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评估及改革建议——基于福建省泉州市的调查数据

发布时间:2018-06-30 04:09

  本文选题: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 社会认同 ; 参考:《人口与发展》2013年01期


【摘要】: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在化解人口反弹形势、改善干群关系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对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社会认同、奖扶数额、与普惠政策的衔接等方面的评估,计生利益导向政策还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分析了目前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提出了改革及可能发展的方向。
[Abstract]:China's family planning interest oriented policy system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defusing the situation of population rebound, impro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dres and the masses, and alleviating social contradictions. 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the social identity of the interest oriented policy system, the amount of awards and the linkage with the inclusive policy, there is still considerable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interest oriented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aspect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interest-oriented policy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and possibl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C92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石人炳;赵二影;;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评估与建议[J];人口学刊;2007年02期

2 周建芳;陶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研究[J];人口学刊;2008年05期

3 顾晓阳;马芳成;金波;李媛;;建立和完善本溪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J];人口研究;2008年06期

4 周美林;张玉枝;;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人口研究;2011年03期

5 农工党中央专题调研课题组;江欣;;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J];前进论坛;2011年02期

6 汤梦君;李威;姜玉;张翠玲;胡强强;;北京农村计生利导政策的落实与影响分析[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东;;广义刑事政策观基础理论问题研究[J];刑法论丛;2011年02期

2 魏东;;论广义刑事政策的基本内涵[J];清华法学;2011年02期

3 高莉娟;翟振武;;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有利少导”现象例析[J];人口学刊;2008年03期

4 李通屏;周美林;;外部性内在化与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补助政策[J];人口学刊;2008年05期

5 张丽萍;;奖励扶助制度监督与评估机制的研究[J];人口学刊;2008年05期

6 石人炳;李明;;农村奖扶制度的风险及改革建议[J];人口研究;2011年02期

7 李敏;陈卫;;2008年中国人口生育问题研究综述[J];人口与发展;2009年05期

8 田青;;普惠型社会保障背景下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J];人口与发展;2010年05期

9 靳玲玲;;公共危机管理:理论、误区与对策[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杨润勇;王颖;;论我国义务教育政策新进展及发展趋势[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瑞青;;论完善我国公共政策民主参与机制[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段德罡;戴海雁;;试论旅游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洪娜;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明;“奖扶制度”可持续性困境与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侯宏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许秀中;刑事政策系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王国红;政策执行中的政策规避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罗依平;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陈先毅;城市政府住宅发展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沈国麟;控制沟通[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佳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的人才开发政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红艳;我国艾滋病预防中的主要生命伦理难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汪小瑜;农村地区中小学安全管理政策失真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丽梅;上海体育休闲政策演变及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秦吉春;内蒙古批发和零售业发展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张振国;乌海市乌达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郁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殷江;昆明市下马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康健;巩义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彭璐;形成有利于政府公共政策的舆论环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7年03期

2 王承宽,何方芳,周建芳;昆山市流动人口调查研究[J];人口学刊;2005年04期

3 杜鹏;李一男;王澎湖;林伟;;流动人口外出对其家庭的影响[J];人口学刊;2007年01期

4 李建民;后人口转变论[J];人口研究;2000年04期

5 郭震威,郭志刚,王广州;2003~2050年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老年夫妇人数变动预测[J];人口研究;2005年02期

6 张正国;;努力构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机制——城乡协调推进“三结合”开展“五关爱”活动[J];人口研究;2006年01期

7 郭维明;郭大平;;将公共管理的理念引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J];人口研究;2006年03期

8 王承宽;周建芳;全碎莲;林芝;;温州市流动人口调查与计划生育研究[J];人口研究;2006年04期

9 杨文庄;苏杨;包凤云;杨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策协调问题——以计划生育为例[J];人口研究;2007年05期

10 钟水映;李魁;;计划生育利益导向长效机制及政策体系探讨——基于微观激励机制设计视角[J];人口研究;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乐燕;;简论外来人口的区分标准及社会融入[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2 王春光;;对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半城市化”的实证分析[J];学习与探索;2009年05期

3 黎明泽;;浅论城市融入过程中的社会认同“内卷化”——以沿海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例[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梁誉;;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J];管理学刊;2011年02期

5 侯文若;中国人口政策评估[J];人口研究;1988年06期

6 刘钰;广东省出生人口性别比政策评估及建议[J];南方人口;2004年04期

7 赵芳;;《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状况与社会认同——基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调查[J];人口与发展;2009年02期

8 杜本峰;戚晶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回顾与展望——基于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视角分析[J];西北人口;2011年03期

9 朱国宏;;关于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评估[J];科技导报;1991年08期

10 冯静;孙丰贺;;我国人口政策评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志林;;非正式住房与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研究——基于对12个城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谭亚明;《2001年世界人口状况》公布[N];中国人口报;2001年

2 记者 白云婷;老年人口贫困问题亟待解决[N];中国人口报;2005年

3 王祥进(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流动人口管理的难点及对策[N];中国人口报;2005年

4 安徽省人口计生委 杨绪斌;深入推进奖励扶助工作[N];中国人口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宁 甘国华;承负重托 不辱使命[N];中国人口报;2007年

6 潘嘉;韩国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经验与启示[N];学习时报;2007年

7 陈青;上海今年将增16万“猪”宝宝[N];文汇报;2007年

8 记者 任珊珊 通讯员 李蓓 李筱梅;计生奖励金咨询热线大塞车[N];广州日报;2009年

9 记者 胥富春;努力提高人口计生服务水平[N];平凉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二影;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政策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方志;两代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杨灿;试论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政策的制度创新[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唐应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评估[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士心;中国城乡贫困人口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84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084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7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