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印人口结构变动趋势及给中国的启示
本文选题:人口结构 + 变动趋势 ; 参考:《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摘要】: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后果正在受到关注。日本、韩国、印度也经历了相似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过程。日本、韩国正被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甚至人口负增长所困扰,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效果不佳;而印度则不得不应对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中国正面临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改变,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受到严重挑战。依据日本、韩国、印度的人口政策经验,我国应尽快启动人口政策调整机制,把握时机,为人口问题未雨绸缪。
[Abstract]: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changes in the age structure of China's population are receiving attention. Japan, South Korea and India have experienced similar changes in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Japan and South Korea are struggling with declining working-age populations, ageing populations and even negative population growth, and policies to encourage fertility have not worked well, while India has had to cope with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from overpopulation. China is facing changes i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labor, rising labor costs, accelerating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serious challenges to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opulation policy experience of Japan, Korea and India, our country should start the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population policy as soon as possible, grasp the opportunity, and prepare for the population problem in advanc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C9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2 武剑;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中国资金供求的动态分析[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3 孙树菡;余飞跃;;韩印日三国人口政策历程及启示[J];人民论坛;2006年08期
4 李坤望;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比较分析[J];中州学刊;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波;袁田田;高雨婷;林波;;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及流动效应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2 胡明娣,成定平;个人意愿教育投资额的决定[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3 张少华;曹怀信;;教育投入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数理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4 王燕武;薛蕾;;我国储蓄投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5 付尧;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广东、上海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郝文杰;市场出清与经济增长——国民收入模型中一个结论的修补及其意义[J];商业研究;2002年19期
7 罗云开;申睿波;;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8 潘越;杜小敏;;China's Uneven Labor Flow and Its Effect on Regional Disparities—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non-parameter additive model[J];China Economist;2010年06期
9 李国璋;谢艳丽;;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中的生产率增长效应分析[J];创新;2010年02期
10 叶祥松;胡剑峰;;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1978~2008年间的数据分析[J];创新;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叶林祥;;非国有经济的成长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以中国经济转型为背景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蔡f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4 崔秀梅;;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蔡文伯;王学峰;韩瑞娟;;新疆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协调发展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8 包蕾萍;;中国生育政策60年回顾:评估与调整方向[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9 肖文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促进利益兼容[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崔秀梅;;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晓莉;社会医疗保险可携带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徐萌娜;股权分置改革对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8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9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戴伦阜;营口市鲅鱼圈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永涛;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磊;吉林省金融与经济互动机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刘艳萍;商业银行、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田步伟;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孙超;人口结构视角下的“人口红利”效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郑程;教育—就业结构与就业—产业结构双联动:缓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新视角[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易纲;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1996年12期
2 余永定;国民收入分配、金融结构与宏观经济稳定[J];经济研究;1996年12期
3 李扬;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资金流动[J];经济研究;1998年02期
4 樊纲;克服信贷萎缩与银行体系改革——1998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1999年展望[J];经济研究;1999年01期
5 余永定;打破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挑战[J];经济研究;1999年07期
6 张曙光;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推进金融改革和调整货币政策[J];金融研究;1996年05期
7 杨目,赵先信,钟凯峰;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效率和可持续性[J];改革;1998年04期
8 蔡f ;转轨时期的就业政策选择:矫正制度性扭曲[J];中国人口科学;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元元;;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0年SC期
2 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5年06期
3 李军;;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人口因素分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4 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J];西北人口;2009年04期
5 张彬斌;;新中国60年人口发展轨迹:兼谈中国未来劳动力供给[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6 翟振武,刘爽,陈卫,段成荣;稳定低生育水平:概念、理论与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稳定低生育水平研究”课题组报告之一[J];人口研究;2000年03期
7 林宝;;人口转变完成后的中国人口老龄化[J];西北人口;2009年04期
8 洪菊花;骆华松;;基于人口数量与结构的云南生育政策取向思考[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年05期
9 宁越敏;赵新正;李仙德;施丹锋;邓罗飞;何涛舟;;上海人口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1年01期
10 邬沧萍;孙鹃娟;;稳定低生育水平战略决策的回顾与前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景椿;;辽宁省在振兴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黄润龙;;悲观老龄化、乐观老龄化到客观认识老龄化[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7-2008)[C];2008年
3 夏海勇;;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趋势与对策研究[A];世纪之交——江苏老龄问题研究[C];2001年
4 关工委;;用科学发展观认识人口老龄化[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龚凌;;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一)——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三[C];2006年
6 李力;;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战略选择[A];2010第二届中国老年保健(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10年
7 刘春杰;;西宁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8 何冰皓;;迎接新世纪人口老龄化挑战 加快发展江苏老年服务事业[A];新世纪江苏老龄事业——“江苏老龄事业发展论坛”文集[C];2002年
9 曾文针;;关于桂林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A];养老与社会保障——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曲卫国;;柳州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对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东邋张帆;人口红利将带来中国经济“黄金十年”[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刘红敏;抓住机遇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洪和胜;优化人口结构 提高人口素质[N];台州日报;2006年
4 苏宜;保持低生育水平的稳定[N];宜兴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 熊仁宇;抓住机遇、改善人口结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高书生;人口老龄化:没那么严重[N];经济参考报;2006年
7 记者 周晖;我市进入人口低生育水平时期[N];上饶日报;2006年
8 通讯员 尔实邋记者 桂运安;全力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N];安徽日报;2008年
9 易会安;我省人口结构不断优化[N];云南日报;2009年
10 张锐;计划生育松绑PK人口老龄化[N];中国保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银珩;韩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侯建明;低生育水平对我国东北地区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3 邹达川;资产价格、资本流动与人口结构[D];复旦大学;2008年
4 李晴;人口老龄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5 徐剑;中国人口政策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6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立华;中国人口抚养比上升对劳动者报酬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刘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镇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徐晓飞;人口老龄化对我国GDP及其构成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超;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2 张捷;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人口结构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帖蕙;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D];西北大学;2010年
4 周桂兰;安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李s,
本文编号:1934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934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