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社会经济学初步分析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增长特征及其解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全文:
(257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从回顾建国以来中国森林资源的变化历程入手,计算了不同时段的森林采伐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其中工业用材和燃料、薪柴是导致高森林采伐率主要因素;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森林资源消长的重要因子。
服务
E-mail Alert
RSS
收稿日期: 1998-12-11
: F062.1
基金资助: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资助项目B(KZ951-B1-203)
作者简介: 李双成(1961- ),男,河北省平山县人,副教授,现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地球系统科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环境与生态资产评估、景观空间格局和时间变化的生态建模与GIS表达等。近年撰写发表论著20余篇。
引用本文:
李双成, 杨勤业. 中国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社会经济学初步分析[J]. 地理研究, 2000, 19(1): 1-7.
LI Shuang-cheng, YANG Qin-ye. Socioeconomic factors determining China’s deforestation rates.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0, 19(1): 1-7.
链接本文:
或
[1] 张文杰, 程维明, 李宝林, 仝迟鸣, 赵敏, 王楠. 气候变化下的祁连山地区近40 年多年冻土分布变化模拟[J]. 地理研究, 2014, 33(7): 1275-1284.
[2] 杨艳昭, 封志明, 赵延德, 游珍. 中国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研究[J]. 地理研究, 2013, 32(9): 1668-1678.
[3] 李金亚, 徐斌, 杨秀春, 金云翔, 李亚云, 张济, 赵莉娜, 李润林. 锡林郭勒盟草原沙化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正蓝旗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 30(9): 1669-1682.
[4] 臧淑英, 王凌云, 那晓东. 基于经济驱动因子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区域差异分析——以哈大齐工业走廊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 30(2): 224-232.
[5] 胡金明,李杰,袁寒,董云霞. 纳帕海湿地季节性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J]. 地理研究, 2010, 29(5): 899-908.
[6] 李国平, 陈秀欣.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增长特征及其解释[J]. 地理研究, 2009, 28(1): 191-202.
[7] 李月臣. 中国北方13省市区生态安全动态变化分析[J]. 地理研究, 2008, 27(5): 1150-1161.
[8] 杨小红, 董云社, 齐玉春, 耿元波. 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暗栗钙土矿质氮动态变化[J]. 地理研究, 2005, 24(3): 387-393.
[9] 满苏尔·沙比提, 海鹰, 阿布拉江·苏来曼. 近50年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耕地变化及其成因[J]. 地理研究, 2004, 23(4): 487-494.
[10] 刘惠清, 许嘉巍, 吕新苗. 吉林省西部土地沙化动态变化[J]. 地理研究, 2004, 23(2): 249-256.
[11] 李团胜. 陕西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J]. 地理研究, 2004, 23(2): 157-164.
[12] 张百平, 聂朝俊, 朱军, 姚永慧, 莫申国, 罗扬, 岑纲. 贵州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J]. 地理研究, 2003, 22(6): 725-732.
[13] 赵健, 魏成阶, 黄丽芳, 阎守邕.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海南岛的应用[J]. 地理研究, 2001, 20(6): 723-730.
[14] 林媚珍, 张镱锂. 海南岛热带天然林动态变化[J]. 地理研究, 2001, 20(6): 703-71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增长特征及其解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8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18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