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基于韩、美、日等OECD国家的经验分析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empiricall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dustrializatio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spatial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three dimensions of industry, population and spa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Chanari's law and brings spatial dimension into this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puts forward a new hypothesis: spatial urbanization starts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accelerates at the middle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will continue for a long time in the later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period of post-industrialization. Empirical studies in OECD countries such as South Korea,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support this hypothesis. Therefore, for China, which has just entered the late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pressure of urban space expansion will persist, and it is urgent and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 efficient farmland conversion system. Therefore, on the one hand, China needs to strengthen government planning and supervision from a technical point of view;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speed up the reform of the existing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system of farmland conversion,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system of land expropriation and farmers' autonomous circulation, and gradually form a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new patter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spatial urbanization.
【作者单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分类号】:C92-05;C912.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丁成日;城市“摊大饼”式空间扩张的经济学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2005年04期
2 蔡继明;程世勇;;中国的城市化:从空间到人口[J];当代财经;2011年02期
3 陈胜昌,闫甜;发展城市群和城市带——中国城市化的新方向[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玲;李江风;张丽琴;;效率与公平视角下的城市用地扩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2 马强;王道龙;;内蒙古农业份额下降与国民经济结构演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3 江晓薇;中国未来发展战略的选择——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4 富筠;魏靖晖;;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城市化的影响[J];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5 张贡生;;论新城市群建设[J];商业研究;2009年03期
6 汪克夷;栾金昶;;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3期
7 王良健,范阳东,何剑,王厅,方宁;湖南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8 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Ⅱ)[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3期
9 杨哲;霍金平;;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率下降的实证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10 刘昌用;;我国当前城乡差距的历史背景与主要特征[J];西部论坛;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文琪;;从效能角度谈城市轨道交通规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结构变迁[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洪业应;;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的计量分析——以贵州省为例[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张鹏;张安录;;城市边界土地增值收益之经济学分析——兼论土地征收中的农民利益保护[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世界城市化趋势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研究报告[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上)[C];2006年
6 孙娟;;“精明增长”的追问——美国城市“精明增长”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杨超;王伟;;基于产业结构动态演变视角的西南三省城市化水平比较[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伦强;;论川渝城市群体系中的四川省城市化战略[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洪世键;张京祥;;基于动态模型的中国城市空间增长分析[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璐璐;夏南凯;;专业市场变迁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以义乌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巍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林顺利;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梅英;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体育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咏华;基于GIA设定城市增长边界的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中德;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适应性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童长江;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模式选择[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马远;新疆特色城镇化路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9 张杰;新疆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10 黄昭昭;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志文;连云港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研究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3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宁;博弈论视角下的信访制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朱永红;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宋富远;云南城市化道路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贺坤;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蔡红辉;浙江省中心镇人口集聚问题与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胡琳琳;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其动力因子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10 武均琰;河南省统筹“三化”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城市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丁成日;空间结构与城市竞争力[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2 蔡继明;;中国土地制度改革论要[J];东南学术;2007年03期
3 王远征;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和障碍[J];战略与管理;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闯;;广西人口城市化的趋势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宋玲妹;;我国政府对农村人口城市化干预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10年05期
3 田雪原;改革和开放给人口城市化带来新的生机[J];中国人口科学;1988年03期
4 吕红平;论市场经济下中国人口城市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S1期
5 宋迎昌,武伟;北京市乡村人口城市化的特征分析[J];人口学刊;1997年04期
6 ;我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思路与对策[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06期
7 尹国英;我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思路与对策[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11期
8 陈轶佳;宋俊杰;;人口城市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学习月刊;1998年11期
9 朱宝树;上海农村人口城市化与郊区集镇容量扩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贾显维;;人口城市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网友世界;2014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丽苹 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增强人口城市化的适度性和包容性[N];中国人口报;2012年
2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所执行院长 傅蔚冈;城市化须是“人口城市化”[N];华夏时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季晓莉 采访整理;不要“虚假的人口城市化”[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4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贺雪峰;谨防激进的人口城市化[N];北京日报;2014年
5 周学馨;论人口城市化的制度创新[N];中国人口报;2006年
6 隋海燕;人口城市化及其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6年
7 泰州市人口计生委 王新华;关于泰州人口城市化的三点建议[N];泰州日报;2010年
8 符晓波;村庄消失,城市能繁荣吗?[N];东方城乡报;2012年
9 向秀芳 张红 陈蓓蕾;宜昌市人口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发布[N];中国人口报;2013年
10 田雪原;“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口城市化视角[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颜俊;巴西人口城市化进程及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伟德;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及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宋丽敏;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城镇就业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5 李雨停;区域生态补偿的农村人口城市化理论问题与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英群;中国城市化:经济、空间和人口[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洪伟;吉林省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瑜;河北省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3 王丹;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现代服务业的作用机制分析[D];河北大学;2008年
4 林娣;我国人口城市化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付志强;论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制度创新[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6 司怡;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吴信学;安徽省人口城市化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张冰宇;黑龙江省人口城市化过程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韬;广东人口城市化的中后期转折问题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2年
10 李坦坦;安徽省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现状及预测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15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31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