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气候变化对中国人口流动的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8 21:04
【摘要】:中国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贡献国,近十年来,气候变化所引发的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不同收入水平的人们做出差异化的迁移决策,最终可能出现"环境贫困陷阱"。基于此,利用1994年-2009年中国10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的方法,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人口跨地区流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气温变化与人口流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降水量变化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不显著,即气温高于平均温度1摄氏度,人口迁移率上升0.475个百分点;在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随着气温的升高,人口流动率较高,而在收入较低的贫困地区,人口流动率则较低,因此,气候变化会引发"环境贫困陷阱"。基于以上结论,政府应加大节能减排措施应对气候变暖,以及加大对低收入的贫困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减轻气候变化对穷人的不利影响,从而避免"环境贫困陷阱"的出现。
[Abstract]:China has become the biggest contributor t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the past decade, the natural disasters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ich has led people with different income levels to make differentiated migration decisions, and may eventually appear a "environmental poverty trap." Based on this,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105 cities in China from 1994 to 2009,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threshold regression,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cross-regional movement of population in China and its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ir temperature change and population mobility, but th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change on population mobility is not significant, that is, the temperature is 1 degrees Celsius above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the population mobility rate increases by 0.475 percentage points. In the areas with high income level,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the population mobility rate is higher, while in the poor areas with lower income, the population mobility rate is lower. Therefore, climate change will lead to the "environmental poverty trap".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measures to deal with climate warming, and increase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infrastructure in low-income poor areas to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poor, so as to avoid the emergence of "environmental poverty trap".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建构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财政体制研究”(15ZDB1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财政分配的居民收入分配效应测度及矫正机制研究”(715731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P467;C9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赵丽娟,张海鹰;人口流动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J];高师理科学刊;2004年01期

2 段成荣;关于当前我国人口流动的几个问题[J];科技导报;1999年04期

3 王云;从人口流动的反梯度现象看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性[J];科学管理研究;2000年01期

4 邵宜航;洪树林;;人口流动下跨区污染的两级政府政策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年01期

5 柳百萍;;我国人口流动的经济因素分析[J];合肥教院学报;1999年02期

6 陈耀;叶振宇;郑鑫;;我国环渤海地区人口流动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5期

7 王跃如;;德国城市化的特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2期

8 陈彦光;;人口流动的空间相互作用、Markov链和线性规划分析——地理研究中综合应用数学方法的一个实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颖;;发达国家发展早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比较分析[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C];2008年

2 宋帅;;浅析民族地区人口流动问题[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曹洋;郑思齐;龙奋杰;;中国人口流动的驱动力及空间差异研究[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赵秀池;;北京市人口流动及居住意愿抽样调查及展望[A];2012城市国际化论坛——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论文集[C];2012年

5 杨闯;;论全球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流动所面临问题[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6 周雪香;;明中叶闽粤赣边的人口流动与“客家”名称的出现[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7 陈刚;李树;陈屹立;;人口流动增加了犯罪吗?——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张秋霞;;省际人口流动对各省市老龄化程度的影响[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9 张海洋;;中国移动因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口双向流动的影响和管理需求研究论证报告(节选)[A];共识(2010春刊03)[C];2010年

10 郑信哲;;人口流动给朝鲜族社会发展带来的喜与忧[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开新;加强对人口流动问题的研究[N];人民日报;2010年

2 杨成钢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从均衡视角认识中国的人口流动问题[N];中国人口报;2014年

3 左蓝;人口流动不能忽视儿童[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年

4 郑信哲;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探析[N];中国民族报;2002年

5 俞宪忠;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流动的动因探析[N];中国人口报;2005年

6 俞宪忠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经济学院;简论人口流动[N];中国人口报;2007年

7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刘尚希;认识人口流动要有新视角[N];北京日报;2012年

8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梅新育;把跨境人口流动与继承弘扬包容传统协调好[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9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孙晓芳;劳动力异质性视野下的人口流动[N];山西日报;2013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郑真真;中国女性人口流动与变化趋势分析[N];中国妇女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洪;当代中国人口流动问题[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李东;人口流动与重庆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彭岩富;我国人口流动及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年

4 杨传林;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5 杨文杰;适应中国人口流动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祥;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2 佟钰;中国省级人口流动的主导动因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台倩;西南边境地区人口流动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晓;延边朝鲜族人口流动与职业结构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胡Z腪,

本文编号:2524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524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8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