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中国消费不足背后的人口结构因素——基于省际动态面板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11 22:22
【摘要】: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使用中国1990—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最终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最终消费有正的影响,而老年抚养比对最终消费有负的影响。我国尚处老龄化的初期,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得中老年人减少消费并增加储蓄,以保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下降,这直接造成了我国最终消费率伴随老年抚养比的上升而下降的独特现象。在使用不同的计量技术和识别方法之后,以上结果依然稳健。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看,我国低消费、高投资的经济发展特点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这种情况在长期会逐渐反转。
[Abstract]:Based on the life cycle theory, th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change on the final consumption in China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and dynamic panel GMM estimation method from 1990 to 2011 in China.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ild dependency ratio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final consumption, while the elderly dependency ratio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final consumption.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 of aging, the prolongation of life expectancy makes the middle-aged and the elderly reduce consumption and increase saving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standard of living after retirement does not decline. This directly leads to the unique phenomenon that the final consumption rate of our countr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pendency ratio of the elderly. After using different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nd recognition methods, the above results are still robus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nsumption and high investment in China will continue for some time, which will gradually reverse in the long run.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071132)
【分类号】:C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汪伟;;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J];经济学(季刊);2010年01期

2 罗楚亮;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3 李文星;徐长生;艾春荣;;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1989—2004[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4 宋保庆;林筱文;;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10年04期

5 王德文,蔡f ,张学辉;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年05期

6 王金营;付秀彬;;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中国消费函数计量分析——兼论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J];人口研究;2006年01期

7 王芳;;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路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3年03期

8 袁志刚,朱国林;消费理论中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及对中国消费不振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占友;易鹏;;对传统消费函数模型的比较研究——基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检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2 葛晓鳞;田丽;;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支出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杜肖俏;王连峰;;中国老龄化状况的聚类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2期

4 王建国;;中国居民健康对劳动参与的影响——基于多维健康指标的实证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胡宝娣;汪磊;;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我国居民消费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6 蔡f ;王美艳;;How will Population Aging Affect Economic Growth?[J];China Economist;2007年01期

7 王毅;石春华;;A comparison of Chinese,U.S.savings rat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5期

8 杨继军;;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储蓄效应[J];财经科学;2009年07期

9 李魁;;劳动力负担与我国经济增长[J];财经科学;2010年06期

10 孙迎联;;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通屏;;从抑制消费到刺激消费——人口转变与中国消费制度变迁[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董立俊;;二十一世纪生育政策决策选择——应尽快实行“1+1=1+1”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肖霞;;国内外关于休闲消费的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杜莉;潘春阳;张苏予;蔡江南;;房价上升促进还是抑制了居民消费?——基于我国172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6 张立;;论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与城市化第二次转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黄永香;;对国外及东亚地区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简论[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8 李稻葵;陈实;;破解中国消费率下降之谜[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6期)[C];2010年

9 李稻葵;徐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动力研究[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45期)[C];2012年

10 蒋静婷;;人口结构转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A];当代港澳研究·第9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善杰;软预算约束下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欣欣;经济转型期的居民储蓄行为与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8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博子;中国货币政策的消费结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何长华;江西居民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偏;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曾小伟;人口老龄化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加双;扩大农民消费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夏青;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关系的数量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张磊;陕西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贺麟;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何泽慧;日本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伟;;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基于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2期

2 李扬;殷剑峰;陈洪波;;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3 韩立岩;中国收入——消费关系的协整分析与模糊分析[J];管理世界;1998年05期

4 廖成林,青雪梅;基于协整理论的中国宏观消费函数分析[J];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5 孟昕,黄少卿;中国城市的失业、消费平滑和预防性储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06期

6 王刚;;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9期

7 刘文斌;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J];经济学动态;2000年09期

8 刘社建,李振明;我国消费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3年06期

9 保罗·舒尔茨;;人口结构和储蓄:亚洲的经验证据及其对中国的意义[J];经济学(季刊);2005年03期

10 汪伟;;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J];经济学(季刊);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富贤;;总抚养比和经济增长的互动[J];商学院;2013年06期

2 晏森;王高社;杨克俊;;我国人口抚养比指标探讨[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李雨潼;张剑宇;;从抚养比变化看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J];人口学刊;2010年06期

4 刘颖;梁信;王立波;张怀宇;;省域人口抚养比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包婉茵;胡晓玲杰;;中国抚养比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07期

6 罗光强;谢卫卫;;中国人口抚养比与居民消费——基于生命周期理论[J];人口与经济;2013年05期

7 高小明;李学清;;1995-2006年我国人口抚养比时空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李祥;李勇刚;;人口抚养比、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01期

9 ;养老:抚养比12.7%,负担系数7.9[J];领导决策信息;2013年38期

10 周渭兵;未来五十年我国社会抚养比预测及其研究[J];统计研究;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谭亦芳邋实习生 邓文燕 通讯员 梁汉学 刘志军;广州27年后开始偿还人口“负债”[N];南方日报;2007年

2 ;我国高龄老人年增百万[N];中国老年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田瑞芳 通讯员 刘杨;津城七年培育四十万大学生[N];中国信息报;2008年

4 记者 黄秀丽;每百个年轻人负担20位老人[N];北京日报;2006年

5 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嘉宾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蔡f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因素[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华南师范大学人事处 谢斌;把握人口机会窗口期机遇促进社会和谐[N];南方日报;2008年

7 山东省统计局 张强 高韵 雷刚;“未富先老”:摆在发展道路上的难题[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冯蕾 李慧;“单独两孩”,你怎么看[N];光明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吴佳佳 实习生 季玳弘;加快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N];经济日报;2012年

10 郑京平;就业问题与就业观念[N];中国信息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长胜;消费抚养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李明;人口结构变迁与经常账目余额[D];北京大学;2013年

3 袁凯;我国人口抚养比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4年

4 杨洋;山西省人口构成现状及预测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戴心悦;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张爱芳;新疆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7 何鹤雄;结构转变下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4年

8 刘亮;人口红利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9 杨磊;河北省“人口红利”效应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10 郭晗;人口红利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74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474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1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