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长株潭地区生态适度人口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12 09:13
【摘要】: 国内外关于适度人口的研究古已有之,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长株潭“两型社会”背景下生态适度人口的研究。这完全符合长株潭地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宗旨,也是对可持续适度人口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研究在分析影响长株潭地区生态适度人口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与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前提下,,基于两个模型——“P-E-R”区域匹配模型与生态足迹模型对长株潭地区生态适度人口进行计算,结果发现:(1)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速度保持同一性。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口数量也在以一定速度增长。(2)人口容量和适度人口并不相等。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某种程度上人口容量要大于适度人口。长株潭地区的经济人口容量、资源人口容量均大于经济适度人口容量、资源适度人口容量。(3)资源适度人口容量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急剧地变化,经济适度人口容量却在不断地增加。(4)不同类型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具有不同的人均生态足迹供需状况。(5)不同模型下的生态适度人口大相径庭。例如,2005年长株潭地区的生态适度人口,“P-E-R”区域匹配模型的计算结果为1122.48万人,而生态足迹模型仅为302.34万人,这与模型自身存在的缺陷有着很大的关系,可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做出趋势预测,弥补·“P-E-R”区域匹配模型的缺陷。(6)未来几年内,长株潭地区的生态适度人口容量将不会发生急剧变化。 从对长株潭地区的生态适度人口分析来看,该区域处于超载状态,所以,采取措施应对这一状况是必要的,以有利于“两型社会”的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C922
【图文】:

地图,地图,县级市,炎陵县


4个县,代管l个县级市,即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天元区,株洲县、枚县、茶陵县、炎陵县,醛陵市;湘潭市辖2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即雨湖区、岳塘区,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见图3一1,左图阴影部分为该城市群,右图为全貌。彝彝罐豁豁夔夔图3一1长株潭城市群地图(来源于 http:/八ieb乒.baidu.com/r?kz=565804502)长株潭城市群由长沙、株洲、湘潭三个主要城市组成,呈品字结构,各个城市的距离约45公里,位于长江中游之南,南岭以北,处在湖南省中东部丘陵地区,地理坐标为 110053’到 114015’,北纬 26003’至2805’。中有湘江自南向北穿流而过,南接衡阳、郴州市,西邻娄底、邵阳市,东邻江西省萍乡市吉安地区,总面积约2.824万平方公里

对比图,长株潭,人口数,湖南省


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6392.006428.006465.006502.006532.006562.056595.856628.506662.806697.706732.106768.106805.706845.201201.141208.171213.741222.121231.101239.261239.661249.661257.391267.041289.501299.441309.961316.8818.7918.8018.7718.8018.8518.8918.7918.8518.8718.9219.1519.2019.2519.247000

时序图,长株潭,时序图,序列


相伴概率519.的值均小于0.01,表明多数未能进入随机区间,所以认为生态适度人口是自相关的,该序列存在着趋势。因此,需对该序列进行变换以剔除趋势,使其平稳化。实际上,从图5一2我们就可以看出,生态适度人口序列具有曲线趋势,为了减少序列波动,这里需要对其进行自然对数变换,目的是让结果在0一l之间变换,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然后,再进行一阶逐期差分,结果如表5一8所示。①自相关系数是表示时间序列滞后k个时间段的两项之间相关的程度。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安和平;崔新锋;;毕节地区人口承载力与经济适度人口容量初步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谭伟良;苏州市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N];中国人口报;2009年

2 李万郴 湖南省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 推动湖南科学发展[N];中国人口报;2011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杨子慧;踏着人口发展的足迹探索[N];黑龙江日报;2009年

4 王克亭;人口与资源环境及气候变化的调查研究[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璋;中国1978-2020年自然地域系统压力分析及预测[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晖;朝阳区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人口规模调控战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袁辉;三峡重庆库区水环境适度人口容量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邓德芳;新疆北疆城镇区域人口城市化过程、机制及发展趋势[D];西北大学;2009年

4 王鹏;城市分区适度人口、演化模式及其特征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冯磊;基于可能—满意度和粗糙集方法的适度人口及其决策属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廖艳红;长沙市中心区居住人口容量规划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何慧;基于EOP-MM模型的湖南省适度人口规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秀丽;长沙市流动人口特征及其适度规模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闫霞;绿洲人口变化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谢伟平;1996-2008年浙江省生态足迹的测算与动态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90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790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8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