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从人口因素看中国经济未来20年的潜在增长速度

发布时间:2018-07-01 13:41

  本文选题:人口因素 + 经济增长 ; 参考:《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本文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1979年到2011年人口数量的演变情况并预测未来20年的人口数量变动趋势;第二部分分析1979年到2011年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变情况并预测未来20年的年龄结构变动趋势,其中包括劳动力数量的分析预测;第三部分分析1979-2011年就业数量及其结构的演变情况并预测未来20年的趋势;第四部分分析1979-2011年人口城乡结构的演变情况并预测未来20年的趋势;第五部分分析1979-2011年人口质量的演变情况并预测未来20年的趋势;第六部分分析人口因素中其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如劳动力的有效劳动时间、人口性别比,等等;第七部分进行综合分析;第八部分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本文的结论是,如果中国经济能够在未来的20年中,在技术进步、制度、经济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取得预期的进展,那么未来20年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年均为6%。其中,前10年年均增速为7%,后10年年均增速为5%。
[Abstract]: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eight parts: the first part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population from 1979 to 2011 and forecasts the trend of population change in the next 20 years;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from 1979 to 2011 and forecasts the trend of age structure change in the next 20 years, including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labor force quantity.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employment volume and its structure in 1979-2011 and forecasts the trend in the next 20 years, and 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in 1979-2011 and forecasts the trend in the next 20 years. Part V analyses the evolution of population quality from 1979 to 2011 and forecasts trends over the next 20 years; part VI analyses other demographic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economic growth, such as the effective working hours of the labour force, the sex ratio of the population, and so on; The seventh part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the eighth part points out the subject that needs further research.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if the Chinese economy can make the expected progress i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stitution and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the next 20 years, then the potential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China in the next 20 years will be 6% per year. Among them, the first 10 years of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7, 10 years after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5.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C924.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凤慧;周志刚;;对中国农村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到有限剩余转变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2 王蓓;;略论下岗职工的基本状况及其与失业的并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苏振华;分工与交换:经济增长的正反馈机制[J];商业研究;2002年22期

4 高帆;报酬递增与西部经济发展[J];财经科学;2002年06期

5 张家胜;祁春节;;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与发展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6 刘祚祥;孙良媛;;逆向淘汰、财政补贴与农业的低效率发展——基于湘北农村的调查研究[J];财贸研究;2006年05期

7 刘相勇,高强;中国居民高等教育投资决策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石忆邵;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经济问题的几点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3期

9 赵燕菁;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户籍制度改革[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1期

10 刘苹,陈维政,程佳华;人力资本的权变激励模式研究[J];当代财经;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钟仕田;;城市化过程中城郊失地农民及其社会保障探讨——以宜昌市西陵区农村为例[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杨永华;;马克思列宁的分工理论与斯密定理[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毕秀水;;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源与环境观及其启示[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黄永香;;对国外及东亚地区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简论[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金沛;高新技术经济发展:技术、制度与资本的耦合[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牛刚;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3 姚树荣;人力资本、企业制度与绩效[D];四川大学;2003年

4 刘平青;转轨期中国家族企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5 王启仿;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6 黄先海;蛙跳型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3年

7 王必达;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D];复旦大学;2003年

8 田传浩;农地使用权市场:模式、影响因素及其对农地配置效率的影响——理论与来自苏浙鲁地区的经验[D];浙江大学;2003年

9 侯高岚;后发优势理论分析与经济赶超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闫天池;中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珊瑚;贫困根源的一般性分析与传统体制下中国农民的贫困成因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叶超;区域二元结构体系构建导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芳;农产品交易中市场信息失真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3年

4 彭琦;高科技企业中科技人员持股的经济学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柴定红;农民工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志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与公司治理结构安排[D];中央财经大学;2005年

7 戚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佩t,

本文编号:2087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087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5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