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以来湖南人口与经济重心及其演化
[Abstract]:Population should develop harmoniously with economy. Taking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GDPand three industrial barycenter since 1990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gravity center, and the reasons of dynamic evolution of gravity center are discussed.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y in Hunan Province is not balanc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outhwest and northeast shows that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population center of gravity is the same as that of 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which moves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oving range and speed, the movement of population center of gravity lags behind the movement of 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The equilibrium performance is that the shift distance is based on the center of primary industry output value,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GDP,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ertiary industry output value, and the center of population gravity. The order of the focus of the output value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is gradually decreasing,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lements is gradually equalizing .4 the primary industry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migration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are the main forces of the shift of the 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Huna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分类号】:F127;C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鹰;王克林;文先明;;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时空格局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2 赵小风;黄贤金;张兴榆;陆汝成;李衡;;区域经济重心及COD、SO_2、TSP排放重心演变路径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3 曹晓仪;林天应;张艳芳;董治宝;;1999—2010年重庆市人口与经济重心迁移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樊杰;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经济分析及省际发展水平差异[J];地理学报;1996年05期
5 汤放华;陈立立;;1990年代以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差异的演化过程[J];地理研究;2011年01期
6 王彬;王宜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重心格局演变及其空间差异[J];地理研究;2011年10期
7 乔家君,李小建;近5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1期
8 刘雅轩;张小雷;雷军;朱磊;;近30年来新疆经济重心转移路径[J];干旱区地理;2009年03期
9 冯宗宪;黄建山;;1978—2003年中国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的动态轨迹及其对比研究[J];经济地理;2006年02期
10 丁焕峰;李佩仪;;中国区域污染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对比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胜利;彭尚平;王旭嘉;;四川建筑业技术水平灰色预测及其比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2 丁萃华;;山东省四种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预测分析及增产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3 魏中俊;太阳能热水器市场销售趋势的灰色系统分析[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4 田丽;张玉成;陈俊;王军;;基于灰色理论的ANFIS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5 肖懿群,唐家驹;灰色预测超前质量控制[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6 丁爱民;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方法[J];安徽建筑;2004年06期
7 陈平,潘荣山,李来根;宣城地区粮食总产的灰色马尔柯夫链预测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4期
8 胡以华,张取仁;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棉花品种综合评判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9 李翠华,张安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用地预测研究——大连市园地规模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7期
10 辛举文;辛国胜;;灰色系统理论在高淀粉甘薯育种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晓莉;刘玉洲;;GM(1,1)模型在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施式亮;伍爱友;;GM(1,,1)模型与线性回归组合方法在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中的应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侯晓亮;谭晓慧;;灰色关联理论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4 顾永刚;李才媛;;长江中上游14个流域面雨量灰色预测的检验分析[A];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C];2008年
5 乔家君;;河南省城镇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分析[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6 杨华;;基于加权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地面沉降研究[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耀年;汤德海;于贺;;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地区电网年用电量预测[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千庆兰;;我国装备制造业区位选择初步研究[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9 赵成旺;顾幸生;;组合优化灰色预测模型在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中应用[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支全全;;故障趋势分析技术现状及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建军;基于提速线路TQI的轨道不平顺预测与辅助决策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美玲;融合多元环境因子的水稻重金属污染水平遥感评估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冯启高;农业机械化系统分析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蔡金燕;电子装备系统性能可靠性分析与评估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青松;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治理可液化砂土—淤泥质软粘土互层地基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周斌;基于全寿命周期中小航运企业船舶管理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时变性能及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立敏;村落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芳;兵团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10 郭永奇;基于生态安全的新疆兵团农地利用评价及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红红;煤矿安全价值工程与投资决策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米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素娟;南水北调工程芳芝段开挖渠道边坡稳定敏感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申志涛;基于灰色系统预测理论的商品住宅价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秦真珍;露天矿边坡变形灰色系统预报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王明兵;港区道路软土地基相关问题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孙自来;基于IE-GRAP组合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模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8 彭戢放;浅埋暗挖法开挖地铁隧道地表沉降规律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9 周家甄;基于驾驶员生理、心理特性的沙漠公路安全保障设施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10 崔巍;变权组合方法在滑坡预测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军,符海月;GIS在人口重心迁移研究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01年03期
2 段学军,陈雯;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分析、评价与战略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3期
3 刘伟;;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4 陈逸;黄贤金;彭补拙;濮励杰;张健;;经济发达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镉的含量特征——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3期
5 肖思思;黄贤金;彭补拙;濮励杰;陈逸;;经济发达县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6 于术桐;黄贤金;李璐璐;陈美;;中国各省区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比较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7 史利江;郑丽波;柳云龙;俞立中;贾正长;;长三角地区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养分综合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6期
8 冯维波;梁振民;刘新智;;重庆市城市化趋势预测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曹晓仪;林天应;董治宝;刘新颜;;重庆市城市化水平与生态压力关系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杨俊宴;陈雯;;1980年代以来长三角区域发展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晓英;重庆市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D];西南大学;2011年
2 廉莹;我国经济重心与人口就业重心演变轨迹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3 陈丽娜;对外开放区域政策对FDI重心变动影响[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昌辉;从建设小康社会看贵州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年06期
2 冯福林,祁建杰;人口与经济融合,计生与发展互动[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年04期
3 黄永杰;“人口众多”与 “地大物博”新论[J];继续教育与人事;2003年11期
4 ;《人口与经济》2003年总目录[J];人口与经济;2003年06期
5 廖昌晖;贵州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4年S1期
6 胡苏平;;构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机制 推进人口计生事业跨越发展[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6年02期
7 王如怡;;构建和谐社会的人口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个案[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8 姚卿;;珍惜人口计生工作难得的机遇期[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6年09期
9 何楠;;郑州市人口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经纬;2007年02期
10 吴静;;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状态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统计;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连霞;马定国;;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综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蒲婷婷;王家勋;王生林;;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王洪涛;赵恒波;郭亚军;;沈阳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张晓雯;;人口,和谐四川链上的重要一环[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以创先争优促进“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A];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中)[C];2012年
6 郭斌;;近十年来中国人口与经济分布地域差异及格局演变[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如怡;;构建和谐社会人口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个案[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相利;庄海燕;;基于统计数据分析的黑龙江省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分析[A];黑龙江省第十一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9 ;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 创建省级特色社团[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10 刘亚娜;彭云望;;基本国策探究——兼论人口政策调整[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瑞;市人口计生委以全委会精神统领计生工作[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2 孙宏波邋石晶岩;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创新人口计生工作[N];吉林日报;2007年
3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周长洪;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做好人口计生工作[N];中国人口报;2007年
4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王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计生工作[N];中国人口报;2007年
5 山西省平定县县长 王银旺;从全局出发谋划推进人口计生工作[N];中国人口报;2008年
6 屈强 宝塔区计生局;关于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机制的思考[N];延安日报;2010年
7 省人口和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 章文彪;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N];浙江日报;2010年
8 五大连池市人民政府市长 徐飞;划分人口功能区 建设美丽五大连池[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张枫 省政府副秘书长 省人口计生委主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N];南方日报;2010年
10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N];西安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杨振;中国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一;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戴慧宇;河北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3 李永奎;太湖流域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1990- )[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姑丽巴合尔.阿不力米提;新疆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宇;当代中国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新形势、新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海峰;清代云南人口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勇梅;怒江州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吴连霞;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依茜;合肥市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目标的人口集聚路径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10 韦柳河;经济聚集与人口聚集的关系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20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220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