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
[Abstract]:Based on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and fertility selection data of various provinces in China,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panel model of the effect of family planning interest-oriented policy on the number of births.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est-oriented policy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number of births, but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is far less than th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on the number of births, let alone the impact of fertility restraint policies on the number of births, and the different measures within the interest-oriented policy deviate from the policy desig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suggestion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nterest-oriented policy, such as carrying out the interest-oriented policy which is easy to implement, changing the scope of the interest-oriented policy, distinguishing the needs of different target groups and maintaining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ZD038)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家庭发展政策的构建”(项目编号:12YJC84003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2YS1006)
【分类号】:C92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正;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考[J];南方人口;1995年01期
2 李建民;论生育控制个人成本的社会补偿: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南方人口;2000年04期
3 翟振武;;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广东模式[J];南方人口;2008年02期
4 李萍;;计划生育奖励政策聚焦生育行为新思考——基于广东实证分析[J];南方人口;2010年03期
5 江波;赵利生;;农民对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评价——基于对陕西部分农村社区的走访调研[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周长洪;;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作用原理[J];人口与经济;2008年06期
7 高莉娟;翟振武;;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有利少导”现象例析[J];人口学刊;2008年03期
8 陈卫;靳永爱;;中国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学刊;2011年02期
9 冯国平,郝林娜;全国28个地方计划生育条例综述[J];人口研究;1992年04期
10 李建民;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个人生育决策的经济机制[J];人口研究;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婉婷;;农村男性偏好现象的社会学解释[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2 孙艳颖;;我国“内生型”低生育水平预测的再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3 陈纪平;;人口出生率地区差异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解释[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6期
4 周波;孙冲;周文秀;陈喜慧;何长久;郭菁;胡澜;;四川省小凉山地区已婚妇女生育节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21期
5 陈婉婷;甘满堂;;多重理性选择:出生性别比治理成效不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福建平潭为例[J];发展研究;2011年03期
6 郭丽波;;透过人口老龄化看中国的生育政策[J];消费导刊;2008年21期
7 慈勤英;生育限制政策的经济学反思[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8 张军;;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预测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2期
9 汤兆云;;论我国人口政策的法制化建设[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陈友华;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妇女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J];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汤兆云;;我国人口政策绩效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钟逢干;;我国城市人口发展现状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蔡茜;;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与农村扶贫开发研究工作文献综述[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3 洪娜;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考燕鸣;中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公共财政支出水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赵煜程;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的出生性别比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黄映晖;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庄渝霞;社会生育成本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逄锦波;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秀梅;影响江苏人口生育率的因素探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唐桂庆;1990年代末人口流动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包自宁;基于改进的Lee-Carter模型的中国生育率变化趋势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谢燕;宁夏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陈国柱;不同生育政策对湖南省人口发展趋势影响的预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花玉;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康健;巩义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郝彬;1980年代我国生育意愿对生育政策的影响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9 江丽娜;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欣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性别偏好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献芝;王明霞;;完善计划生育家庭救助、扶助制度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尹祖辉;;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的有效性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6年03期
3 尤丹珍;期望孩子数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贝克尔生育率经济模型的检验——来自四川省宣汉县的个案研究[J];南方人口;2000年02期
4 李建民;论生育控制个人成本的社会补偿: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南方人口;2000年04期
5 周长洪,张宗益,陶勃;农村独女户生育意愿与动机的变化——宜昌市调查报告[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翟德祥;陈兴栋;;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实行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李艳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制度研究综述[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9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研究(续)[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0 范翠红;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初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霞;论生育行为文明[D];河北大学;2006年
2 李梅;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向京;印度的社会经济特征与生育控制[J];南亚研究季刊;2001年02期
2 方向新;试论农村生育控制的系统观[J];求索;1992年04期
3 吴开荣;关于山区农村婚姻、家庭和生育控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J];人口研究;1996年06期
4 马芒,孙中锋;皖北皖南农民生育行为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J];人口研究;2002年05期
5 王刚;侯庆丰;吴应珍;;关于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生育行为的调查分析——以庆阳市华池县范台村和定西市岷县王家村为例[J];甘肃农业;2006年03期
6 杨菊华;Susan E.Short;;中国的婚居模式与生育行为[J];人口研究;2007年02期
7 苏鹏飞;苗梅静;刘鹏飞;张建清;;人口控制社会化与生育控制的伦理问题[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09期
8 石人炳;;对“二孩政策”生育控制作用机制的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8年05期
9 伍海霞;李树茁;;社会网络对农民工生育观念的影响——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J];人口与发展;2008年06期
10 苗梅静;郝琴;张健青;刘鹏飞;;人口控制社会化与生育控制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昭河;余泳;陈瑛;;从传统理性到现代理性:中国少数民族村寨人口生育行为分析[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姚翠珍;韩京清;;胎次生育控制[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3 任焕;;绥德县农村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调查分析报告[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4 包蕾萍;;中国生育政策60年回顾:评估与调整方向[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5 程小丽;;贵州省“少生快富”工程探讨——以道真县、思南县、三穗县、麻江县、独山县为例[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原野;;我国老年人口死亡率研究[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7 陈颐;;流动人口实际生育规模与人口控制——基于厦门市与全国外出打工人口调查样本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成明;;改革开放以来青海人口发展的成就、挑战及思考[A];青海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黄润龙;;悲观老龄化、乐观老龄化到客观认识老龄化[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7-2008)[C];2008年
10 李清源;;优化出生性别结构 促进两性和谐发展——对青海省出生性别结构失调问题的研究思考[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生育行为的性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2 李晓;非法生育要处罚[N];苏州日报;2007年
3 本报通讯员 曹殿香;以先进生育文化引领生育行为[N];济南日报;2011年
4 记者 周军宇邋通讯员 蔡巍 高景田;全市“生育关怀行动”在霸州启动[N];廊坊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法治规范生育行为[N];雅安日报;2006年
6 记者 赵艳;鼓励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N];盘锦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王勇;全市“生育关怀行动”正式启动[N];驻马店日报;2008年
8 邵守嵩;城阳区:采取三项措施减少违法生育[N];青岛日报;2010年
9 通讯员 费国柱 记者 吴高斌;阳新多举措破解计生难题[N];黄石日报;2011年
10 计生;我市召开“生育关怀行动”有关部门协调会议[N];衡水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庄渝霞;社会生育成本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刘永平;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7年
3 朴美兰;民族学视野下的延边朝鲜族人口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侯建明;低生育水平对我国东北地区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丽萍;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机制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周W,
本文编号:2514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514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