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边境地区农村人口流出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黑龙江省三个边境县的调查为例

发布时间:2019-08-26 19:47
【摘要】:边境地区农村人口流出根源在于地区发展的相对落后。新经济迁移理论等认为影响人口流动决策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迁移流动可以改善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但是人口流出给边境地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利用黑龙江省三个边境县人口流出的调查,分析流出人口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人口流出的因素。结果表明,年龄、有无外出经历、婚姻、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口规模和户籍等对人口流出有显著影响。应提高边境地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解边境人口流出的问题,维护边境地区人口和社会稳定。
【图文】:

调查人,流出人口,性别结构,黑河市


黑河市的爱辉区、黑河市的孙吴县、牡丹江市的东宁县。调查在3个县(区)的12个乡镇进行,调查家庭户4452户,家庭成员数共计13592人。家庭成员中包括调查时离家外出超过6个月的流出人口。总体看,被调查人口的性别结构比较均衡,其中男性占51.43%,女性占48.57%。被调查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为40.34岁,0~14岁少年儿童、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2.95%、78.66%和8.39%,老少比为64.87%。边境地区农村人口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图1调查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人)资料来源:2011年陆地边境地区人口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图2流出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人)资料来源:2011年陆地边境地区人口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54

流出人口,性别结构,年龄


调查家庭户4452户,家庭成员数共计13592人。家庭成员中包括调查时离家外出超过6个月的流出人口。总体看,被调查人口的性别结构比较均衡,其中男性占51.43%,女性占48.57%。被调查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为40.34岁,0~14岁少年儿童、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2.95%、78.66%和8.39%,老少比为64.87%。边境地区农村人口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图1调查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人)资料来源:2011年陆地边境地区人口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图2流出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人)资料来源:2011年陆地边境地区人口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54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世纪我国人口变动趋势与社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09&ZD022) 国家人口计生委项目:陆地边境地区人口流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号】:C9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铁立;;西方边境区经济发展及边境区经济合作评述[J];国际经贸探索;2005年06期

2 刘中一;;中蒙边境地区的人口安全与人口发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李光灿,马光中;云南边境地区的人口流动与毒品犯罪[J];人口与经济;1998年04期

4 林盛中;黑河地区人口迁移的新趋势[J];人口学刊;1988年03期

5 贾玉梅;;边境地区人口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以黑龙江省边境地区为例[J];人口学刊;2012年05期

6 何跃;;云南边境地区主要贸易口岸的境外流动人口与边疆安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罗刚;;非法移民对人口安全、国家认同的影响——基于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的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管延江;中国延边地区对韩国劳务输出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榆琴;李学坤;;滇西边境及哀牢山区反贫困问题分析[J];当代经济;2012年02期

2 王亮;刘卫东;;西方经济地理学对国家边界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3 刘朝霞;方冬莉;;中越边境区“两国共市贸易区”合作模式探析——以中国东兴市为例[J];东南亚纵横;2011年01期

4 汤夺先;;试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特点[J];公安研究;2007年12期

5 王丹彤;明庆忠;王峰;;云南边境旅游安全治理模式与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2012年01期

6 杨荣海;李亚波;;边界效应会制约中国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吗——以中越、中老和中缅的数据为例[J];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03期

7 汤夺先;;试析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特点——基于对兰州市的实地调查[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杨文选;张晓艳;;国外农村劳动力迁移理论的演变与发展[J];经济问题;2007年06期

9 赵燕;;新迁移经济学对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适用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1期

10 王灵恩;王芳;葛全胜;钟林生;;从欧盟经验看跨境合作背景下中国边境旅游发展[J];开发研究;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高吉俊;吉林省延边州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杰;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姜永铭;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黄善林;土地因素对农户劳动力乡城转移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林少真;话语建构视角下的新型毒品吸食行为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6 虞小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进城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哲;我国陆地边境地区人口流出及对流出地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8 张立芳;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系统协同性分析与调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彤;黑龙江省公路运输口岸建设发展规划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晓倩;图们江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民族经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高凯;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吕珂;中国沿边开放中的跨境经济合作区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金文日;延边地区劳务经济现状与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6 束浩;鄂皖四县市农地流转与非农就业的相关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罗中意;广西与越南一般贸易与边境贸易的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8 李礼;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与出口贸易关系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9 凌晔;霍尔果斯口岸发展的国际法律支持[D];新疆大学;2006年

