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当前我国跨境人口流动的风险与挑战

发布时间:2019-06-27 16:07
【摘要】:跨境人口流动是国际经贸发展的必然结果之一。在开放经济环境下,跨境、跨国人口流动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在不妨碍社会成员之间平等顺畅交流沟通、当地主流社会能牢固保持社会规范共识与既定政治权威的前提下,一定程度的多民族混居将通过与外界建立更为广泛的联系而有利于发挥该国、该城市的经济活力;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开放经济绝无可能例外,国际人口流动对社会治安的压力和对国家政治统一的潜在与现实冲击就是其不容忽视的副作用之一。为求长治久安,我们必须直面现实,在制定人口、教育、民族、宗教、城市发展、国际经贸谈判等项政策和目标时,必须将跨境人口流动的因素及其长远影响纳入考虑。
[Abstract]:Cross-border population mobility is one of the inevitable result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development. In the open economic environment, cross-border, transnational population movement is an inevitable phenomenon.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local mainstream society can firmly maintain the consensus of social norms and established political authority without hindering the equal and smooth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members of the society, a certain degree of multi-ethnic mixing will be conducive to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country and the economic vitality of the city by establishing broader ties with the outside world. However, everything is divided into two, and there is no exception to the open economy. The pressure of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mobility on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potential and realistic impact on national political unity are one of the side effects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order to achieve long-term stability, we must face up to the reality. In formulating policies and objectives such as population, education, nationality, religion, urban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negotiations, we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factors of cross-border population movement and its long-term impact.
【作者单位】: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分类号】:C92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丁宏;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静林;;前殖民时期的菲律宾与中国的贸易[J];东南亚之窗;2008年01期

2 张振;;论明朝海外贸易制度的演变[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1期

3 孙杰远;;文化的断裂与教育的使命[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1期

4 王富;;从回族的伊斯兰汉译看文明对话及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性[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蒋婉;;“边缘化族群”的认同——以广西防城港企沙镇华侨渔村归难侨为例[J];八桂侨刊;2012年02期

6 康琪;齐一聪;陈宙颖;;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地域化进程演进关系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刘杰;;云南回族经堂教育的现代转型[J];鄂州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8 熊国平;戎卿文;田卉;;回族乡镇规划探索——以江苏菱塘回族乡规划为例[J];建筑学报;2011年04期

9 王宝平;;论交子与宋朝商业繁荣[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武雷;;阆中巴巴寺装饰图案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意蕴[J];民族艺林;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杰远;;文化的断裂与教育的使命[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韩凤舞;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查迪玛(A.Chandima);斯里兰卡藏中国古代文物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王晓云;天方之经与东溟水土:闽台回族历史与伊斯兰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海路;孤岛上的清真寺[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魏书杰;中国海上贸易发展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敏俊卿;中间人:流动与交换[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刘有安;20世纪迁入宁夏的汉族移民社会文化适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温文芳;社会转型期城市回族女性观念、行为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李秋香;文化认同与文化控制:秦汉民间信仰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麻小兵;民国时期张家川商业贸易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汪静;伊斯兰教对和谐乡村社区建设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3 马宏;整合与互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鹏英;西安回民街与乌鲁木齐山西巷回民街特色饮食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马永龙;西藏回藏关系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

6 温静文;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散居回民传统文化认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撒军;宁夏高城村回族交往民俗中的“人情”表达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8 庆奎英;当代新疆维吾尔人的人生礼仪与宗教认同[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娥;3~6岁回汉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跨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积庆;族群互动与文化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丁宏;民族认同意识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J];宁夏社会科学;1995年06期

2 金刚,刘明华;中国化:外来宗教适应中国社会的表现形式[J];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渝琳,彭熙;托达罗人口流动理论对西部地区人口流动的启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9期

2 吴江;广东省人口迁移流动的特点及对策探讨[J];南方经济;2005年02期

3 赵乐东;;新时期人口流动和流动人口的统计学研究[J];经济经纬;2005年06期

4 李春光;;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一)[J];中国就业;2005年07期

5 戴维·拉格;窦小力;;进城去!进城去![J];廉政w,

本文编号:2506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506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4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