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山区地形因子对人口分布影响的定量分析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ic factor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karst mountainous areas, Pua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and the terrain factors such as elevation, slope and terrain fluctuation were extracted by GIS. And carries on the superposition analysis with the 2010 population data map separat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elevation increasing, the population quantity increases and the population density increases at 640 ~ 1640m above sea level. At an altitude of 1 640 ~ 2 100 m, with the increase of elevation,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 decreases and the population density decreases, thus forming a unique phenomenon of vertic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lope factor,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lope, and the population d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lop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ic fluctuation,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opographic fluctuation,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opographic fluctuation an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作者单位】: 六盘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系;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资助项目(XDA05070401)
【分类号】:C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程晓亮;吕成文;;地形因子对人口空间分布影响分析——以黄山市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封志明;唐焰;杨艳昭;张丹;;中国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J];地理学报;2007年10期
3 江东,杨小唤,王乃斌,刘红辉;基于RS、GIS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4 王小兵;孙久运;;地理信息系统综述[J];地理空间信息;2012年01期
5 李旭东;张善余;;贵州喀斯特高原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 Ⅰ.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7年01期
6 周自翔;李晶;任志远;;基于GIS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金萍;汤庆新;张保华;;基于GIS和RS的山东冠县居民点景观格局特征变化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2 钟业喜;熊文平;;江西省县域人口垂直分布与耕地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3 邓祥征;赵永宏;战金艳;林英志;;土地用途转换表征模型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4 石淑芹;陈佑启;李正国;杨鹏;吴文斌;姚艳敏;李志斌;;基于分区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统计单产空间化模拟——以吉林省玉米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5 孙玉莲;赵永涛;曹伟超;于慧;马月伟;;山区人口分布与环境要素关系的定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6 程晓亮;吕成文;;地形因子对人口空间分布影响分析——以黄山市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陈文华;何冬梅;;保山市隆阳区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罗玉波,郑琦,陈善春,董春;居民地分布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定量化研究——Poisson对数线性模型[J];测绘科学;2005年03期
9 孙丽敏;张军;蒋涛;;三峡库区城镇居民地移民迁建分布规律的分析与应用[J];测绘科学;2006年03期
10 赵荣;董春;;统计信息与空间信息按地理格网集成的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0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福奇;朱合华;李晓军;孙雪兵;;时态GIS数据模型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2 刘刚;周炳俊;安铭刚;杨国辉;;时态GIS理论及其数据模型初探[J];北京测绘;2007年04期
3 吴正升;郭健;刘松林;;GIS中矢量时空数据组织策略[J];测绘工程;2010年02期
4 董春,吴喜之,程博;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在地理与经济的相关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2000年04期
5 王红,王均;国家基本地理单元数据集的初步研究[J];测绘科学;2004年03期
6 王春波,张军,蒋涛;基于事件的时空数据模型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2005年02期
7 朱红春,陈楠,刘海英,汤国安;自1:10000比例尺DEM提取地形起伏度——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验为例[J];测绘科学;2005年04期
8 王玲;吕新;;基于DEM的新疆地势起伏度分析[J];测绘科学;2009年01期
9 李爱民,何正国;万维网GIS的若干关键技术及其实现[J];测绘通报;2004年11期
10 张立朝;王青山;郑海鹰;潘贞;张世全;赵鹏;;基于网格的地理空间数据传输策略研究[J];测绘通报;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国胜,郑伟才,张平,沈鸿;兵团人口分布状况对小城镇建设影响问题初探[J];新疆农垦经济;2005年03期
2 黄荣清;1980年代以来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分布的变化[J];人口研究;2005年05期
3 张子珩;史云亘;周文芬;梅显凯;;哈尔滨市人口分布问题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骆为祥;;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分析[J];南方人口;2008年01期
5 封磊;洪伟;吴承祯;范海兰;孙刚;宋萍;;福州市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6 闫庆武;卞正富;;基于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的人口分布的差异研究[J];西北人口;2008年05期
7 吕昭河;;论人口分布规划的科学性与实现途径[J];人口与发展;2008年05期
8 韩桂兰;孙建光;;新疆人口分布与社会物质积累协调发展分析[J];新疆财经;2010年06期
9 聂芹;;山东省人口分布及空间相关性研究[J];测绘科学;2011年02期
10 李为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分布变动初探[J];新疆农垦经济;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连均;张晶;姚长青;侯晓慧;张大鹏;;江苏省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杨剑;蒲英霞;秦贤宏;何一鸣;;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文钰;;基于人口分布的上海人口空间结构研究:1990-2000[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李雨停;丁四保;王荣成;;地理成本视角下我国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一致性探讨[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栾贵勤;齐浩良;;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人口分布与流动规律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江波;;中国贫困人口分布特点的研究[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温家洪;施敏琦;Jianli Liu;Youqin Huang;孟庆洁;丁金宏;徐慧;;中国的沿海低地及其人口分布[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余明;;基于GIS的福建省人口分布特征成因探讨[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刘琳;张宝秀;;北京市流动人口分布与公共设施资源空间配置关系探讨[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9[C];2009年
10 徐军昶;郝慧梅;王永丽;王菁;;陕西省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评价及其与人口分布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二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文军;人口分布与城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召开[N];西藏日报(汉);2013年
2 记者 徐生林;上海人口分布向郊区扩散[N];东方城乡报;2011年
3 记者 王昕;人口分布中间稠密南北稀疏[N];西安日报;2011年
4 记者 周芝敏;国家人口计生委领导来我市调研[N];黑河日报;2011年
5 苏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研究[N];中国人口报;2011年
6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美国康州三一学院经济系教授 文贯中;地震、人口分布与土地制度[N];经济观察报;2008年
7 吉强;我省人口分布呈“南增北减”[N];新华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李荔;北京人口分布失衡[N];北京科技报;2011年
9 记者 张晓鸣;上海人口分布向郊区扩散[N];文汇报;2011年
10 记者 谢靓;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建议优化流动人口分布[N];人民政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学斌;基于熵定律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茹;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人口分布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曹丽;中国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晚成;人口分布与交通能耗及相关碳排放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李坤;吉林省人口分布变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叶舒静;广东地区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曹媛;吉林省人口分布空间演变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正广;空间尺度与人口分布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王志伟;中国历代人口分布空间化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江琴;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市人口分布及变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言迎;长株潭城市群人口分布的变动特征及影响因素[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13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31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