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十六国时期南人北徙刍议

发布时间:2018-04-27 06:10

  本文选题:十六国时期 + 掠民南迁 ; 参考:《齐鲁学刊》2013年02期


【摘要】:东晋十六国对峙时期,由于北方多战乱,社会动荡不安,民众为了避祸纷纷徙居南方。毫无疑问,此时移民的主要方向是由北向南流动。但是作为"逆流",也有一部分南人或是被迫或是自愿,徙居北方。这些人中既有宗室大族,也有下层民众。作为下层民众,不论是因为何种原因徙至北方,他们都是民族融合的实践者;作为宗室大族,他们的北上虽然不能左右当时的政治局势,但我们可以从少数民族统治者对他们的态度的转变上看出当时少数民族汉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Abstract]:During the confrontation period of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the people moved to the south in order to avoid disasters because of the war and unrest in the north.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main direction of immigration at this time is from north to south. But as a countercurrent, some southerners were forced or voluntarily moved to the north. Among them were the clans of the clans and the people of the lower classes. As lower class people, no matter for any reason, they are practitioners of ethnic integration; as patriarchal clans, their going northward cannot control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at that time. But we can see from the change of the attitude of the ethnic minority rulers towards them that the Sinicization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gradually deepened at that tim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K238;C92-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永平;北魏时期之南朝流亡人士行迹考述——从一个侧面看南北朝之间的文化交流[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何德章;北魏初年的汉化制度与天赐二年的倒退[J];中国史研究;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梓秋;;白龙江流域藏族文化的边缘性及其成因研究——以甘肃宕昌县藏族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冯广宏;;古族古国“双子座”现象[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邹立波;;春秋至两汉时期岷江上游的族群状况与文化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4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6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李路;;杂谷脑河下游羌族聚落选址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8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9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周永卫;;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几个问题[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王守仁;;《孙膑兵法、擒庞涓》中有关城邑问题的商榷[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8 赵晓明;;我国反假货币法律的考察与探究[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9 张峰;;汉画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莉;;古羌舞风[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8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凯;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冷淑敏;再论王绩的慕陶情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向群;论十六国时期河西主要民族的地位与作用[J];文史哲;1993年03期

2 何宁生;;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法制的历史影响[J];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3 李爱琴;;十六国时期的户籍制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陈琳国;;十六国时期的坞堡壁垒与汉人大姓豪族经济[J];晋阳学刊;2007年03期

5 李爱琴;;十六国时期的户籍制度[J];文史知识;2007年06期

6 李红艳;;关于十六国时期“胡汉分治”问题的思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何宁生;;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司法制度[J];西北民族论丛;2008年00期

8 张承宗;;十六国后妃考略——十六国妇女事迹考之一[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罗宏曾;;十六国时期统治者对儒学和学校事业的重视[J];历史教学;1983年09期

10 张秀平;试论十六国时期汉族士族的历史作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蕴华;;十六国时期所铸货币与货币经济的几个问题[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2 刘驰;;十六国时期的铜冶业[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国石;高然;;二十世纪中国大陆十六国史研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向群;;论十六国时期河西主要民族的地位与作用[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5 冯君实;;魏晋官制中的护军[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6 王文光;;儒家思想在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中的作用[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7 张金龙;;十六国北朝文化区的再认识[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8 施光明;;西州大姓敦煌宋氏研究[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9 吴满平;李立;;略述六朝货币文化与民风民俗[A];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C];2003年

10 史念海;;唐代前期关东地区尚武风气的溯源[A];唐史研究会论文集[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李小树;留名心理与两晋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主持人 文玲     嘉宾 钱币专家 慎潭;汉兴钱:中国最早的年号钱[N];金融时报;2006年

3 张忠文;隋文帝嘉奖廉吏——令狐熙[N];铜川日报;2006年

4 特约记者 孙行之;曹操形象的“三次贬值”[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渠传福;魏晋北朝晋阳略论[N];太原日报;2010年

6 李凭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中华文明整体的升华与平城古都地位的确立(下)[N];大同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俄琼卓玛;后秦史[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白雪;魏晋北朝河西走廊的民族结构与社会变动[D];兰州大学;2012年

3 胡玉春;大夏国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吴洪琳;大夏国史[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高然;五燕史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永涛;十六国时期的“胡族政权”和汉族士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赛;十六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与佛教[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郭雁鹏;十六国时期后赵国疆域政区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魏俊杰;十六国文献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史霖;十六国时期汉赵国疆域政区的变迁[D];复旦大学;2010年

6 郭晓华;试论十六国时期胡汉分治的几个问题[D];四川大学;2006年

7 李宪霞;十六国北朝时期长安城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石磊;十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许涛;十六国时期羌族姚秦的兴起与建国[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郭鹏;十六国时期慕容燕集团文化述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09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809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3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