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长春市春运期间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8 12:50
【摘要】:人口迁移是实现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反过来城镇化推动着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尤其是春运期间的人口迁移是我国特有的现象,是在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影响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当前在我国人口频繁流动的背景下,虽然长春市人口仍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但东北地区人口流失现象已非常明显。本文以长春市为研究对象,从“百度迁徙”平台获取2015年至2016年春运期间长春市和其他城市的人口迁移数据,通过使用位序规模分析、等级钟理论、ArcGIS中自然断裂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长春市春运期间人口迁移的特征。其中人口迁移数据包括两个方向,即人口从长春市迁出到其他城市和人口从其他城市迁入到长春市。在对人口迁移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文中对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如区域和城乡间经济差异、交通距离、人口流动背景、城市等级和职能进行分析。同时文章从城市地理学角度出发,提出了若干应对人口迁移问题的举措,如完善吉林省经济结构、优化省域城市等级结构、探索新型城镇化模式、把握人口迁移的时序变化和分析人口迁移的动机等。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春运期间年前的迁移联系倾向于若干个与长春市具有较强联系的城市;年后的人口迁移则趋于和更多的城市产生迁移联系;人口迁移的时序变化可细分为3个比较明显的阶段;但人口迁出城市和迁入城市趋于多样化的时间段不同。(2)宏观上与长春市具有较强迁移联系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近域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京津唐、华北地区中南部、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和成渝地区。长春市人口迁出的距离明显要大于迁入的距离,在华北地区迁入城市的密度要大于迁出城市的密度。(3)与长春具有迁移联系的城市在空间布局上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在空间上表现为明显集聚。同时东北地区的东南部、华北地区的北部和环渤海地区人口迁移的空间相关性和重要性表现的更明显。(4)近期长春市春运期间人口的迁移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Abstract]:Population migr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urbanization, which, in turn, promotes population migration. Population migration, especially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transportation period, is a unique phenomenon in China,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At pres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requent population mobility in China, although the population of Changchun still keeps the trend of steady growth, the phenomenon of population loss in Northeast China is very obvious. This paper takes Changchu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btains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data of Changchun and other cities from 2015 to 2016 from the "Baidu Migration" platform, through the use of order scale analysis, class clock theory, ArcGIS natural break point metho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during Spring Festival transportation in Changchun were studied by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method. The data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include two directions, that is, the migration of population from Changchun to other cities and the migration of population from other cities to Changchun.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migration, such as regional and urban-rural economic differences, transportation distance, population mobility background, urban grade and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urban geograph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such as perfecting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Jilin Province, optimizing the rank structure of provincial cities, and exploring a new model of urbanization. Grasp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analyze the motivation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1)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transportation period, the migration linkages tend to be in several cities with strong ties with Changchun, while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tends to be associated with more cities after the year;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hree distinct stages. However, the periods of population emigration and urban migration tend to be different. (2) macroscopically, the cities with strong migration links with Changchun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near or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of Northeast China, Beijing, Tianjin and Tang, Central and South North China, 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Southeast Coastal region and Chengdu-Chongqing area. The distance of population moving out of Changchun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of moving in, and the density of moving into the city in North China is larger than that of moving out. (3)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between Changchun and Changchun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space performance for obvious agglom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importance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Northeast China,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and the Bohai Rim region are more obvious. (4) the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pulation during the recent spring transportation in Changchun have some stability.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成荣;影响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个人特征分析──兼论“时间”因素在人口迁移研究中的重要性[J];人口研究;2000年04期

2 王桂新;21世纪人口迁移将推动中国现代化加速发展[J];人口学刊;2001年05期

3 黎伟挺;现代化的非均衡推进与人口迁移[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4 李冠伟;人口迁移的中外对比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5 许静;19世纪至20世纪初法国的人口迁移[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段成荣;;《人口迁移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评介[J];人口研究;2006年05期

7 孙河岭;;浅谈人口迁移的意义及其后果[J];河南农业;2009年14期

8 段平忠;刘传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11期

9 李顺发;军事人口迁移初探[J];人口学刊;1990年05期

10 钟逄干;刘积新;阎志强;;广东省人口迁移动态的分析[J];南方人口;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蒲英霞;鲍曙明;;中国人口迁移和贫困之间的实证分析:基于2000五普数据[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鸿;;广西人口迁移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何一鸣;;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四川人口迁移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朱杰;;长江三角洲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式及启示[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丽;;青藏铁路沿线的民族人口迁移与文化适应[A];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C];2003年

6 朱金;刘欣;邵帅;;沪苏浙皖地区的人口迁移潜力、迁移特征及对城镇化发展的启示[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7 沈建法;;1985-1990至1995-2000中国省间人口迁移空间结构与系统变化效应的分析(英文)[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邵岑;;对春运“民工流”人口迁移的探讨[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安介生;;历史时期中国人口迁移“法则(规律)”论纲[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 陈家伟;姓氏分布与人口迁移[N];光明日报;2014年

2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袁政;简论人口迁移理论的跨学科应用[N];光明日报;2009年

3 余庆年 施国庆 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气候变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0年

4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任远;我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的新特点[N];文汇报;2013年

5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顾宝昌;中国进入由人口迁移和流动主导人口态势的时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记者 刘海英;英探讨人口迁移与环境变化的关系[N];科技日报;2011年

7 魏星 王桂新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十二五”人口迁移发展趋势及研究重点[N];中国人口报;2012年

8 通讯员李亚楠;姓氏演变揭示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杨云彦(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我国的人口迁移及其政策导向[N];中国人口报;2005年

10 本报评论员刘文宁;折射文明与进步的人口迁移[N];工人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振营;人口迁移的规律[D];中国人民大学;1993年

2 李怡涵;1985-201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空间区域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蔡阳;我国省际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4 张祺;中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江立华;转型期英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丽;公共产品配置对人口迁移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阮征宇;跨国人口迁移与国家安全——一项非传统安全因素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杨靳;人口迁移与农村贫困[D];厦门大学;2003年

9 逄锦波;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10 李袁园;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吉节;2000-2005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分布状况和经济动因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王飞;宋代汉中地区的人口迁移[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殷航;城市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4 刘鸿雁;中部地区人口迁移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D];山西大学;2015年

5 李盼;农村人口迁移对城市教育投入的影响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6 庞泉泉;我国地方公共支出对人口迁移的影响[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7 康维娜;县域人口迁移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动力机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8 杨杨;人口迁移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9 杨倩;省际人口迁移与区域创新[D];暨南大学;2016年

10 郑凯丽;人口迁移和城乡空间格局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68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368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7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