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口承载力分析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the sixth census of China,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province is 459,662.39, which is huge, and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in 16 cities is extremely uneven. Kunming is a highly populated area with a total population of 6.432 million and 400000 in Diqing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Kunming is more than 16 times that of Diqing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this paper, the grain yield and (GDP) of the whole Yunnan Province are used to represent the two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in the geographical region: the output and output value of planting industry and the level of per capita income. Using the grain yield and GDP per capita of Yunnan Province to calculate respectively the raising capacity of the counties (cities and districts) in Yunnan Province, that is to say, the natural population capacity of the region is represented by the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land resources. The population capacity of GDP represents the economic population capacity. Then the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of 129 counties (cities and districts) in Yunnan Province is evaluated. The purpose is to optimize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Yunnan popul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y in Yunnan Provinc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恒基光伏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第5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2M51068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8400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规划基金项目(11XJA840002) 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基金项目(YC10D007)的资助
【分类号】:C92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郭永昌;海春兴;李占宏;;农牧交错带适度人口规模与人口再分布初步研究——以阴山北部丘陵区武川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2 王武林;;贵州省环境人口容量现状及提高路径分析[J];西北人口;2006年04期
3 王声跃,李冬梅,张文;玉溪市外来人口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骆华松,王阳才,李正升,包广静;云南省流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琳瑜,杨志峰,李巍;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2 何景熙;关于全国主要藏区资源—经济的人口容量的几个问题[J];中国藏学;1995年04期
3 雷军,张小雷,张敬东;新疆区域小城镇相对资源承载力探析[J];干旱区地理;2004年03期
4 徐琳瑜,杨志峰,毛显强;城市适度人口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5 陆杰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人口与经济;1999年06期
6 莫国芳,吴瑛,元兮;云南流动人口与艾滋病扩散[J];人口与经济;2004年02期
7 尚炜,次仁旺姆;西藏生态环境区划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8 李树茁;刘晓兵;;系统工程在人口研究中的应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李孝坤;重庆市都市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探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年02期
10 徐江,欧阳自远,程鸿德,林庆华;论环境移民[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平;中国旅游人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马爱锄;西北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3 陈德安;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娟;岛屿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逄锦波;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丽芝;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口容量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2 孙晓东;东北区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文雪;包头市人口承载力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4 陈江;云南某边境口岸流动人口感染HIV/AIDS的潜在危险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年
5 周亮广;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特征研究及其与人口和经济的区域匹配模式探讨[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6 何建龙;呼和浩特市地质环境与土地利用格局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7 李丹霞;陕西省适度人口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建华;论人口容量及其研究方法[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年03期
2 原华荣;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研究[J];地理研究;1993年01期
3 毛汉英,余丹林;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4 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周瑞莲;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5 黄晨熹;人口容量研究:回顾与展望[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年03期
6 孟庆香,常庆瑞,张俊华,陈涛,熊广成;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承载力及提高途径探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年01期
7 郭永昌;海春兴;李占宏;;农牧交错带适度人口规模与人口再分布初步研究——以阴山北部丘陵区武川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8 范月娇;三峡库区的土地人口承载力[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3期
9 孙姗姗;朱传耿;;论主体功能区对我国区域发展理论的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09期
10 刘钦普;林振山;冯年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力学模拟和应用[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敏兰;宁夏南部脱贫致富与环境人口承载力的提高[J];西北人口;1999年02期
2 黄志英,梁彦庆,葛京凤,张亚卿;河北省作物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年02期
3 苏杨;刘文;肖周燕;;从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辨析人口承载力[J];环境经济;2011年Z1期
4 李玉江,吴玉麟,李新运,张晓青,王忠山;黄河三角洲人口承载力研究[J];人口研究;1996年03期
5 刘永萍,殷健,支小军,徐博韬;新疆兵团土地人口承载力预测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苏杨;肖周燕;;北京到底能承载多少人?[J];南风窗;2011年05期
7 穆光宗 ,李仰剑;中国可以养活多少人?[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1999年12期
8 张文雷;曲庆;;大连市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承载力测算报告[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安介生;历史时期中国人口迁移若干规律的探讨[J];地理研究;2004年05期
10 蔡莉;穆光宗;;不同人口承载力标准的指标构建研究[J];人文杂志;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德辉;匡耀求;黄宁生;李超;邹毅;许连忠;周慧杰;;基于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广州市人口承载力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2 胡春胜;;生态系统人口承载力研究综述[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3 安和平;崔新锋;;毕节地区人口承载力与经济适度人口容量初步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4 黄一凡;曾德慧;王如松;阳文锐;;中国省域人口流动趋势的情景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栾贵勤;齐浩良;;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人口分布与流动规律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孙慧;;新疆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分析及对策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罗源潮;;实现陕南秦巴山区超载人口战略转移的探讨——陕南秦巴山区经济与人口状况的调查与研究[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8 马凯;;基于土地利用的适度人口规模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9 楚文杰;;北京人口规模变动趋势及对策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10 谷军;康琳;;人口问题与城市安全[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金营 顾瑶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小议[N];中国人口报;2010年
2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陆铭;城市“人口承载力”与消费服务业的发展[N];消费日报;2011年
3 记者王建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超载制约山西可持续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伟根 宪庚;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转型升级[N];中国人口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京雪;北京到底能装下多少人?[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本报记者 袁定波 张亦嵘;人口超载:考验政府行政管理能力[N];法制日报;2006年
7 王思睿;出生率续增难解上海老龄化压力[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8 山峰;北京控制人口与歧视无关[N];光明日报;2007年
9 记者 姜云飞;全域城市化做好人口规划[N];大连日报;2009年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 苏杨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齐浩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肖周燕;缓解人口压力只能靠经济手段[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玲;黑河流域人口承载力预测分析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苏建明;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四川生育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铁军;德阳市人口承载力及适度人口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白燕;内蒙古人口承载力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衡宸宇;新疆乌鲁木齐市人口规模变动及承载力的动态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4 周洪禄;黑龙江森工林区人口承载力问题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5 李阳东;渝东北人口承载力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6 张晓芳;潍坊市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徐丹;基于生态足迹的崇明岛人口承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文雪;包头市人口承载力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9 黄传岭;区域发展中的人口承载力和适度人口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许岩;大连市金州区人口承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13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41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