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分布与交通能耗及相关碳排放研究
[Abstract]: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re interacted and interacted.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based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can help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ation energy. There are two forms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static and dynamic. The static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leads to the uneven traffic density,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ansportation distance, and the dynamic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leads to the fluctuation of the traffic volume. Travel distance and traffic volume are the two main reasons for the increase of traffic energy consumption. Based on the above two logical clues, this paper will qua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land transport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lies in: as an extension of demographic analysis,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re applied to discus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hanging laws of traffic energy consumption. From static population to traffic density, from dynamic population to transport volume, it will ultimately affect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One side connects the population, the other connects the energy.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first, quant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traffic energy consumption from two clues: static and dynamic;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raff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32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are divided into six regions, and the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region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Thirdly, the traffic accessibility index of 2862 county-level cities i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law is summarized. Fourth, adjusted and corrected the accounting method of transport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relate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China, estimated th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road and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n 2008 was about 217.51 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and the emission was about 421.01 million tons of carbon dioxide; Fifth, the transport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between Shanghai and each province is calcu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Shanghai as the receiving end, Shanxi (19200 tons of standard coal), Inner Mongolia (16400 tons of standard coal) and other major coal-producing provinces of railway transport energy consumption is the largest; The transport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Xinjiang (21300 tons of standard coal) and Sichuan (18700 tons of standard coal), which is far from Shanghai, is the largest.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24.2;F512;F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权乐;;我国公务车节能潜力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7年12期
2 戴建平;;基于MATLAB的运输问题求解方法[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李广路;向成;魏超;;铁路在煤炭运输领域的应用与发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8期
4 李文国;桑江;;辽宁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内部分工合理性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徐盈;;基于不同预测模型的舟山市客运量预测[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董骁勇;齐永峰;郝斌;刘禹;;集材强度对集材道土壤表层物理性质的影响[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浪拍 ,洪题;老企业大有作为——江岸机务段革新、改造、挖潜的调查报告[J];江汉论坛;1979年02期
8 曹志才;改革公路货物运输量统计范围的商榷[J];中国统计;1981年03期
9 马茂年;;物资调运中数学模型的建立[J];中学生数学;2002年12期
10 ;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运输邮电统计工作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5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贺起;;宣钢铁前原料汽运优化研究[A];自动化技术与冶金流程节能减排——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庄美昭;;依靠政策 振兴河运[A];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文摘及学术会议论文目次汇编(1990—1991)[C];1992年
3 栾友军;王忠实;张金龙;;本钢铁路路网改造的思路和重点[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廖振中;;浅谈管桩生产厂的设计[A];中国硅酸盐学会钢筋混凝土制品专业委员会2005-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怀相;;中国铁路规模经济的经验研究[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6 张旭东;;跨度24、32m超低高度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A];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践[C];1993年
7 王立;;“天窗修”工作的实践与突破[A];昆明铁路局安全基础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孔庆源;;冷库区域位置的重要性[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生瑞;梁营力;;基于公铁联运综合交通枢纽的交通需求预测理论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潘英杰;李玉成;;铀矿冶产品运输的辐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A];“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四次会议暨低中放废物管理和放射性物质运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陶海音 通讯员 张小刚;去年我省水运货运量突破亿吨大关[N];湖南日报;2009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国际航协:6月两舱运输量明显走弱[N];证券时报;2008年
3 记者 徐前山 通讯员 罗士心;轿运车行业亟待规范标准[N];长江日报;2008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全球航空运输量连续两个月下降[N];证券时报;2008年
5 ;10月份全球航空运输量逐步回升[N];中国民航报;2009年
6 通讯员 陶弘;巨化铁运分公司提前完成年度指标[N];现代物流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曾桢;我市企业生产稳定用气量运输量稳步增长[N];乐山日报;2009年
8 李猛;满洲里运输量突破1500万吨[N];远东经贸导报;2009年
9 记者 赵勇忠邋赵吉仁;金阿铁道专用线开工[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10 韩冰;经济衰退持续影响1月国际运输量[N];中国民航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力强;县域公路运输量调查与统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向睿;交通能耗在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章海峰;进口物资中转运输选址—分配问题[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袁长伟;公路运输统计体系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5 王玉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耗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姜广君;我国能源运输通道体系综合评价及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龙瀛;面向空间规划的微观模拟:数据、模拟与评价[D];清华大学;2011年
8 冯雨芹;基于交通流状态的城市道路燃油经济性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晚成;人口分布与交通能耗及相关碳排放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赵彦婷;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路网交通能耗和排放模型与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孟宪军;大连市公路客运站布局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4 邵丽颖;黑龙江省公路运输量统计工作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熊演峰;基于运输量统计平台分析车辆销量和车型发展趋势[D];长安大学;2009年
6 张声远;中国七城市个人消费领域能耗及个人行为模式调查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袁长伟;高速公路运输统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8 王玮;低碳城市街区交通与用地功能整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孙晓;一个改进的SLP方法—研究与实践[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叶燕仙;江苏省货车运输量专项调查验证方案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39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339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