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基于常住人口分布的城市主副中心识别方法——以西安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9-07-03 20:19
【摘要】:利用西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街道(乡、镇)数据,基于西安市建设用地类型,利用ArcGIS10.0软件生成500m格网人口密度图,绘制常住人口密度等值线,根据等值线值和等值线所围面积计算备择中心人口规模,结合城市主副中心的定义和经济特征设计筛选条件,辅以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系数,研究识别城市主副中心数量和位置的一般性方法.研究显示,西安市有唯一主中心(钟楼主中心)和5个城市副中心(小寨副中心、西高新副中心、张家堡副中心、土门副中心和纺织城副中心),各主副中心的坐标位置得以识别和标注.本方法用于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研究中能够修正模型系数偏误,也可应用于城市规划、商业、公共服务选址等领域.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streets (townships and towns) of resident population in Xi'an sixth population census, based on the type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Xi'an, the population density map of 500m grid is generated by ArcGIS10.0 software, the isoline of resident population density is drawn, the population size of alternative center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isoline value and the area surrounded by isoline, and the screening conditions are designed and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urban main and auxiliary center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supplemented by the model coefficient of urban population density. The general method of identifying the number and location of the main and secondary centers of a city is studi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Xi'an has a unique main center (clock tower main center) and five urban sub-centers (Xiaozhai sub-center, Xigaoxin deputy center, Zhangjiabu sub-center, Tumen sub-center and textile city sub-center). The coordinate positions of each main and sub-center can be identified and marked.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correct the error of model coefficient in the study of urban population density model, and can also be applied to urban planning, commerce, public service location and other field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BSH006)
【分类号】:C92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宇;李成名;刘德钦;马维军;;空间信息格网研究进展[J];测绘科学;2007年04期

2 林飞娜;赵文吉;张萍;;基于GIS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模型与应用——以长春市区为例[J];测绘科学;2008年04期

3 汤建中;上海CBD的演化和职能调整[J];城市规划;1995年03期

4 肖洪;田怀玉;朱佩娟;于桓凯;;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人口分布动态模拟与预测[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5 吴文钰;高向东;;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分布模型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8期

6 王慧;田萍萍;刘红;秦泗刚;;西安城市CBD体系发展演进的特征与趋势[J];地理科学;2007年01期

7 薛亮;任志远;;基于格网GIS的关中地区生态安全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1期

8 冯健;杭州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的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5期

9 康敏捷;曹可;王辉;赵冰茹;张旭;;基于作息空间思想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年04期

10 汤韵;梁若冰;;台湾都会区人口空间变动模式及其原因探析——基于区域人口密度函数的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庆新;张保华;张金萍;刘子政;周长辉;刘子亭;杨菁媛;;格网尺度对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研究——以河南封丘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2 黄莹;包安明;陈曦;刘海隆;杨光华;;基于绿洲土地利用的区域GDP公里格网化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3 丁鹏;黄焕辉;;基于柏林的公交规划理念寻求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解决之道——以杭州城市为例[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4 祝炜;;北京市人口分布特点的密度梯级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宋佳珉;可持续发展——中国城市化的现实选择[J];商业研究;2004年13期

6 蔡云辉;论城市文化资源的资本转化[J];长白学刊;2003年04期

7 赵建华;赵渤;;国际中心城市产业升级与人才结构优化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刘涛;;国外CBD演化及开发对我国CBD建设的启示[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赵园春;李成名;赵春宇;;并行R树空间索引中叶节点大小的确定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08年04期

10 闫庆武;卞正富;王桢;;基于空间分析的徐州市居民点分布模式研究[J];测绘科学;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金笠铭;;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规划[A];城市土地利用和农地保护——'96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1996年

