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中国乡—城人口迁移的驱动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16:52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家实行赶超战略的大背景下,城镇和乡村日渐割裂和分化,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逐渐形成。改革开放至今,轰轰烈烈、规模空前的人口大迁移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的同时,相应地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准确把握乡城迁移人口的本质。研究建立起包含宏观维度和微观维度的、多层次的乡城人口迁移驱动机理结构体系。首先,分别从宏观维度和微观维度解析中国乡城人口迁移的时空演化形态。其次,对中国乡城人口迁移驱动因素分成三部分进行探讨:乡城迁移人口迁出行为的决定因素、乡城人口迁移流向的决定因素以及社会关系对于乡城迁移行为的驱动作用。其中,前两部分从宏观维度展开研究,后一部分从微观维度进行补充分析,最终形成较为完整的乡城人口迁移驱动因素结构体系。宏观层面,采用全国人口普查的大数据,解析乡城人口迁移时空演化规律,建立模型和指标体系分析由乡到城的迁移人口迁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利用加入空间相关性的0D模型分析省际乡城迁移人口流向的影响因素。微观层面,选取中部人口净迁出大省中典型人口流出大市中的两个行政村,收集两村38年以来完整的迁移数据,进行圈层结构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SNA)。此外,通过QAP回归分析验证社会关系对于乡城人口迁移行为和流向的作用。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乡城人口迁移效率分析表明,乡城人口迁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省份人口再分配的有效机制。全国31个省市地区中拥有较高城镇迁入率的地区在空间上逐渐形成“V”型分布,即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西北的省份,而拥有较高乡村迁出率的地区在空间上逐渐形成“O”型,即相互接邻的中部省份,这种“V”型和“O”型的空间形态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强化。第二,乡城人口流动迁移圈层结构分析表明,根据农村人口走出乡村的程度,由乡到城的流动迁移人口群体可划分为为四个层级,四个层级间存在互动,这种互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既有渐进式的、跃迁式的,还存在反复,且这些互动在空间层面上均有体现。在不考虑举家落户可能性时,大部分农村迁移人口倾向于选择迁入中心城市,而在进行举家落户或定居时会选择“降级”定居,即举家定居城镇的行政级别比之前单独外出谋生的城镇级别低一级或多级,乡城流动人口存在较多选择中心城市作为谋生城市、选择小城镇作为定居城市的情况。第三,对乡城人口迁移的迁出驱动因素分析发现,在城乡关系的第一阶段(1978-2003年)乡城人口迁移更多是一种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释放,在解除人口流动的政策压制后人口流动回归到自然变动状态的反弹。在城乡关系的第二阶段(2003-2016年),城镇经济水平与就业因素与乡城人口迁移规模显著正相关。且城镇的“拉力”对于农村人口从乡到城迁移比农村的“推力”作用更强。此外,社会保障和基础教育的相关因素呈显著负相关。第四,对乡城人口迁移的迁出驱动因素分析发现,距离因素对于省际乡城人口迁移流向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迁出地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越高、农业人口数量越大、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越低的地区,其农村人口向外迁移的“推力”就越大;迁入地的产值水平、就业机会、公共服务水平和自然气候条件对于省际乡城人口迁移的流向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随着时间推进,迁入地整体的社会文明程度开始对农村人口跨省迁移的流向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并且迁入地生活环境类因素对于乡城人口跨省迁移流向的正向影响越来越大,意味着农村迁移人口在选择目的地时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改善。第五,社会关系和亲属关系均明显地影响着农村人口迁移的流向,选择跨省迁移的农村人口相较于省内迁移的群体来说表现出更多对于强联系的依赖。乡城人口迁移已经形成以先行者为引领、以核心家庭为单位、以亲属关系为纽带的“链式”带动,扩大化的家庭迁移的趋势成型。
【图文】:

总产值,年鉴,工业企业,乡镇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逦第二章中国城乡关系与乡城人口迁移的阶段特征逡逑即除了乡村中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和城市中以工业为主的现代经济并存的经济结逡逑构之外,乡镇中也存在着传统农业经济和乡镇工业经济并存的二元状态。家庭联产承逡逑包责任制的确立和乡镇企业的出现释放了乡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积压多年的活力,一逡逑定程度上弱化了城乡二元分割。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城乡差距快速缩小,城乡矛盾缓逡逑和。同时,小城镇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提供了一个中间选择,在国家逡逑政策的鼓励和配合下,小城镇快速发展。逡逑1982年1月,中国中央出台文件,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都看作是社会主义逡逑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在此之后,,我国政府通过连续多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逡逑迅速解决了以前几十年没有解决的吃饭问题。随着农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到1985逡逑年前后,全国大多数地方出现了农业劳动力富余的现象。这就是中国农民的“造田运逡逑动”。然而,在当时人口流动被严格约束的情况下,农业剩余劳动力难以向城市中的逡逑现代工业部门流动,这促成他们在乡村附近办起了工厂。这就是中国农民的“造厂运逡逑动”。逡逑40000逦.............一逡逑

纯收入,年鉴,变动趋势,数据来源


第二章中国城乡关系与乡城人口迁移的阶段特征逡逑及生产手段等的转变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逡逑如图2-1所示,丨987年当时我国全部乡镇企业的总产值规模约为4764亿元,在农村逡逑社会总产值中的占比达到50.4%,企业创造的总产值首次高于农业创造的。1991年,逡逑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占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1992年乡镇企业总收入逡逑达15931亿元,实交国家税金达500亿元。逡逑此外1985年我国将己经实施了三十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逡逑农产品经营开始全面放开,大部分农产品均根据市场来进行定价。农村经济逐渐放活,逡逑农民收入逐渐增加。逡逑由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加入,农村居民收入显逡逑著提高。据测算,乡镇企业为农村人口提供了约1.25亿多个就业岗位。如图2_2所逡逑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f ;;二元经济作为一个发展阶段的形成过程[J];经济研究;2015年07期

2 胡科林;郑新奇;;中国省域人口迁移模型构建[J];测绘科学;2015年06期

3 杨晓冬;武永祥;;协调发展视角下的城乡人口迁移地区差异计量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年05期

4 李文溥;熊英;;“刘易斯拐点”的一个理论证伪——基于产品市场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5年05期

5 王亚平;蒲英霞;马劲松;陈刚;王结臣;;基于空间OD模型的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机制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6 陈雪原;;关于“双刘易斯二元模型”假说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年03期

7 鲍超;;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及用水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J];地理学报;2014年12期

8 陈锐;王宁宁;赵宇;周永根;;基于改进重力模型的省际流动人口的复杂网络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10期

9 郑鑫;;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4年06期

10 李强;;农民工举家迁移决策的理论分析及检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成;基于农村居民迁移行为与意愿分析的城市化道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11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711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8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