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等级、人口增长差异与城镇体系演变
发布时间:2021-02-11 01:47
针对近30年来中国不同(行政)等级城市人口增长的显著差异,本文从政府偏爱视角阐释城市发展政策对城市人口增长差异及城镇体系演变的影响。以1990—2015年423个城市为样本,选取与城市等级紧密相关的行政审批制即国家级开发区和撤县设区为指标,运用PSM-DID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设立国家级开发区或撤县设区的政府偏爱均有助于城市人口增长,兼有这两方面则效果更显著,有利于发挥产业政策和土地政策的协同效应;城市的市场潜力是政府偏爱效果的重要条件。实证结果还表明,政府偏爱高等级城市以及偏爱沿海而忽视内陆中低等级城市,使得不同等级城市人口增长呈"两头高、中间低"的浅U型特征,加剧了中国城市规模分布不合理程度。为促进城镇体系协调发展、防止内陆中低等级城市相对"塌陷",应打破对高等级城市的偏爱,产业政策和土地政策由"特惠制"转向"普惠制","双管齐下"向具有一定市场潜力的内陆中低等级城市倾斜。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经济.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9 页
【部分图文】:
1990—2015年城市规模与实际增长率
上述检验都表明中国城市规模分布不够合理,到底是哪些城市引致的?为此,本文用Markov转换矩阵分析城市规模的动态演变:St+1=M×St。St+1和St分别表示某城市在t+1和t时所处的城市规模类型,M为某城市从t时i类型到t+1时j类型的转换概率。关于城市类型,本文根据样本特点分为五类。1990—2015年的转换结果如表5所示。图5 2015年核密度估计与正态分布密度
图4 1990年核密度估计与正态分布密度(1)高等级城市:35个城市中有29个属于300万以上人口城市类型,概率(维持或转成,下同)为82.86%;有6个属于100万—300万人口城市类型,概率为17.14%。截至2015年末,高等级城市占30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比例为82.86%(29/35),说明高等级城市决定着Zipf定律的大城市主导特征以及Gibrat定律对数正态分布的长上尾特征。
本文编号:3028323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经济.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9 页
【部分图文】:
1990—2015年城市规模与实际增长率
上述检验都表明中国城市规模分布不够合理,到底是哪些城市引致的?为此,本文用Markov转换矩阵分析城市规模的动态演变:St+1=M×St。St+1和St分别表示某城市在t+1和t时所处的城市规模类型,M为某城市从t时i类型到t+1时j类型的转换概率。关于城市类型,本文根据样本特点分为五类。1990—2015年的转换结果如表5所示。图5 2015年核密度估计与正态分布密度
图4 1990年核密度估计与正态分布密度(1)高等级城市:35个城市中有29个属于300万以上人口城市类型,概率(维持或转成,下同)为82.86%;有6个属于100万—300万人口城市类型,概率为17.14%。截至2015年末,高等级城市占30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比例为82.86%(29/35),说明高等级城市决定着Zipf定律的大城市主导特征以及Gibrat定律对数正态分布的长上尾特征。
本文编号:3028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02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