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基于生态足迹的京津冀人口容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2 14:34
【摘要】: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区域2012年人口容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均生态足迹是3.26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44 hm2,理论人口规模为1 318万人,现常住人口已经远远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所能够容纳的人口容量,生态形势严峻。按照目前区域生态赤字水平,北京市需要转移人口规模约411万人。京津冀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是构建一体化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格局,划定林地、农田、湿地、海洋和草地生态红线,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和人口容量。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the population capacity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n 2012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the study area is 3.266hm ~ 2, and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per capita is 0.444 hm2, theoretical population size of 13.18 million people. The current resident population has far exceeded the population capacity of its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ecological situation is sever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regional ecological deficit level, Beijing needs to transfer the population size of about 4.11 million people. The emphasi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to construct an integrate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pattern, delineate the ecological red line of woodland, farmland, wetland, marine and grassland, and improve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population capacity.
【作者单位】: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分类号】:C924.2;X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丁四保;;中国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基础理论问题[J];地理科学;2009年04期

2 孙铁山;李国平;卢明华;;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实证研究[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霞;党玲博;朱忠业;;基于可持续理论的旧住宅改造策略——以夏热冬冷地区旧住宅改造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钱之佳;萧玲;;科学发展观:社会发展的新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苏美岩;;生态安全意识及其建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5 王一;张法瑞;;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观光旅游农业[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6 丁锐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认识论的发展历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7 陈默;许学工;;北京市绿色空间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8 李天星;;浅析实现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民族精神[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9 李天星;;生物进化背景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10 郝春旭;杨莉菲;温亚利;;北京市经济水平统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军玲;张增杰;韩玉花;;医疗汞污染的防治对策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2 贾刘强;彭代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四川省城镇空间结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与四大难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海滨;;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5 文魁;段霞;;奥运机遇与北京的城市国际化进程[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肖亦卓;;奥运促进北京城市国际化[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赵瑾璐;李梓伊;;北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学分析[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魏文娟;;浅析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曹桂红;;低碳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博弈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金克镇;;绿色发展的实质是可持续[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吕当振;O_2/CO_2燃烧方式下煤中S析出行为及其与Ca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宋敏;榆林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燕军;二战后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詹洁;矿产资源的刑事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力国;城市地段空间生态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王芸;中国碳交易现状与实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汝秋实;约翰·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微微;高校旅游专业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宛志沪;潘虹;杨书运;;森林增雨效应的实例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卢爱刚;何元庆;张忠林;庞洪喜;顾娟;;中国大陆对全球变暖响应的区域敏感性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6期

3 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4 于涛方;吴志强;;京津冀地区区域结构与重构[J];城市规划;2006年09期

5 周一星,孟延春;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3期

6 张学良;;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7 冯健,周一星;近20年来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8 程国栋,徐中民,徐进祥;建立中国国民幸福生活核算体系的构想[J];地理学报;2005年06期

9 王法辉,金凤君,曾光;区域人口密度函数与增长模式:兼论城市吸引范围划分的GIS方法[J];地理研究;2004年01期

10 郑度,葛全胜,张雪芹,何凡能,吴绍洪,杨勤业;中国区划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研究;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卓颖,史志平,张玉宽;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之浅见[J];人民黄河;2000年10期

2 毛志峰,任世清;论人口容量与资源环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年01期

3 傅桦,毕维铭;北京市山区生态环境与人口容量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S1期

4 张忠孝,单纬东;青海省自然环境、人口容量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年04期

5 唐国平,杨志峰;密云水库库区水环境人口容量优化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6 李晓秀;山区人口发展趋势与容量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7 兰绍平;人口容量与环境脆弱性问题的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8 许新辉;;山区人口容量初步研究——以太行山文都河流域为例[J];贵州科学;1992年03期

9 王兴国;刘霜;刘爱文;;以生态保护为深层控力下的人口容量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现代农业;2010年12期

10 王娜;;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容量分析——以珠海市为例[J];陕西林业科技;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赖力;;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李并成;;人口因素在沙漠化历史过程中作用的考察——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杨静;从人口容量到环境容量[N];贵州日报;2007年

2 记者 甘勇 实习生 廖志慧 通讯员 陈航;我们共同的生态家园[N];湖北日报;2005年

3 曹新(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若干思考[N];中国人口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侯伟生;南澳:生态带来长远效益[N];人民日报;2005年

5 卢家兴;荒漠化的警示[N];大众科技报;2004年

6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马福;防沙治沙要有科学的态度[N];人民政协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阳;三峡库区水环境人口容量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彭越;山地生态系统人口容量研究——以茂县龙洞沟流域为例[D];四川大学;2003年

2 袁辉;三峡重庆库区水环境适度人口容量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吴丽丽;小城镇生态环境容量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赵晨光;公主岭经济开发区环境承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超;重庆三峡库区人口承载力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38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438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6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