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年龄制度的代际影响——基于子代生育时间选择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1 20:17
本文基于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制度,估计了父代超过退休年龄对子代生育时间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父代在超过退休年龄之后与之前相比,子代生育概率显著提高大约6—9个百分点,说明子代会根据父代退休时间规划生育时间,以缓解生育和工作的矛盾。本文进一步发现父代超过退休年龄之后,提供的隔代照料时间明显增加,而且父代超过退休年龄对子代生育的效应在低教育程度父代群体中、工资收入较高的子代群体中和在社会托幼成本较高的地区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效应也更大。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提高生育率也是重要的应对措施。本文研究表明,在当前生育机会成本较高、婴幼儿社会照料缺失环境下,这两方面的政策目标存在冲突,采用可选择的退休年龄政策可缓解这一冲突。
【文章来源】:经济研究. 2020,55(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各国退休年龄和初育年龄 图1b 各国老年就业率与生育率
图2更详细地比较父代在退休年龄前后子代生育率的差异。可以看出,父代超过退休年龄时,子代最近一年生育率的趋势有一个明显的跳跃,虽然总体上子代生育率随年龄下降。子代在父代退休前一年选择生孩子的比例为10.75%,在父代退休后一年选择生孩子的比例为13.94%,说明父代达到退休年龄对子代生育时间选择的影响可能是存在的。五、 实证方法
改变父代年龄的断点,设置不同虚拟断点年龄,仍旧采用方程(1)估计父代是否超过这一虚拟断点年龄对子代生育的影响。图3分析了子代生育选择受父代不同年龄断点的影响。可以看到,除了在法定退休年龄前后生育率有明显增加外,其他虚拟年龄断点回归的系数都不显著,或为负,说明退休年龄对生育时间决策的影响并非是未能观察因素带来的巧合。5.改变断点两边带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隔代照料与女性劳动供给——兼析照料视角下全面二孩与延迟退休悖论[J]. 邹红,彭争呈,栾炳江. 经济学动态. 2018(07)
[2]老年父母照料家庭与成年子女劳动供给——基于CFPS微观数据的分析[J]. 卢洪友,余锦亮,杜亦譞. 财经研究. 2017(12)
[3]中国城镇劳动者退休行为及延迟退休的福利效果[J]. 封进,韩旭,何立新. 劳动经济研究. 2017(05)
[4]退休年龄制度对家庭照料和劳动参与的影响[J]. 封进,韩旭. 世界经济. 2017(06)
[5]儿童照管、公共服务与农村已婚女性非农就业——来自CFPS数据的证据[J]. 熊瑞祥,李辉文. 经济学(季刊). 2017(01)
[6]中国人口实际与理想的生育年龄:1994—201[J]. 张银锋,侯佳伟. 人口与发展. 2016(02)
[7]城镇职工退休后就业行为:基本事实和影响因素[J]. 张川川. 劳动经济研究. 2015(03)
[8]利用初育年龄测度终身生育率的探索[J]. 王亚楠,钟甫宁. 人口学刊. 2015(02)
[9]社会保障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证据[J]. 王天宇,彭晓博. 经济研究. 2015(02)
[10]退休与城镇家庭消费:基于断点回归设计的经验证据[J]. 邹红,喻开志. 经济研究. 2015(01)
本文编号:3013371
【文章来源】:经济研究. 2020,55(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各国退休年龄和初育年龄 图1b 各国老年就业率与生育率
图2更详细地比较父代在退休年龄前后子代生育率的差异。可以看出,父代超过退休年龄时,子代最近一年生育率的趋势有一个明显的跳跃,虽然总体上子代生育率随年龄下降。子代在父代退休前一年选择生孩子的比例为10.75%,在父代退休后一年选择生孩子的比例为13.94%,说明父代达到退休年龄对子代生育时间选择的影响可能是存在的。五、 实证方法
改变父代年龄的断点,设置不同虚拟断点年龄,仍旧采用方程(1)估计父代是否超过这一虚拟断点年龄对子代生育的影响。图3分析了子代生育选择受父代不同年龄断点的影响。可以看到,除了在法定退休年龄前后生育率有明显增加外,其他虚拟年龄断点回归的系数都不显著,或为负,说明退休年龄对生育时间决策的影响并非是未能观察因素带来的巧合。5.改变断点两边带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隔代照料与女性劳动供给——兼析照料视角下全面二孩与延迟退休悖论[J]. 邹红,彭争呈,栾炳江. 经济学动态. 2018(07)
[2]老年父母照料家庭与成年子女劳动供给——基于CFPS微观数据的分析[J]. 卢洪友,余锦亮,杜亦譞. 财经研究. 2017(12)
[3]中国城镇劳动者退休行为及延迟退休的福利效果[J]. 封进,韩旭,何立新. 劳动经济研究. 2017(05)
[4]退休年龄制度对家庭照料和劳动参与的影响[J]. 封进,韩旭. 世界经济. 2017(06)
[5]儿童照管、公共服务与农村已婚女性非农就业——来自CFPS数据的证据[J]. 熊瑞祥,李辉文. 经济学(季刊). 2017(01)
[6]中国人口实际与理想的生育年龄:1994—201[J]. 张银锋,侯佳伟. 人口与发展. 2016(02)
[7]城镇职工退休后就业行为:基本事实和影响因素[J]. 张川川. 劳动经济研究. 2015(03)
[8]利用初育年龄测度终身生育率的探索[J]. 王亚楠,钟甫宁. 人口学刊. 2015(02)
[9]社会保障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证据[J]. 王天宇,彭晓博. 经济研究. 2015(02)
[10]退休与城镇家庭消费:基于断点回归设计的经验证据[J]. 邹红,喻开志. 经济研究. 2015(01)
本文编号:3013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0133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