2 杨锐;;试论生态城市发展的管理模式[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丁瑜;徐斌;;低碳生态CBD城市设计分析[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彭震;毛蒋兴;;南宁CBD(中心商务区)范围界定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魏宗财;;CBD范围界定的量化研究——以南京市新街口CBD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武淑萍;倪蕾;吴晓红;刘栋飞;;石家庄市生态市建设公共管理的可持续发展[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7 段胜武;佟志军;张继权;孙仲益;;基于景观破碎度和格网GIS的吉林省干旱灾害风险区划[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爱华;邢卓;谢广靖;;天津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变化与规划策略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尚正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尺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宁;基于GI理念的非赢利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左长安;绿色视野下CBD规划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舒帮荣;基于约束性模糊元胞自动机的城镇用地扩展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黄晓军;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新平;“两型社会”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宋娟;城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杨学;生态城市经营模式及评价机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宏伟;基于GIS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5 骆永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东山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秀荣;内蒙古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伍贤兵;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米瑞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9 刘晓旭;基于OWA的购房选址空间多准则决策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俪娜;中美比较视角下的城市发展中的郊区化现象[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述彭,陈秋晓,周成虎;网格地图与网格计算[J];测绘科学;2002年04期

2 陈楠;林宗坚;;人口总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动力学研究[J];测绘科学;2006年04期

3 赵荣;董春;;统计信息与空间信息按地理格网集成的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07年04期

4 刘宇;李成名;刘德钦;马维军;;空间信息格网研究进展[J];测绘科学;2007年04期

5 邵振峰,李德仁;基于网格计算环境下的空间信息多级格网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05年02期

6 左伟,张桂兰,万必文,李硕,王桥;中尺度生态评价研究中格网空间尺度的选择与确定[J];测绘学报;2003年03期

7 金君,李成名,印洁,林宗坚;人口数据空间分布化模型研究[J];测绘学报;2003年03期

8 宁越敏;上海市区生产服务业及办公楼区位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8期

9 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10 高向东,江取珍;对上海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探讨[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景楠;基于多智能体与GIS的城市人口分布预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萍萍;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陕西关中地区生态安全与生态补偿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高娟;浅水湖泊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何健;1990年代南京市人口的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楠;王钦敏;林宗坚;;基于GIS的人口压力空间分布模式研究——空间数据挖掘在人口学领域应用的实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04期

2 王汶;付文静;鲁旭;;基于多重分类平滑法的人口数据格网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3 胡志斌;何兴元;李月辉;布仁仓;王安鹏;;岷江上游人口特征[J];生态学杂志;2006年11期

4 廖一兰;王劲峰;孟斌;李新虎;;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一种方法[J];地理学报;2007年10期

5 殷苏编;;人口与城市的未来——东京城市改造政策的发展[J];西北人口;1988年01期

6 刘建华,叶文振;我国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其应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杨宁;;基于GIS的人口反演及空间归位初探[J];城市勘测;2009年05期

8 高凌;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与前景[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7年01期

9 张岸;齐清文;;基于GIS的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10 ;侯碧波在第六次人口普查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J];青海统计;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秀池;;北京人口分布与公共资源配置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日本经营管理教育协会联合课题组;;案例1 东京应对城市人口问题的主要经验[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艳 通讯员  钟德勋;100∶100 厦门男女性别比例均衡[N];厦门日报;2006年

2 记者 李亦中 通讯员 方定信;查房知人 查人知住[N];长江日报;2011年

3 刘艳 田家鹏;未来5年,厦门“添丁”50万人[N];厦门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张奇锋;人口普查科学利器显功夫[N];广东科技报;2011年

5 记者 蒋凌;国家人口委 调研我市流动人口计生工作[N];兰州日报;2010年

6 吴长金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乘“数字南昌”建设东风 促人口计生信息化大发展[N];南昌日报;2010年

7 记者张庆华 通讯员李晓英;州直人口普查准备工作进展有序[N];伊犁日报(汉);2010年

8 张来成 王慧艳;各地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做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N];中国信息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张来成 通讯员 蔡军 田晓燕;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N];中国信息报;2010年

10 记者 黄海 张淼淼 张舵;限车后,北京再限进京指标?[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楠;基于GIS的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2 景楠;基于多智能体与GIS的城市人口分布预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军利;基于组件技术的人口统计GIS设计与功能实现[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京;基于空间化的区域人口压力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真;基于GIS的北京市土地利用与人口变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田英;人口经济压力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的定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雅雯;基于GIS的辽宁省人口集聚度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袁长丰;基于GIS人口统计信息分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7 李宏伟;基于GIS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8 白海超;河北省近十年0岁人口组性别比的初步估算[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09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509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8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