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福州市流动人口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1-03-02 01:18
  基于人口普查、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和统计年鉴等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福州市流动人口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但分布由集聚转为扩散、来源地趋于开放;流动人口性别年龄结构趋于均衡,迁移"经济性"突出;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整体以中等为主,但空间差异显化;流动人口就业非农化明显,呈"退二进三"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的空间差异、城镇基础差异及规划方向调整、社会保障体制二元化、女性地位提高和迁移模式多元化等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文章来源】:唐山学院学报. 2020,33(06)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福州市流动人口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福州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变化

福州市,比例,流动人口


福州市流动人口来源地有距离逐渐扩大、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变化趋势。2000年福州市流动人口的来源地以省内为主,但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在本县(市、区)内流动的人口和来自省内其他县市的流动人口占总流动人口的比例分别为41.97%和30.43%,而省外流动人口仅占27.60%;其中省外流动人口,市中心的鼓楼区、台江区和沿海的罗源县、平潭县占本区域流动人口总数的比例都在20%以下,而郊区马尾区和沿海县级市长乐市的比例较高,接近50%。2010年以后,市中心的省外流动人口比例进一步降低,郊区及沿海县市的比例则显著上升,而内陆县的省外流动人口比例则呈现为有升有降的不均衡特征(见图2)。上述数据表明,作为省会城市核心区的鼓楼区和台江区对省内其他地区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紧邻市中心的仓山区、晋安区的省外流动人口增幅最大,这和新世纪以来福州城镇空间不断向外扩展是分不开的;外围县如连江县、罗源县、平潭县和永泰县的省外流动人口比例也有较明显上升。2.3 性别年龄结构趋于均衡,迁移“经济性”较明显

流动人口,福州市,程度


图4为福州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变化。由图4可见,福州市流动人口以中等教育程度为主,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比例始终最大,但近年来大专及以上高等教育程度的流动人口占比提高较为明显,体现了流动人口整体文化水平提高的变化趋势。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占比在经历2000年至2010年的显著下降后又有所回升,则可能受到了低龄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的影响。图5为福州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时空变化。从图5可见,若从具体各县(市、区)的变化来看,市中心流动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且提升较为明显;同样是以初中受教育程度为主,郊区以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为代表的低水平教育程度与以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为代表的高水平教育程度的差异较小,而其余地区低教育程度显著高于高教育程度;内陆县的高教育程度提升显著主要是受到大学城建设的影响。


本文编号:3058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058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4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