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1990—2010年长三角地区城市体系的演进——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7 14:33
【摘要】:集聚经济和专业化是主导区域城市体系演进的两股主要力量,但二者对区域城市体系中不同城市的增长速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前者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而后者主要是促进外围城市的发展。文章使用"四普"、"五普"和"六普"数据资料研究发现,尽管长三角各城市的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城市体系内部总体上呈现出扁平化趋势,中小城市发展速度相对更快。这表明,专业化分工是促进长三角城市体系的主要动力。
[Abstract]:Agglomeration economy and specialization are the two main forces lead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regional urban system, but they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growth rate of different cities in the regional urban system. The former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entral cities, while the latter main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peripheral cities. Using the data of "four popular", "five popular" and "six popular", the paper finds that although the scale of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e overall trend of flattening in the urban system has been show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re developing relatively fast. This shows that specialized division of labor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urban system of Yangtze River Delta.
【作者单位】: 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JL03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9035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90287)
【分类号】:F299.27;C924.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任远;邾慧;;长三角地区1980年代以来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状况和变化[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S1期

2 周一星,于海波;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一)[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3 吴福象;刘志彪;;城市化群落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来自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4 王小鲁;;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5 程开明;;城市体系分布结构与功能联系——基于长三角的实证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3期

6 程开明;;长三角城市体系分布结构及演化机制探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凤云;范氏梅;林云彦;;基于遥感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定量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2 汪海;;构建京津冀区域的三大经济增长极[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3 陈昌盛;许召元;崔小勇;;Migrant workers' citizenization creates demand for consumption[J];China Economist;2010年05期

4 李泉;;城镇的性质:反思与检讨——来自新制度经济学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解读[J];财经科学;2011年01期

5 黄森;蒲勇健;;成渝经济区的空间经济机理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模型[J];财经科学;2012年02期

6 余静文;王春超;;城市化、城市圈与城乡收入差距[J];西部论坛;2011年02期

7 张超;;城市体系视角下长三角工业空间集聚与转型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2期

8 许锋;周一星;;我国城市职能结构变化的动态特征及趋势[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6期

9 赵燕菁;;价格理论与空间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5期

10 盛广耀;;城市化模式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会广;刘忠原;;土地承包权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合托达罗模型的修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石坚;;基于区位理论的城市空间扩展模拟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俊;杨钢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城镇人口修正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吴福象;;冲突与和谐——基于长三角产业同构和投资趋同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江;;园区整合:产业空间重构的必然选择——资源条件紧约束下的宝安工业布局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韩峰;;基于空间关联效应的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潜力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帆;中国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马俊;交通网络演进:过程与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李存贵;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夏勇开;中国香蕉生产技术的经济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9 张兴瑞;全球价值链分工双面效应下中国县域产业升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阮光珍;高技术产业集聚成长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田辉;基于产业耦合的港城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付建新;基于分形理论的青海省城镇体系结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靖明;云南省机床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形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夏素芳;产业转移机制与动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楼蔚;金融集聚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畅;长春市中心城区与外围县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汪荔;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的制造业分布[D];南京大学;2011年

8 刘锦;“土地财政”问题研究:成因与治理[D];暨南大学;2011年

9 曹正彪;“集权—分权”框架下的政府激励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王茜;中国城市化对贸易平衡及经济增长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康;;长江三角洲人口集聚与布局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2 顾朝林;张敏;张成;张晓明;陈璐;汪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3 李健;宁越敏;石崧;;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与大都市圈圈层重构[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3期

4 周一星,杨齐;我国城镇等级体系变动的回顾及其省区地域类型[J];地理学报;1986年02期

5 陈彦光,刘继生;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空间互相关和功率谱分析——引力模型的理论证明、函数推广及应用实例[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6 苗长虹;王海江;;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J];地理研究;2006年02期

7 李国平,王立明,杨开忠;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J];经济地理;2001年01期

8 周振华;增长轴心转移:中国进入城市化推动型经济增长阶段[J];经济研究;1995年01期

9 王小鲁,夏小林;优化城市规模 推动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10 徐现祥;李郇;;市场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长三角15城市党政主要领导人名单[J];江南论坛;2003年03期

2 江南;16城市宣传社科部门联合发表《论坛宣言》[J];江南论坛;2003年11期

3 ;技工荒 长三角现实之痛[J];中等职业教育;2003年12期

4 ;从长三角、珠三角的消长看无锡产业的取向[J];江南论坛;2004年01期

5 孙志凤;交流与协调:建立长三角教师教育信息化基地[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01期

6 李森;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问题初探[J];学海;2004年06期

7 金华市统计局课题组;借梯登高,跻身大上海都市区[J];浙江统计;2004年10期

8 东方;;长三角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37元[J];江南论坛;2007年03期

9 ;长三角信息平台[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10期

10 ;民工回乡潮始现长三角[J];中国乡镇企业;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勇;;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可持续发展[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孙斌栋;涂婷;石巍;郭研苓;;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交通疏解绩效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胡继元;翟国方;张晓丽;王磊;;震后原地重建城市空间重构一般规律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杨;吕宁;薛重生;杨林;;基于RS和GIS的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5 ;长三角经济区小资料[A];长三角地区公交行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殿发;杨晓平;童亿勤;;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一体化浅析[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7 纪晓岚;;上海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的战略定位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8 刘亚文;;工业转型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以太原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小桐;;用新高度、新理念研究长三角都市圈公路的发展[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4年

10 吕仁杰;;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环境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晶;共同利益是长三角加速融合的关键[N];现代物流报;2007年

2 冯源 康逸 孙彬;香港制造业"踩点"长三角[N];国际商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谭新政;长三角为何暂不扩容[N];解放日报;2005年

4 辛华;长三角悄然转“新”[N];江苏经济报;2005年

5 赵金晶 任湘怡;长三角城市寻觅“高温商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王为;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聚焦六大重点[N];中国信息报;2006年

7 记者 赵劲;长三角由16市扩展为两省一市[N];商务时报;2007年

8 早报记者 吴志刚邋鲁勋;江苏四湖大闸蟹内战 抢占长三角市场[N];东方早报;2008年

9 徐侃邋朱仲庆;积极参与泛长三角旅游合作[N];安庆日报;2008年

10 王立武;泛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合作迎来“同城时代”[N];民营经济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厉伟;城市化进程与土地持续利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2 徐毅松;迈向全球城市的规划思考[D];同济大学;2006年

3 李学鑫;基于专业化与多样性分工的城市群经济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赵鹰;FDI集群研究:以长三角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邢兰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陈晓南;创业投资与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化[D];四川大学;2005年

7 王战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崔宁;重大城市事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7年

9 郐艳丽;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永春;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的发展和空间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宇炜;苏州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金玲;城市空间结构视角下的城市竞争力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3 汪国亮;苏州市服务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刘志刚;以土地置换为主要手段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开封为例[D];河南大学;2001年

5 曾艳梅;城市空间结构的扩散及其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谭峰;外资与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艳霞;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欧军s,

本文编号:2361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361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a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