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17-03-30 21:18

  本文关键词:“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源于多种因素,“人口红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前,我国的人口红利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劳动人口比例和劳动力配置效率。但人口红利并非可持续。长期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参与率将下降;短期看,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依然存在,不利于劳动力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消除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是实现我国“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的重要措施。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经济增长 人口红利 劳动力配置效率 劳动力素质
【分类号】:C924.2;F1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从1978至2005年,中国G D P实现了年均9%的增长速度,这一成绩被称为“中国奇迹”。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Baiding H u和M ichael M cAleer利用中国30个省份从1991到1997年间农业部门的面板数据,估计出大部分省份农业经济的增长源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2 郭继强;;教化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新形式[J];经济学家;2006年04期

3 王洪春;;从“人口红利”到“健康红利”[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05期

4 汪小勤,李金良;教育投资与农业发展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05期

5 汪小勤,田振刚;论我国城乡人口迁移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业乾,邵同尧;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关系支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陈敏;差异·调试·融入——浅谈农民工再社会化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刘晓岚;;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与和谐城市之构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窦开龙;欠发达地区农民工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郭开怡;流动人口自组织论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徐莺;;农民工融入城市之难的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原新;万能;;流动人口、非正规就业与大城市发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窦开龙;我国农民工弱势群体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三论我国弱势群体[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9 符平;江立华;;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局限与突破[J];调研世界;2007年06期

10 谭铁军;;完善农民工教育内容 促进农民工城市适应[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朝明;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2 刘秀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王海燕;我国农民非农化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5 毛德智;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蔡志海;农民进城[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方玲玲;媒介之城[D];浙江大学;2007年

8 宋艳;进城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牟新云;基于需要理论的进城农民工行为分析与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李丽辉;技术进步对劳动力流动的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成杰;城市居民个人背景与其职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熊红英;餐饮业农民工的闲暇生活方式[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彭远春;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赵慧卿;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5 姚宗建;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6 黄英;90年代后期以来北京外来流动人口分布变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阮慧斌;工业化进程中城市与乡村的关系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8 李伟梁;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马小勇;制约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制度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10 谭正萍;成都市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宗兆昌;经济学中的人类观念和对观念的经济学分析——对诺斯意识形态理论的补充[J];江海学刊;2000年04期

2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年04期

3 涂玲,卢光t;生物医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浅议——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技术创新实践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5年01期

4 罗卫东;论现代经济增长与“精神资本”[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王开国,宗兆昌;论人力资本性质与特征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令国;;后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后发优势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年05期

2 海闻;;对待经济增长不能走极端[J];共产党员;2011年14期

3 ;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六大问题[J];求知;2005年02期

4 ;质量型经济增长更具里程碑意义[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1年02期

5 薛剑虹;;信息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效应分析与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14期

6 万军;;《经济增长及其可持续性研究——兼论河北省经济增长问题》书评[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3期

7 李海申;景志英;苗绘;;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和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5期

8 张叶峰;王文寅;;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9 李玉如;;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孙静;;试析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作权;;美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刘天祥;;专业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文;;改革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桂田;;市场形态的重大转变及经济增长面对的新问题[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10 张建民;刘振娥;;流通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欣;经济增长有所放缓是件好事[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记者 张小梅 张骅;解决经济增长有效支撑是关键[N];中国企业报;2005年

3 记者 孙秀霞;我省经济增长保持良好态势[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李昌鸿;美经济增长步伐放慢[N];证券时报;2005年

5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孙立坚;经济增长放慢如何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澳大利亚力保经济增长[N];光明日报;2008年

7 本报评论员;迅速行动起来 力保经济增长[N];宁波日报;2008年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巴曙松;推进转型,寻找经济增长新空间[N];文汇报;2008年

9 特约记者 张进喜 通讯员 俞丹;201个项目助青市经济增长[N];吴忠日报;2008年

10 林阿玲 赖敏麟;龙岩经济开发区 四项措施力促经济增长[N];闽西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4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5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6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李未无;汇率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9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郭为;中国的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丁昌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8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9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洪艳;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78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1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