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背景下的非正式制度与政策落实——以宗族网络对计划生育影响为例
本文选题:正式制度 + 非正式制度 ; 参考:《社会学评论》2017年01期
【摘要】:国家中心主义视角的政策研究,忽视了政策落实所嵌入的具体社会情境中传统文化观念、社会结构的影响。本文回到社会立场,研究农村社会中宗族网络对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影响,以此探讨冲突背景下关于非正式制度能"扭曲正式规则铁杠"的假说,即当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发生冲突时,非正式制度成为正式制度落实的阻力,软化正式制度落实的效果。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调查2010年社区数据,研究发现,在农村地区宗族网络依然对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有着显著影响。宗族网络越强,对计划生育执行力度的软化作用越强,这种影响,随着宗族网络结构的复杂性与整合难度加大而减弱,随着村中最大宗族的人口优势上升而加强。这也意味着,在现代国家治理转型过程中,各项社会政策的制定、落实过程,必须充分考虑政策落实的社会环境,特别是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
[Abstract]:The policy research in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centralism ignores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cept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the concrete social situation embedd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This article returns to the social position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clan network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in the rural society, so that the informal system can "distort the formal regulation" under the impulse background. The hypothesis of "iron bar" is that when the informal system and the formal system conflict, the informal system becomes the resistance of the formal system and softens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rmal system. Based on the Chinese family dynamic survey in 2010,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lan network in the rural areas still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The stronger the clan network, the stronger the soften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mily planning. This effect is weakened with the complexity of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the clan and the difficulty of integration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population superiority of the largest clan in the village. This also mean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national govern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social policies is made. We must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social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区域社会治理创新中心";
【基金】:2015年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互联网对政府权威的影响机制与治理研究”(2015ZD011) 广西大学2016年研究生优质课程《管理科学研究方法》建设项目
【分类号】:C92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祖鲲;王慧姝;;宗祠文化的社会教化功能和社会治理逻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2 杨嵘均;;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乡村治理中的互动关系[J];江海学刊;2014年01期
3 周雪光;练宏;;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间谈判的一个分析模型——以环境政策实施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4 孙秀林;;华南的村治与宗族——一个功能主义的分析路径[J];社会学研究;2011年01期
5 宋言奇;张建华;;近30年来皖中村落宗族的复兴与衍变——以舒城县山七镇牌坊村为例[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01期
6 肖唐镖;;当前中国农村宗族及其与乡村治理的关系——对新近研究的评论和分析[J];文史哲;2006年04期
7 折晓叶,陈婴婴;产权怎样界定——一份集体产权私化的社会文本[J];社会学研究;2005年04期
8 周雪光;“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9 马骏,侯一麟;中国省级预算中的非正式制度:一个交易费用理论框架[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10 丘海雄,徐建牛;市场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杰;比较历史视野下的大国治理问题研究:以耦合治理结构与治理绩效的关系为线索[D];复旦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甜;李博;左停;;农地确权中政府目标与乡土惯习的冲突与调适——以江西A村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2 霍光;;国家政权介入乡村治理的三个维度[J];农业经济;2017年01期
3 仇叶;;乡镇片区责任制与官僚制的二元共治机制——基于浙东K镇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4 刘义强;王诗文;;村庄治理的多元整合模式及其机理研究——以湖北平村为个案[J];地方治理研究;2017年01期
5 余练;;地权纠纷中的集体成员权表达[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6 杜鹏;;土地调整与村庄政治的演化逻辑[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7 刘祖云;李烊;;学术研究的“三角模型”:基于“转型社区”的文献考察[J];党政研究;2017年01期
8 董国礼;易伍林;;土地集体产权及农民利益保障的困境——安徽桃园村股权纠纷考察[J];学术界;2016年12期
9 李淑芳;张启春;;横向预算权力配置与政府治理能力:一个预算交易费用的视角[J];地方财政研究;2016年12期
10 付佳迪;高红波;;积极分子与政治结构的稳定性--基于非公党建行动者策略的考察[J];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李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视阈下的政府职能转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雪松;;祠堂文化的教育意蕴及其传承价值[J];时代教育;2013年09期
2 穆昭阳;;民众记忆与村落民俗传统传承[J];民俗研究;2012年06期
3 桑玉成;孙琳;;论政治运行中的人伦关系与道德基础[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王春福;;论社会转型期公共政策的制度生态及其优化[J];学术交流;2011年08期
5 艾云;;上下级政府间“考核检查”与“应对”过程的组织学分析 以A县“计划生育”年终考核为例[J];社会;2011年03期
6 曹正汉;;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J];社会学研究;2011年01期
7 冯仕政;;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释[J];开放时代;2011年01期
8 杨雪冬;;把基层的空间还给基层[J];人民论坛;2010年24期
9 魏建国;;法治现代化不可忽视的环节:非正式制度与本土资源——以普遍信任为视角[J];学术论坛;2010年05期
10 杜靖;;百年汉人宗族研究的基本范式——兼论汉人宗族生成的文化机制[J];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巩宝平;汉代民间力量与地方政治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王爱清;秦汉乡里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苏力;元代地方精英与基层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杨红伟;分散与重构: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制度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吴铮强;宋代科举与乡村社会[D];浙江大学;2006年
7 谭景玉;宋代乡村行政组织及其运转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刘伟;中国专制王朝衰亡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9 张晓校;罗马军队与帝位嬗递[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芳;产生腐败的理论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崔万田;周晔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探析[J];教学与研究;2006年08期
3 叶春涛;;论非正式制度对企业诚信的影响[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周燕;;中国省级政府投资中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比较——以A省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刘迟;;制度理论溯源、定义及类型探析[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6期
6 李应;高满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非正式制度变迁趋向探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朱智刚;;学校非正式制度探微[J];基础教育参考;2009年01期
8 甄志宏;;制度、组织与经济绩效[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9 高炜;新闻传播失范与制度[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李军;王绽蕾;;制度规避的负面效应及其消解[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杏梓;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接纳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赢;我国竞技体育对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诉求[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金鑫;传统习俗对市场经济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4 李小兰;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非正式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荣峰;村级权力运行的社会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凡;Web2.0时代对非正式制度发展的新影响[D];重庆大学;2008年
7 刘迟;东北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08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808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