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政策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17 18:08
【摘要】: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49年建国后,由于医疗卫生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出生增加,人口数量快速增长。1957年6月,马寅初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新人口论》,提出高速人口增长不利于将来中国的发展,因此建议政府控制生育水平,在之后的三年内,围绕着《新人口论》引发了对人口数量多少和是否控制生育的激烈争论。三年自然灾害之后,出现了补偿性的生育高峰,人口数量快速,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生育水平快速下降,这一政策在改革开放后继续推行,与经济社会发展共同作用,使生育率进一步下降,从1990年开始,总和生育率开始低于替代水平,迄今已达到1.8左右,低生育水平维持了将近20年一代人的时间。人口生产类型已经从建国初期的“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人口转变”。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中国人口总量在2033年左右达到峰值,此后,人口数量将不再是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以“控制人口数量”为主的人口政策的使命已经完成。但是,现行的人口政策无法满足部分群众的生育意愿,受人口政策影响的少子化和预期寿命延长加快了人口老龄化,计划生育家庭养老负担较重,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成为人口安全的隐患,需要及时研究中国现行人口政策的改革和调整路径,以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人口发展领域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的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发展沿革与经济影响,通过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发展与制度变迁历程以及统计数据,阐明了人口政策的演变及运行机制,分析了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比较了21世纪上半叶中国总人口数量高峰来临之前的若干人口政策方案。提出了适应人口可持续发展要求、有利于解决人口发展困境、易于现行政策接轨的人口政策方案,既符合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宏观目标,又有利于全面投资于人,提高人口素质,延缓老龄化速度,较目前的人口政策帕累托更优。
【图文】:
标;分析了目前人口政策的制度措施与框架。第 1 节 中国人口政策沿革18 世纪之前,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缓慢(如图 4-1 所示)。18 世纪初,人口总量明显增加,总人口突破 2 亿,又经过一百多年,到 1851 年左右翻了一番达到 4 亿。1920 年以前出生的妇女平均每人只生五个孩子。由于那时婴幼儿死亡率非常高,,代与代的更迭人数只略有增加。(安德烈·比尔基埃, 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约 5.4 亿,1959~1961 年中国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多达 3250 万。(曹树基, 2005)除了这一时期的总人口下降外,人口数量一直快速增长,据《2005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人口已超过 13 亿,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低生育水平已经形成惯性。王丰(2008)计算了中国 1950~2006 年期间的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发现早在 1990 年时内在增长率就已经由正变负。并且通过该指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比较发现,中国过去十几年的低生育率正在逐渐累积起人口负增长惯性,未来的人口政策调整必须考虑到缓解人口负增长的惯性。二、生育率下降的经济影响人均 GDP 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显著上升的,此前生育率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经济增长的幅度,而 1990 年后的人均 GDP 增长与总和生育率关系不大(见图3.1)。《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生育政策评估研究》认为,“我国生育政策推行三十多年以来,效益非常巨大。下面效益目前估计远远超过负面后果,但负面后果必须高度重视。”并且提出“未来总和保持在 1.75~1.8 是比较可靠的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C924.21
本文编号:2562428
【图文】:
标;分析了目前人口政策的制度措施与框架。第 1 节 中国人口政策沿革18 世纪之前,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缓慢(如图 4-1 所示)。18 世纪初,人口总量明显增加,总人口突破 2 亿,又经过一百多年,到 1851 年左右翻了一番达到 4 亿。1920 年以前出生的妇女平均每人只生五个孩子。由于那时婴幼儿死亡率非常高,,代与代的更迭人数只略有增加。(安德烈·比尔基埃, 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约 5.4 亿,1959~1961 年中国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多达 3250 万。(曹树基, 2005)除了这一时期的总人口下降外,人口数量一直快速增长,据《2005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人口已超过 13 亿,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低生育水平已经形成惯性。王丰(2008)计算了中国 1950~2006 年期间的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发现早在 1990 年时内在增长率就已经由正变负。并且通过该指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比较发现,中国过去十几年的低生育率正在逐渐累积起人口负增长惯性,未来的人口政策调整必须考虑到缓解人口负增长的惯性。二、生育率下降的经济影响人均 GDP 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显著上升的,此前生育率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经济增长的幅度,而 1990 年后的人均 GDP 增长与总和生育率关系不大(见图3.1)。《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生育政策评估研究》认为,“我国生育政策推行三十多年以来,效益非常巨大。下面效益目前估计远远超过负面后果,但负面后果必须高度重视。”并且提出“未来总和保持在 1.75~1.8 是比较可靠的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C924.21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娇娇;“文革”前江苏省的计划生育工作[D];南京大学;2011年
2 陈帅;我国房地产业中的战略联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宦霖;中职校学生工作中的人为危机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4 李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城市流动人口政策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宁雯雯;城乡养老中“多子多福”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2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5624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