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区人口过疏化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陕西省安康市水村为例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more and more young and middle-aged rural labors are flocking to cities, which makes the problem of rural populatio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 in mountainous areas. Taking the water village of Ankang City in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pulation thinning and the social problems caused by it,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ocal actual situation.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
【基金】: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西部地区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的文化适应研究”(编号:13XSH03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转型期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编号:20110405028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广专项“农村劳动力结构变迁背景下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研究”(编号:TGZX2012-34)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F320.3;C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田毅鹏;;20世纪下半叶日本的“过疏对策”与地域协调发展[J];当代亚太;2006年10期
2 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年10期
3 张正河;;“空心村”整治值得参考的模式[J];村委主任;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舒童;李兴佐;赵海勇;李坤;邵蕾;;空心村土壤肥力质量分析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2 江国逊;沈山;;空心化村庄研究进展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3 车亮亮;韩雪;;空心村生态旅游整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4 乔家君;;人文地理学的微观视角方法——以乡村地理学微观空间为例[J];创新;2011年06期
5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of Land-use Change in Typical Transect Area Along China National Highway 106 During 1996-2008[J];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1年03期
6 张衍毓;刘彦随;王业侨;;统筹城乡视角下村庄整治建设的模式与途径——以三亚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7 刘玉;刘彦随;郭丽英;;环渤海地区粮食生产地域功能综合评价与优化调控[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8期
8 刘彦随;龙花楼;;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进展及展望——建所70周年农业与乡村地理研究回顾与前瞻[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9 胡智超;龙花楼;;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国际经验借鉴[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10 刘彦随;龙花楼;张小林;乔家君;;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乔家君;刘嘉俊;谢淼;;沿黄典型农区村域空心化特征及其微观机理——以兰考县三个村为例[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龙花楼;邹健;;中国粮食供给安全性时空格局演变研究[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3 李得发;李巍;石培基;;分类指导与分区整治:试论新时期的村庄布局规划[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4 陈世栋;邱加盛;袁奇峰;;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发展路径研究——以佛山市高明区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5 龙花楼;;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的土地整治策略[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郭丽英;;我国农村土地整治与乡村生态发展探讨[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沈斌莉;郑国全;;空心村土地整治研究进展[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勇;关中地区土地利用动态模拟与优化配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强;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与优化配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殷湖北;景区农民居民点规划与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王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创新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梁丹辉;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整理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6 许家伟;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演变与驱动机理[D];河南大学;2013年
7 赵思敏;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聚落体系重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龙;“空心村”治理背景下农村土地的流转与利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张艺潇;沙区乡村聚落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模式筛选[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刘静晓;乡村人居环境变化与人口健康发展的关联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肖国珍;我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因素及发展趋势[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丹;空心村形成机制与整治模式[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巍;农村人口空心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彭丽慧;农村空心化与地域、社会空间重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伟恒;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绩效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屈琼英;益阳市农村聚居的地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韦波;农户宅基地复垦及安置意愿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2 金其铭;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J];地理学报;1988年04期
3 石忆邵;乡村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学报;1992年01期
4 程连生,冯文勇,蒋立宏;太原盆地东南部农村聚落空心化机理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4期
5 刘彦随;;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地理学报;2007年06期
6 张富刚;刘彦随;;中国区域农村发展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模式[J];地理学报;2008年02期
7 郭晓东;牛叔文;刘正广;曾明明;;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扩展特征研究——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12期
8 许树辉;农村住宅空心化形成机制及其调控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1期
9 张昭;关于河北省空心村治理的理论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10 周心琴,张小林;我国乡村地理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经济地理;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开荣;关于山区农村婚姻、家庭和生育控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J];人口研究;1996年06期
2 魏津生;八十年代中国镇人口增长趋势和镇人口迁入及其决定因素——两种人口转移的历史性汇合[J];中国人口科学;1990年03期
3 李子;;警惕农村计生工作再陷困境[J];乡镇论坛;2006年17期
4 顾益康;从农业生态经济观点看我国农村人口问题[J];人口研究;1983年06期
5 刘玉玲;世界城市人口迅速增长10年内超过农村人口[J];人口战线;1995年01期
6 校安同;季希勤;;生娃为啥不上报[J];中国国情国力;1999年06期
7 张继红;;关于我国的人口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甘肃科技;2006年01期
8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关于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J];济南市人民政府公报;2006年06期
9 李斌;;高举党的十七大精神伟大旗帜推进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7年12期
10 王国霞;;中国农村人口省际省内迁移机制研究[J];经济管理;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新;;有计划地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2 郑国全;;浙江省农村人口过疏化问题的地域特征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李雨停;丁四保;王荣成;;基于区域视角的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明;孟庆翠;徐学东;;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洞化”问题的对策初探[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5 葛冬梅;;改革开放与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口发展[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6 王学萌;郝永红;黄登宇;;中国人口结构的灰色动态预测[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陈建先;李凤;;和谐社会中计生政策与“普惠”政策的悖论分析——对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现状调查[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郑卫东;;集体化时期农村人口高出生率原因新论——以山东省东村为中心(1949—1973)[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9 杨重光;;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政策调整与人口户籍变更[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栾贵勤;齐浩良;;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人口分布与流动规律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启明邋麦燕清 陈振晔;雷州农村计生宣教工作获省肯定[N];湛江日报;2007年
2 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我区新农村建设应把农村人口协调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6年
3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N];河南日报;2007年
4 ;加快构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格局[N];中国人口报;2007年
5 王宁;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7年
6 魏萍;全国建成20多万个农村人口文化大院[N];健康报;2007年
7 记者 秦洋;使群众真正成为人口文化活动的主人[N];山西日报;2005年
8 记者 田少军;聚焦农村人口健康促进农村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5年
9 蔡永飞;减少农民不等于减少农村人口[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蓝勋;明年世界城市人口将首超农村人口[N];中国改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克亚;河南省农村人口流动及其对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刘汝良;江西人口结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定量预测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3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传林;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环归;新农村建设中的山区农村人口素质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李青阳;陕西省人口空间结构与人口集聚格局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3 周学馨;中国农村人口与社会养老保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陈芳芳;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与我国农村人口的可持续发展[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邓海骏;风险社会视角下的农村人口安全问题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6 徐剑;中国农村人口、贫困与环境退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韩枫;河南省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石新国;迁徙政策、城市贫困与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D];山东大学;2008年
9 张芸;改革开放后山区农村人口跨境迁移的地理学分析:基于福建省明溪县沙溪村的调查[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鲁秀红;农村人口管理制度创新与县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26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42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