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家庭的现状与特征分析
本文关键词:流动家庭的现状与特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章基于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家庭规模、代数、结构和居住安排等方面,描述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家庭特征。结果表明,家庭规模为2.46人;平均1.54代人;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占68.6%),单人家庭次之(占27.0%),主干家庭和其他家庭各占3.3%和1.1%;2/3的子女与流动父母同住。但是,全国的平均水平掩盖了较大的地区性差别:中部地区和跨县流动者的家庭规模最大、代数最多、家庭结构更复杂、子女更易与父母团聚,而在东部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带跨省流动者中,家庭规模最小、代数最少、结构最简单,团聚更不易。这些特点透视出,各地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对家庭团聚设置的门槛不同,同时也折射出流动人口的自选择性。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 家庭规模 家庭结构 居住安排 家庭团聚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工家庭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10BRK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流而不迁”到进城落户——基于农民工理性算计的抉择及其制度约束(71073164)
【分类号】:C924.2
【正文快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流动家庭化趋势日渐明显;“家庭化”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流动过程,二是流动结果(本文定义为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家庭特征)。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是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而流动所引发的家庭变迁无疑会带来多方面深刻的家庭和社会后果。流动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培刚,庞荣;都市农民工家庭化流动的社会效应及其对策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2 张航空;李双全;;流动人口家庭化状况分析[J];南方人口;2010年06期
3 郭江平;农村人口流动家庭化现象探析[J];理论探索;2005年03期
4 唐震;张玉洁;;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迁移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9年04期
5 熊少严;;流动人口家庭化子女教育影响因素与支持策略[J];青年探索;2010年04期
6 王志理;王如松;;中国流动人口带眷系数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与经济;2011年06期
7 翟振武;段成荣;毕秋灵;;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与分析[J];人口研究;2007年02期
8 陈国华;;城市流动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1年01期
9 邵岑;张翼;;“八零前”与“八零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行为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2012年04期
10 陈卫;刘金菊;;人口流动家庭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J];人口学刊;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鹏飞;刘强;;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2 黄匡时;;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回顾与展望[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3 谢蕾蕾;宋志刚;;北京市流动人口总量和分布结构特征研究[J];数据;2009年10期
4 许迎春;何丽华;王建新;岳朋朋;俞文兰;宋文质;王生;;北京市158家企业流动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现状调查[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5期
5 侯建明;;流动人口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叶裕民;袁蕾;;转型期中国农民工住房与规划政策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年02期
7 段成荣;邹湘江;;流动人口发展趋势与北京市人口规模调控[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1年05期
8 张志胜;;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的阙如与重构[J];城市问题;2011年02期
9 刘盛和;胡章;邓羽;;基于区域差异类型的流动人口快速监测方法[J];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10 李芬,慈勤英;城市流动学龄人口义务教育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楚文杰;;北京人口规模变动趋势及对策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张秀梅;甘满堂;;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与城市适应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夏显力;张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西北地区为例[A];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俊;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黄建玲;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后评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婷;中法移民聚居区更新政策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熊凤水;流变的乡土性:移植·消解·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叶旭军;城市外来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田文江;郊区城市化机理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逯进;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蒋春娟;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迁移行为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超;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者职业危害KAP调查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许艳萍;城市流动儿童学业压力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卿秋艳;留守妇女与外出丈夫的互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丹丹;城乡迁移与婚姻关系[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娴;来沪人员社区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蔡红辉;浙江省中心镇人口集聚问题与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媛;进京农民工对其3-6岁子女的教育期望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静;城市化进程中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艳;;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2 郭志刚;北京市家庭户的变化及外来人口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3 胡玉萍;;留京,还是回乡——北京市流动人口迁移意愿实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4 李伟东;;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5 王培刚,庞荣;都市农民工家庭化流动的社会效应及其对策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6 熊少严;;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整合与学校教育的指导策略[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风笑天;;在职青年与父母的关系: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8 于学军;;中国流动人口的特征、需求和公共政策思考[J];开放导报;2005年06期
9 叶苏;厦门市流动人口的居住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人口;2005年01期
10 傅崇辉,向炜;深圳流动育龄妇女生育子女数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人口;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琳,,李新建,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新时期中国的家庭与人口问题“中国的家庭与人口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人口科学;1997年01期
2 叶苗;;让40万新市民融入和谐新北仑——从徐义胜典型宣传看北仑区流动人口宣传思想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通讯;2008年02期
3 ;保障流动人口权益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6年12期
4 李伯华;宋月萍;齐嘉楠;唐丹;覃民;;中国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报告——基于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调查[J];人口研究;2010年01期
5 ;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0年12期
6 熊郁;;中国老年人口家庭结构的主要特征分析[J];南方人口;1990年01期
7 唐勇林;张翠玲;;以“建设幸福广东”进一步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年08期
8 本刊编辑部;蔡建峰;曹艳琴;范建军;刘进兴;;流动人口管理,河南亮点频现[J];黄河.黄土.黄种人;2008年07期
9 李晓霞;;维吾尔族家庭规模初探[J];新疆社会科学;1993年03期
10 邱卫国;;流动人口子女面临的互动困境[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晓红;;西宁市家庭结构的变化与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2 王永尧;王琳;;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应与减轻贫困并举[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3 宋元梁;;陕西落后农村计划生育户养老保险模式研究[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艾邋周雅;红花岗区将关爱流动人口落到实处[N];贵州日报;2008年
2 周丹波;让流动人口同享阳光[N];甘肃日报;2007年
3 特约记者 沈念梓 通讯员 虞江丽 沈专利;这里没有“外乡人”[N];中国人口报;2007年
4 雪冬 记者 于天牧;从防范型“管理”转为体贴型“服务”[N];盘锦日报;2006年
5 黄文辉;父母子女双受益[N];中国人口报;2007年
6 记者 杨学聪;北京家庭数五年增113万户[N];北京日报;2006年
7 李晓东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积极应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N];中国人口报;2007年
8 记者 赵耕;十个新生儿六个是流动人口子女[N];北京日报;2006年
9 特约记者 陈贤泽 梁连雄;市民化服务让流动人口感受温馨[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记者 李浩明;我国人口流动渐趋家庭化[N];文汇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清芝;中国农村人口结构综合调整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2 王凤鸣;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宜居社区开发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磊;人口结构对住宅需求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2 鲁甜;外来流动人口的贫困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3 田达;当前中国流动人口的成因、问题及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祥德;福厦泉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问题及内部差异[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何文艳;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与住房需求的预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邱卫国;西北流动人口子女在校同辈群体互动模式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刘谋文;清代湖南人口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8 王春雨;城市低密度住宅的人口学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9 于群顺;长三角独生子女规模估计及其养老支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刘强;我国房地产住宅市场细分的人口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流动家庭的现状与特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68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