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中国生育水平评估
[Abstract]:The "decision" made by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to initi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single two-child birth is a major policy adjustment decision for promoting the long-term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population. The influence of fertility policy adjustment depends on how low fertility level is and whether fertility policy can effectively regulate fertility behavior. Using census data, education data and public security data,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fertility level and its changing trend since 2000 in China. Taken together, estimates suggest that fertility was as low as 1. 5 in the previous period, but has rebounded in recent years to close to 1. 7. Considering the hypothesis of this study, this may be a higher estimate.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fertility intention of 1.9 children in China,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fertility level of our country is still at a moderate low level, and the fertility policy sti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fertility level.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RK003)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0XNI013)资助
【分类号】:C92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志刚;;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2 郝娟;邱长溶;;2000年以来中国城乡生育水平的比较分析[J];南方人口;2011年05期
3 王桂新;;生育率下降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对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认识与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10期
4 张为民,崔红艳;对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准确性的估计[J];人口研究;2003年04期
5 张广宇,原新;对1990年代出生漏报和生育水平估计问题的思考[J];人口研究;2004年02期
6 翟振武;陈卫;;1990年代中国生育水平研究[J];人口研究;2007年01期
7 王金营;;再认识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01期
8 陈友华;;关于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的若干认识问题[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年01期
9 崔红艳;徐岚;李睿;;对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准确性的估计[J];人口研究;2013年01期
10 王金营;戈艳霞;;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以及对以往人口变动分析校正[J];人口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宗力;;皖南农村人口形势与影响农民生育行为的因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任强;郑晓瑛;;China's grave demographic challenges in coming decades[J];China Economist;2009年03期
3 王利群;;对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一些思考[J];大视野;2008年07期
4 陈婉清;;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探讨[J];调研世界;2010年08期
5 翟振武;杨凡;;夸大还是低估——基于不同来源数据的出生性别比水平分析[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郭志刚;;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7 蔡泳;;联合国预测:中国快速走向老龄化[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1期
8 沈可;王丰;蔡泳;;国际人口政策转向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1期
9 朱正威;胡永涛;郭雪松;;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性别失衡风险传导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04期
10 周志刚;万立;陈丽红;;灰色混沌神经元网络模型及其短期人口预测[J];系统工程;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钟逢干;;我国城市人口发展现状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原新;;对低生育率水平与人口安全的思考[A];激辩“新人口策论”[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3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文杰;适应中国人口流动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周江涛;199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邬民乐;劳动生产率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的应对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万能;中国大城市的非正式人口迁移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侯建明;低生育水平对我国东北地区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10 苏建明;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四川生育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秀梅;影响江苏人口生育率的因素探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宋丹丹;河南省桐柏县出生人口性别失衡的社会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靳菊春;儒家文化在生育率转变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D];南京大学;2011年
4 叶雯;我国城市80后独生子女生育意愿和生育数量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夏婷;对城市流动人口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丁淑芬;人口流动对生育率影响的统计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7 冉晓鸣;贵州省施秉县农村留守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8 高宗涛;家庭生养孩子的机会成本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9 马乐娟;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婚姻后果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汪小勤;我国城镇独生子女婚姻稳定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一里;论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方法的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2 郭志刚;;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3 陈友华;近喜远忧的持续超低生育率——以苏州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4 钟作勇;广东妇女生育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人口;2004年01期
5 杨晓军;陈浩;;中国育龄妇女孩次递进比分析[J];南方人口;2007年03期
6 喻晓;姜全保;;低生育水平下我国生育率转变影响机制的地区差异——来自90年代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南方人口;2010年02期
7 徐绍雨;关于总和生育率指标的概念、性质与作用[J];人口与经济;1983年05期
8 曾毅,顾宝昌,涂平,徐毅,李伯华,李涌平;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升高原因及其后果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3年01期
9 孙学礼,秦凯世;出生漏报的症结及建议采取的措施[J];人口与经济;1993年01期
10 郭志刚;时期生育水平指标的回顾与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新平;梁林;常燕;童绍玉;;中国总和生育率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0年07期
2 王金营,王志成,何云艳,段成荣;中国各地区妇女生育水平差异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兼对1990—2000年期间各地区生育水平下降因素考察[J];南方人口;2005年02期
3 刘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育水平的演变过程及分布特征分析[J];西北人口;2008年06期
4 王学义;曾祥旭;;四川生育水平估计与未来人口总量预测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9年05期
5 顾鉴塘;;试析我国城乡人口生育水平的差异[J];西北人口;1991年04期
6 陈卫;翟振武;;1990年代中国出生性别比:究竟有多高?[J];人口研究;2007年05期
7 夏乐平;1979~2000年中国人口生育趋势:出生数据和教育数据的比较分析[J];人口研究;2005年04期
8 郭志刚;对中国1990年代生育水平的研究与讨论[J];人口研究;2004年02期
9 马瀛通;若干人口控制问题再分析与若干学术观点刍议[J];人口与经济;1997年01期
10 王广州;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育龄妇女递进生育史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John Cleland;;生育水平的多样性及其对未来的影响(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口发展的多元模式与健康保障”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侯佳伟;陈卫;;改革开放30年:中国青少年人口发展历程及其趋势[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3 钟逢干;;我国城市人口发展现状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卫;;北京市人口发展趋势预测与分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戴黔;;从社会管理视角下试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卢萍;;出生人口性别比与生态平衡[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吴文钰;;基于人口分布的上海人口空间结构研究:1990-2000[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陈友华;;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概念、由来与意义[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陈谊;;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何传启;;人口与现代化:以长江流域为例[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生育水平稳定 人口素质提升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N];大连日报;2010年
2 记者 季耀昆;省人口计生委来济检查[N];济南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龙 通讯员 吴军强;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N];安阳日报;2010年
4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曾毅;中国二孩政策平稳过渡的时机已到[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5 记者 李瑞莉 实习生 罗黎媚;我市筹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N];泸州日报;2009年
6 记者 张迎春;2010年新疆人口将控制在2200万内[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7年
7 记者 唐素娅;我省总人口38312224人[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8 张晓艳 旷菲;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极为重要[N];新疆日报(汉);2006年
9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徐静 倪秀萍;“人口红利”未结束[N];南京日报;2010年
10 翟振武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未来30年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N];中国人口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秀云;区域人口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3 乔晓春;中国人口普查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4年
4 李银珩;韩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苏建明;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四川生育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通格(Bayaraa Naranlungalag);蒙古国人口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庄渝霞;社会生育成本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周江涛;199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万能;中国大城市的非正式人口迁移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洪娜;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金菊;中国各少数民族人口生育状况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肖利群;蒙特卡罗方法在总和生育率计算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3 盛伟;生育水平下降后果及生育政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4 李丽妍;欧洲典型国家生育水平变动后果及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聂建华;浙江省生育率变动新态势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代秀梅;影响江苏人口生育率的因素探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金永花;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于珊瑚;我国生育政策及其对生育水平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9 冯霞;衢州市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动趋势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包自宁;基于改进的Lee-Carter模型的中国生育率变化趋势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67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367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