10 江建能;我国对俄边境口岸物流发展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学力;;内蒙古牧区人口迁移流动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03期

2 张林;;20世纪前半叶延边地区经贸初探[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宋魁,赵庆日;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态势与中韩经贸合作[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1期

4 李明安;徐海珍;;图们江畔的高消费空巢[J];世界博览;2008年10期

5 张树林;;农村劳动力转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6 蒋立文;东北朝鲜族十四年抗日斗争述论[J];长白学刊;2002年01期

7 赵洪君;出国劳务对延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8 戴士权;;中韩关系及其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戴士权;;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与展望[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10 孙岿;;人类学视野下的朝鲜族消费文化变迁[J];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金成镐;;再论朝鲜史学界的“朝鲜人民革命军”说[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战德全;[N];延边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承律;东北亚国际合作时代朝鲜族社会文化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全信子;中国朝鲜族女性涉外婚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林哲焕;中国朝鲜族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金永花;外籍劳动力对韩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玉;延边州国际劳务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前景[D];延边大学;2004年

2 张长江;我国劳务输出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3 龚莹;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郝冰;中国对外劳务输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晨;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及今后的发展展望[D];山东大学;2006年

6 苏萌;我国劳动力海外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杨月圆;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崔昌浩;延边州境外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9 黄超;跨国劳务输出中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10 闵春实;韩国引进外国劳动者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映梅;瞿凌云;;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湖北省鄂州、黄石、仙桃市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02期

2 ;《南方人口》2007年总目录[J];南方人口;2007年04期

3 ;现阶段可能导致生育率回升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刘晓兵;李树茁;赵彤;郭晓光;;中国农村出生登记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陕西省CH县三个村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06期

5 胡健伟;金钰如;汪晓东;顾斌;茅雪琴;许锬;佟伟军;郑玉梅;;常州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10期

6 陈真波;;西南边境地区跨国流动人口的现状与问题[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陈梅;李树峰;张艳萍;林哲;许锬;佟伟军;郑玉梅;;内蒙古通辽市出生人口性别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6期

8 陆淑珍;;基于logistic模型的外来人口婚姻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珠三角某地区为例[J];南方人口;2010年05期

9 李鑫;;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09年07期

10 张晶,袁慧;黑龙江省边境地区人口增长对经济的影响[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燕;;浙江省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杭州、嘉兴、宁波、丽水4市的实证调查[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帕特里克·德雅克洛;印度能超越中国的只有人口[N];国防时报;2010年

2 杨晓萍;人口地理特征与经济差距的扩大[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布刚;云南人普专项试点大扫描[N];中国信息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布刚;一场内容丰富的试点演练[N];中国信息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熙;在“五个转变”中落实基本国策[N];云南日报;2010年

6 记者张海宁;多学科视角关注老龄问题[N];中国老年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晓虹;云南 人普各专项试点取得初步成果[N];中国信息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刘云珠;可以生,生还是不生?[N];延边日报;2010年

9 实习生 张铭;人口计生部门解答生育二胎相关政策[N];牡丹江日报;2010年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创业政策与人口计生政策有机衔接的思考[N];中国人口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哲;我国陆地边境地区人口流出及对流出地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南慧英;俄国的朝鲜移民政策研究(1860-1917)[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洋;边境地区人口流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靳美玲;吉林省边境地区人口跨境流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3 郭蕾蕾;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4 曹丽;中国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谭勉;人口流出地的生育率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6 武玉;中国人口综合素质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7 方玲;政府优生“双免”政策绩效评价[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8 陈劲波;广西中越边境(口岸)越南散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9 万淼;上海市灵活就业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董文静;珠海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29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529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7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