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生育变化及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口生育变化及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在"六普"汇总数据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中国人口的生育水平、生育模式的变化和生育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生育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结构性因素逐渐成为左右未来中国生育水平走向的决定性因素;生育模式正在向初婚初育间隔扩大,生育孩次向低孩次集中的方向发展;尽管年龄别已婚生育率的变化使得中国一般生育率上升9.613%,在导致生育水平下降的各因素中,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婚姻状态等人口因素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研究结果对于正确理解我国的人口形势,科学地规划和调整人口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广东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深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第六次人口普查 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 影响因素
【基金】:广东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GD11CSH02)
【分类号】:C924.21
【正文快照】: 当代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人口的生育行为也因此发生着深刻变化。中国实行了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对生育的影响在现阶段已充分表现出来,人口城市化、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等社会因素,以及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婚姻状态等人口因素,都将对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毅;逐步提高平均生育年龄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1991年02期
2 郭志刚;对中国1990年代生育水平的研究与讨论[J];人口研究;2004年02期
3 于学军;中国人口生育问题研究[J];南方人口;2000年04期
4 王金营,王志成,何云艳,段成荣;中国各地区妇女生育水平差异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兼对1990—2000年期间各地区生育水平下降因素考察[J];南方人口;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贵,潘存德,彭世揆,周林生;天山云杉种群统计与生存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张柔,崔凤祥;宁夏地区体育人口活动项目的参与率及变动因素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郑真真,郑晓瑛;宫内节育器在中国使用状况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5年05期
4 郑晓瑛;中国已婚育龄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的状况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6年03期
5 朱丹;高校信息用户规模分析与培养对策[J];晋图学刊;2005年04期
6 谢安;;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趋势及完善养老保险体制的研究[J];开放导报;2006年04期
7 谭克俭;我国农村居民生育意愿转变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曾毅;利用普查数据估算平均初婚年龄与平均初婚初育间隔的方法及其在四普资料分析中的应用[J];人口与经济;1992年03期
9 周皓;低生育率条件下的中国人口控制[J];人口与经济;2000年05期
10 张洪阳,杨虎;重庆市人口分布模型与特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平;中国旅游人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光辉;中国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丁仁船;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劳动供给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照宁;县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2 马晓钰;和田人口增长变化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3年
3 张洪阳;重庆市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与模型诊断[D];重庆大学;2003年
4 宋丽芝;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口容量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5 陈强;人口系统模型及人口状况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于珊瑚;我国生育政策及其对生育水平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7 王倩;年龄相关的单一种群动态模型数值解法[D];新疆大学;2005年
8 唐应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评估[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胡航宇;非寿险损失和理赔分布拟合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王承强;超低生育水平下的山东省区域人口发展态势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营;低生育率水平下人口发展的经济后果分析[J];南方人口;2004年03期
2 王金营,王志成,何云艳,段成荣;中国各地区妇女生育水平差异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兼对1990—2000年期间各地区生育水平下降因素考察[J];南方人口;2005年02期
3 郭志刚;时期生育水平指标的回顾与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0年01期
4 陈友华,陆建新;中国生育率的地区差异及其政策选择[J];人口与经济;2003年04期
5 于学军,王志春,杨恂;中国80年代的早婚早育状况及其对人口控制的影响[J];人口研究;1994年01期
6 曾毅;我国1991—1992年生育率是否大大低于替代水平?[J];人口研究;1995年03期
7 郭志刚;从近年来的时期生育行为看终身生育水平──中国生育数据的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的研究[J];人口研究;2000年01期
8 于学军;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总量和结构的估计[J];人口研究;2002年03期
9 张为民,崔红艳;对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的初步评价[J];人口研究;2002年04期
10 丁峻峰;浅析中国1991~2000年生育模式变化对生育水平的影响[J];人口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焱;;关注性别平等 稳定低生育水平[J];黑河学刊;2007年04期
2 马瀛通,冯立天,冷眸;三大人口高峰与中国现代人口转变[J];人口与经济;2000年02期
3 ;稳定生育水平 促进和谐发展——华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掠影[J];渭南政报;2007年10期
4 周江涛;汤文建;;广东省生育水平偏高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8年02期
5 于学军;中国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J];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02期
6 张笑秋;;寇尔生育指数的改进及其应用分析——基于女性婚姻结构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03期
7 董杰;人口城镇化与人口控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8 尹文耀;;论人口的非农化与妇女的生育水平问题[J];人口学刊;1992年02期
9 郭大平;妇女地位与生育水平[J];人口学刊;1994年03期
10 马瀛通,冯立天;稳定低生育水平 理性与实践的思辩[J];人口与经济;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John Cleland;;生育水平的多样性及其对未来的影响(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口发展的多元模式与健康保障”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钟逢干;;我国城市人口发展现状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卢萍;;出生人口性别比与生态平衡[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陈谊;;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陈卫;;北京市人口发展趋势预测与分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陈友华;;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概念、由来与意义[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侯佳伟;陈卫;;改革开放30年:中国青少年人口发展历程及其趋势[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8 王树新;;北京市积极健康的老龄化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建立[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戴黔;;从社会管理视角下试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生育水平稳定 人口素质提升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N];大连日报;2010年
2 记者 季耀昆;省人口计生委来济检查[N];济南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迎春;2010年新疆人口将控制在2200万内[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7年
4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徐静 倪秀萍;“人口红利”未结束[N];南京日报;2010年
5 记者刘威;克州落实计生奖励政策促农增收[N];克孜勒苏报;2010年
6 记者 晏华超;“玛普”模式试点将全面启动[N];六盘水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一博;我市人口生育水平保持平稳[N];陇东报;2007年
8 记者 王平;2010年:浦东新区将迎来人口出生高峰[N];东方城乡报;2008年
9 见习记者 武耀琳;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水平大提升[N];朔州日报;2008年
10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曾毅;中国二孩政策平稳过渡的时机已到[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秀云;区域人口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苏建明;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四川生育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通格(Bayaraa Naranlungalag);蒙古国人口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5 洪娜;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明;“奖扶制度”可持续性困境与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丽萍;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机制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珊瑚;我国生育政策及其对生育水平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2 聂建华;浙江省生育率变动新态势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周俊山;西藏拉萨育龄妇女的生育探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代秀梅;影响江苏人口生育率的因素探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丽妍;欧洲典型国家生育水平变动后果及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唐桂庆;1990年代末人口流动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丁淑芬;人口流动对生育率影响的统计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8 金永花;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李晓琴;皖北农村妇女生育意愿转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黄晔;中印两国人口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口生育变化及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89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