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农民工流动方式与子女社会分化——对中国人口流动制度设计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9-11-28 21:30
【摘要】:文章通过划分农民工在外出打工期间对子女教育选择形式的类型,采用实证调查数据揭示了双亲外出留守型农民工子女向上流动进入大学的概率最低,滑入犯罪的概率最高;研究结果显示,单亲外出留守儿童比随同父(母)外出的流动儿童进入高层次院校的概率更大,表明流动儿童不稳定的受教育过程、高考返回原籍等因素影响了其向上流动的概率。因此,国家应当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选择形式进行相应的引导和干预,减少双亲外出留守型儿童的数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辜胜阻;易善策;李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J];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3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6年07期

4 吕开宇;王桦;金莲;;不发达地区父母外出非农就业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从儿童辍学原因谈起[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04期

5 段成荣,梁宏;我国流动儿童状况[J];人口研究;2004年01期

6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7 宋立刚;吴江;张永生;;农民工市民化与扩大内需(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0年03期

8 张晓华;“单身赴任”与日本现代社会[J];外国问题研究;1996年04期

9 ;中国流动人口中儿童状况抽样调查[J];中国妇运;2005年06期

10 王玉琼 ,马新丽 ,王田合;留守儿童 问题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抽查[J];中国统计;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燕;二元结构下的劳动力非家庭化转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张清郎;中国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玉娜;孙玉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2 孙刚成;闫世笙;;中国西部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发展策略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3 李峰;;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4 马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5 丁厚春;姜丽;;“打工经济”效应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6 王东平;彭建强;闫震;;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学习影响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7 何玲玲;;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8 王金华;李晓敏;;浅析农业劳动力断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05期

9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1期

10 束钰;;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云森;;自选择、父母外出以及不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表现——基于倾向分数匹配方法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徐速;;华侨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及其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王丁;张芳芳;高文斌;;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李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付尧;;城市化进程中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研究——基于公平和效率的分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徐玲;白文飞;;流动儿童社会排斥的制度性因素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袁连生;付尧;李奇;;北京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赵玮;;勿将留守儿童标签化为“问题儿童”——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田恬;;当前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反思[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莹;;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形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基于中部三省的调研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敬贤;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赵溢洋;阳光体育与“外来学生群体”的城市融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谢春风;我国教育行政决策的伦理困境与出路[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宋丽博;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现状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刘晓丹;明清家训家规文化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于海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霍红豆;美国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桂林;山东菏泽“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龚风华;南通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和体育锻炼干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玲;李录堂;;农民工工资剪刀差的产生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2 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肖灿夫;;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05期

4 尉建文;张网成;;农民工留城意愿及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江荣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6 姚先国,来君;二元社会结构中的工资决定模型与人口流动——当前“民工荒”现象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7 史晋川;战明华;;聚集效应、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城市增长机制的重构——转轨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新古典模型的拓展[J];财经研究;2006年01期

8 姚林如;李莉;;劳动力转移、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J];财经研究;2006年08期

9 姚先国;来君;刘冰;;对城乡劳动力流动中举家外迁现象的理论分析——一个可行性能力的视角[J];财经研究;2009年02期

10 肖文韬,孙细明;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模型的一个修正及其新解释[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俊祥;[N];光明日报;2006年

2 最高人民法院 高憬宏 刘静坤;[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徐永光;[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谢叙yN;上海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严俊;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王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魏翠妮;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锋;我国农民工的权益保护[D];山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晓军;“当代中国社会分化与政策选择”学术研讨会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王虎学;;社会分化:彰显分工的社会话语[J];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3 马子麟;社会分化的调控:准则、周期、模型[J];管理科学文摘;1995年03期

4 李振;我国社区中介组织参与下的社会分化和整合机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文军,朱士群;社会分化与整合及其对中国社会稳定的影响[J];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12期

6 彭拥军;中国社会分化与教育选拔状况分析(1949~1978)[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7 邢虹文;;网络消费的群体特征与社会分化[J];电影新作;2001年01期

8 田华;论当代社会分化中的新生弱势群体[J];学术探索;2001年03期

9 崔凤,张海东;社会分化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及其政策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姚万禄;现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分化后果考察[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家博;;当代中国社会分化的特征刍议[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建华;;从马克思到卢曼:社会分化与整合研究及启示[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沙志芳;;加快农村社会分化重构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李济春;;浅谈当前农村社会分化原因及治安管理对策[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5 于长江;;社区内部社会分化与社区认同感[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6 汪前元;朱光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共政策视角[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晓升;;构建和谐社会需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体制[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8 吴忠民;;略论20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郑宇硕;;这份工做好了吗?——评价曾荫权政府的表现(节选)[A];当代港澳研究·第6辑[C];2012年

10 王玉先;;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消除农民工歧视[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平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建设:修复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分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 张秀梅;一部关于中国社会变迁的力作[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樊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人员;英国骚乱与国家暴力:新自由主义的诅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构建和谐社会须注重三大社会效应[N];铁岭日报;2007年

5 张曙光;合理的“分界”与合法的“越界”[N];光明日报;2008年

6 孙立平;社会分化与利益表达[N];经济观察报;2003年

7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 赵国军;“财政悬崖”折射美国社会分化[N];文汇报;2012年

8 查雯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系博士生;从泰国到中东[N];东方早报;2012年

9 尚军;社会分化:美国大选过后添新愁[N];中国国防报;2004年

10 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构建以权利为基础的制度安排[N];南方周末;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邢虹文;受众的社会分化与社会认同的重构[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修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分化与政治调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江玲;在社会分化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华军;发展的挑战:山地道路与社会分化[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杨振兴;当代我国社会分化对人发展的影响[D];湘潭大学;2008年

5 何朝银;当代中国农村人口流动与农村社会分化问题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亚宁;村落的社会分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陈巧;不同时期婚姻配对模式的变化趋势[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567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567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f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