祖荣;;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以杭州为例[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2 苏墨;李满春;杨静;陈子悦;;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思名;;中国人口省际迁移比较研究——以1990年人口普查和1995年1%人口抽样资料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段艳;;广东省流动人口浅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奇连;;前言[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6 原野;;我国老年人口死亡率研究[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7 刘延年;《西部大开发中人口问题》课题组;;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问题(下)[A];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郁龙余;王晓华;;深圳人口发展与行为准则的规范[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贺伟杰;;西宁市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原因初探[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10 曹景椿;;辽宁省在振兴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志伟 通讯员 王含丹;浙江省人口普查准备工作扎实推进[N];中国信息报;2009年
2 记者 卢跃 通讯员 王俊斌 王宙;第六次人口普查11月起入户登记[N];益阳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刘书臻;统筹安排 扎实做好人口普查工作[N];中国信息报;2010年
4 记者 王粲;我市精心部署第六次人口普查[N];济宁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冬明;我省部署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N];江西日报;2010年
6 徐林 杨畅文;湖南部署2010年人口普查主要工作[N];中国信息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王志伟 史家美 杨永彦 通讯员刘怀光;各地高度重视人口普查工作[N];中国信息报;2010年
8 ;辽宁人口普查准备工作扎实推进[N];中国信息报;2010年
9 记者 杨平昌;我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将于11月进行[N];海南农垦报;2010年
10 记者 董学彦;切实组织好我省人口普查工作[N];河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煜程;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的出生性别比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雨;大都市人口发展与空间分布比较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年
2 魏兵;试论辽宁省人口政策的调整[D];东北大学;2005年
3 张洪阳;重庆市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与模型诊断[D];重庆大学;2003年
4 庞兰芳;非线性双性别人口发展模型创新暨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参数识别与评估(2000-2006)[D];厦门大学;2009年
5 刘宁;凉山彝族地区历史人口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6 康雯琴;市中心区白天人口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童琳琳;上海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刘婷;湖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吴信学;安徽省人口城市化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10 贾宁;基于分形的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53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753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