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口变动趋势——理论分析与现实考察
[Abstract]:Any theory originates from a certain hypothesis, and the law only work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Malthus's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did play a part in history and modern society. But the Malthus hypothesis is not supported by the general trend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by the global context toda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prove that the decline of birth rate is the law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theory show that the main population problem formed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insufficient fertility. Population control can only be used as a temporary measure to alleviate historical problems in China, and must not be carried out for a long time. The current population policy needs to be adjusted when the economic base and population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change dramatically.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分类号】:C92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健 ,于景元 ,李广元;人口发展过程的预测[J];中国科学;198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宝璋;;人口的发展与预测[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1期
2 刘汝良;贾仁安;董秋仙;;江西省农村人口的仿真模拟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3 张庆国;具有干扰作用的开放系统种群稳定年龄结构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4 魏宏森;王彦佳;;雏议软科学的定义、特征和作用[J];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5 章晓英;重庆市人口发展模型[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6 魏忠;;韩非和马尔萨斯人口思想之比较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陈任昭;我国人口控制的定量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1983年01期
8 曹春玲,陈任昭;时变种群系统的最优边界控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9 孙法国,何鹏,,党景柏;城市用水人口及生活用水量的数学模型[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1995年04期
10 肖会敏,刘永清;人口动态大系统的稳定性[J];系统工程;199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征;中国软科学的发展(1978-2010)[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段小刚;具有时空耦合特征的模糊逻辑控制系统及其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3 钟业喜;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俞海山;消费外部性的经济学、人口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窦磊;分布参数系统若干近似计算方法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6 李健全;与年龄相关的非线性种群扩散系统的最优控制[D];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2001年
7 张宪霞;空间分布动态系统的3-D模糊控制设计与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特格西毕力格;内蒙古草原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刘汝良;江西人口结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定量预测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李秀霞;基于综合承载力的吉林省适度人口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威;基于.NET的中国农村社会问题预测预警平台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海华;一类非线性方程非局部定解问题的整体解的存在唯一性研究(Ⅰ)[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洪阳;重庆市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与模型诊断[D];重庆大学;2003年
4 郭俐辉;一类非线性人口偏微分模型整体解的存在唯一性[D];新疆大学;2006年
5 姜卫军;关于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问题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07年
6 李丹霞;陕西省适度人口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邸加萍;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区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诗高;善治视角下的农村计划生育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廷权;重庆市居民生育意愿与人口发展关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10 周莉;定常年龄结构人口方程的半离散化[D];吉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宋健 ,于景元;关于人口系统稳定性理论的几个注记[J];科学通报;1980年23期
2 宋健 ,李广元;人口控制问题[J];自然杂志;1979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松建;当代西方人口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J];人口与经济;1987年05期
2 李强;徐雪;;略论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战略问题[J];学理论;2009年06期
3 葛剑雄;;人口国策的坚持与调整[J];世纪;2010年05期
4 贺俊;刘庭;毕功兵;;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与人口政策[J];江淮论坛;2006年05期
5 左学金;;缅怀马寅初先生,加强人口研究和人口政策的前瞻性[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年01期
6 都阳;;人口转变、劳动力市场转折与经济发展[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7 林翔;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评《人口经济学》[J];人口与经济;1983年04期
8 管怀鎏;运用因素分析法测定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2年11期
9 张勇,齐康;东南亚国家的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与贵州的开发[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王晶晶;;从中国的人口现状看现行的生育政策[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景信;;贵州省农业县人口经济问题初探——以湄潭县为个案研究[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海萍;;近年来西宁市人口变动对消费水平的影响[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3 叶文振;;“人口红利”与我国人口政策[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二)——积极老龄化研究之四——老年人与发展[C];2008年
4 汤兆云;;我国人口政策绩效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吴连霞;马定国;;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综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董立俊;;二十一世纪生育政策决策选择——应尽快实行“1+1=1+1”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栾贵勤;齐浩良;;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人口分布与流动规律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杨益华;;贵州少数民族人口状况与经济发展浅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田雪原;;立足可持续发展:中日“少子高龄化”比较[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10 陈剑;;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问题[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邸铭旭;张荣胜委员提出:我省人口政策应进行调整[N];友报;2009年
2 ;人口政策转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成静;人口政策,一如当初的艰难[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4 国家计生委主任 张维庆;“三个代表”与党的人口政策及实践[N];人民日报;2001年
5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田雪原;中国走向“后人口政策”[N];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中国人民大学 邬沧萍 谢楠;关于人口政策的两个认识误区[N];北京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尧;台湾人口政策走到十字路口[N];人民日报;2006年
8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林宝;“剩男剩女”现象不全因现行人口政策[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9 实习记者 李博;人口政策的世易时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洋;人口政策的成功实践是科学理性的胜利[N];中国人口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克亚;河南省农村人口流动及其对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通格(Bayaraa Naranlungalag);蒙古国人口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逄锦波;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4 彭文进;俄罗斯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刘新荣;东北地区人口变动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6 徐剑;中国人口政策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吴瑞君;上海大都市圈人口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乔晓春;中国人口普查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4年
9 侯建明;低生育水平对我国东北地区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李东;人口流动与重庆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才亚丽;武汉城市圈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2 黄旭良;苏州市人口变动的数理仿真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马晓君;山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师吉;计划生育政策的社会福利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斯琴其木格;内蒙古蒙古族人口结构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晔;中印两国人口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连霞;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飞;人口学视角下的北京市银行网点选址、布局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刘艳国;吉林省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人口压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余翔;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34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234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