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背景下上海外来人口居住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06:17
【摘要】: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人口,从而成为典型的移民城市。如今上海正在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而庞大的外来人口规模及其带来的复杂的住房问题将使得全球城市的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不断推进的城中村拆迁改造加剧了低收入外来人口的住房困境。如何妥善解决外来人口的住房安置问题,将成为上海迈向包容、多元的全球城市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城中村居住的外来人口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该群体的居住状况和居住选择,以期为上海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参考。本文以国外居住选择的经典理论、低收入群体居住选择相关研究以及国内对外来人口居住状况和居住选择的实证研究为理论基础,以上海市即将陆续动迁的8个城中村为研究区域,以2017-2018年间开展的上海市城中村外来人口居住状况问卷调查为数据基础,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城中村外来人口的基本特征和当前的居住生活状况;通过SPSS因子分析法将外来人口进行居住决策时考量的诸多因素进行归并,构建外来人口居住偏好的维度结构;并揭示在面临城中村拆迁改造,即将失去临时居所发生居住流动之际,外来人口再次进行居住选择时的居住偏好与选择现住所时是否产生变化,如何变化,并解释引起外来人口居住偏好变化的原因;随后进一步了解外来人口的留居意愿,以及留沪人员的择居意愿,采用逻辑回归方法探讨影响其留居、择居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及其职业地位已产生分化。2)城中村外来人口以举家迁移为主,但流动性大,居住条件恶劣。3)城中村外来人口在进行居住选择时主要考虑以下六个方面的因素,按重要程度依次是经济方面、就业方面、住房条件方面、社会关系方面、家庭构成方面和建成环境方面;六个方面中,社会关系的重要程度呈下降趋势,建成环境的重要程度有明显提升。4)经济方面的房租价格是外来人口最为看重的因素,且有显著增长;其次是就业方面的职住距离因素,而住所周边是否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则不被重点考虑;住房条件方面的住房设施指标重要性提升幅度最大,居住面积也有显著提升,说明外来人口有改善住房条件的意愿;社会关系方面的与亲戚老乡朋友住得近是唯一一个重要程度下降的指标;家庭构成方面,子女教育因素也有显著提升;建成环境方面往往不被外来人口考虑,但相较以前,外来人口对该方面的考量有所增加。5)社会分层因素中的经济收入变量和职业稳定性变量对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留居意愿有决定性影响。经济收入越高,且有稳定工作,外来人口留沪意愿越强烈。6)社会分层因素、外来人口的城市化水平因素及当前的居住状况对其择居意愿都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在沪年限越长,随迁人口数越多,现有住房设施越多,人均住房面积越大,越倾向于选择住房条件主导型的住房;同时受教育程度和年龄与职住平衡型择居意愿存在显著联系;年龄越大的外来人口越倾向于房租主导型住房,将继续徘徊于城中村、城郊村等房租便宜的社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22
本文编号:2783610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洋;;北京流动人口社会分层及机制研究[J];中国名城;2015年11期
2 汪明峰;程红;宁越敏;;上海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5年08期
3 王春蕊;杨江澜;刘家强;;禀赋异质、偏好集成与农民工居住的稳定性分析[J];人口研究;2015年04期
4 陈可石;邰浩;;兼顾流动人口需求的城中村改造探索——以深圳五和、坂田、杨美村改造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5年07期
5 何深静;齐晓玲;;广州市三类社区居住满意度与迁居意愿研究[J];地理科学;2014年11期
6 刘于琪;刘晔;李志刚;;中国城市新移民的定居意愿及其影响机制[J];地理科学;2014年07期
7 郑建明;朱春奎;;上海市外来人口长期居住意愿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年07期
8 林雄斌;马学广;李贵才;;快速城市化下城中村非正规性的形成机制与治理[J];经济地理;2014年06期
9 解永庆;缪杨兵;曹广忠;;农民工就业空间选择及留城意愿代际差异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4期
10 于涛方;;中国城市人口流动增长的空间类型及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2783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78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