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人口承载力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1 13:43
本文以包头市人口承载力问题为研究对象,在探讨包头市人口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包头市人口承载力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地的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现状,运用人口预测中的分要素推算法和人口承载力研究中的多目标系统分析法,建立了相关的分析模型,对2020年包头市人口数量和人口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和分析评价。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对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其必然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包头市人口承载力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该市人口、环境、资源的平衡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包头市经济发展迅速,2002年以来制定实施的“包头模式”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三,人口状况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充分体现了包头市工业城市的性质;第四,预测未来人口发展状况的方法较多,本文采用分要素推算法,以不同的生育率为依据,对2020年包头市人口数量进行了预测;第五,在人口承载力研究中,本文采用多目标系统分析法构建了人口承载力分析模型,并通过HDI和HFI指标的计算及人口承载力评价流程的构建,对2020年包头市在不同人口出生率条件、不同GDP发展水平下的人口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第六,针对目前包头市...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综述
1.2.1 有关人口问题的悲观论和乐观论
1.2.2 人口承载力研究的意义
1.2.3 人口承载力的定义、特点和影响因素
1.2.4 中国城市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必要性
1.2.5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1.2.6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2 包头市概况
2.1 包头市基本概况
2.1.1 自然状况
2.1.2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2.1.3 城市规划超前
2.1.4 产业优势明显,经济发展迅速
2.1.5 行政区划特色鲜明
2.2 包头市人口现状
2.2.1 人口变动和经济增长情况
2.2.2 人口分布情况
2.2.3 性别结构
2.2.4 年龄结构
2.2.5 少数民族人口构成
2.2.6 受教育程度
2.2.7 迁移情况
3 包头市2020 年人口数量的预测
3.1 人口预测模型
3.2 包头市2020 年人口数量预测
4 包头市2020 年人口承载力预测
4.1 人口承载力预测模型
4.2 人口承载力评价标准
4.2.1 HDI 与 HFI 的计算
4.2.2 人口承载力综合指数的复合原理与阈值确定
4.2.3 预测结果与评价
5 适度发展人口的政策建议
5.1 深刻把握“包头模式”的内涵,继续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5.2 维持低生育率,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5.3 消除传统观念,优化出生性别结构
5.4 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人口素质
5.5 倡导教育,提升教育水平,特别是妇女的教育水平
5.6 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扩大就业领域
5.7 市场引导和政府调控相结合,促进人口有序流动,提高人口的机械增长
5.8 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
5.9 其他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J]. 邬沧萍,王琳,苗瑞凤. 人口研究. 2004(01)
[2]基于区域资源环境容量的产业结构分析——以北京怀柔县为例[J]. 张晓东,池天河. 地理科学进展. 2000(04)
[3]环境保护与经济计划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研究[J]. 张晓东,池天河. 地理科学进展. 1999(04)
[4]可持续发展的判别模式及其应用[J]. 毕军,章申,唐以剑,蔡强国. 中国环境科学. 1998(S1)
[5]试论城市环境及其容载力[J]. 海热提·涂尔逊,杨志峰,王华东. 中国环境科学. 1998(S1)
[6]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理与方法研究[J]. 曹利军,王华东. 环境科学学报. 1998(05)
[7]温州市粮食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J]. 黄劲松,吴薇,周寅康. 农村生态环境. 1998(03)
[8]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J]. 唐剑武,叶文虎. 中国环境科学. 1998(03)
[9]国外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J]. 蔡宁. 环境科学进展. 1998(02)
[10]广东省土地人口承载能力[J]. 廖金风. 经济地理. 1998(01)
本文编号:3224646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综述
1.2.1 有关人口问题的悲观论和乐观论
1.2.2 人口承载力研究的意义
1.2.3 人口承载力的定义、特点和影响因素
1.2.4 中国城市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必要性
1.2.5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1.2.6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2 包头市概况
2.1 包头市基本概况
2.1.1 自然状况
2.1.2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2.1.3 城市规划超前
2.1.4 产业优势明显,经济发展迅速
2.1.5 行政区划特色鲜明
2.2 包头市人口现状
2.2.1 人口变动和经济增长情况
2.2.2 人口分布情况
2.2.3 性别结构
2.2.4 年龄结构
2.2.5 少数民族人口构成
2.2.6 受教育程度
2.2.7 迁移情况
3 包头市2020 年人口数量的预测
3.1 人口预测模型
3.2 包头市2020 年人口数量预测
4 包头市2020 年人口承载力预测
4.1 人口承载力预测模型
4.2 人口承载力评价标准
4.2.1 HDI 与 HFI 的计算
4.2.2 人口承载力综合指数的复合原理与阈值确定
4.2.3 预测结果与评价
5 适度发展人口的政策建议
5.1 深刻把握“包头模式”的内涵,继续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5.2 维持低生育率,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5.3 消除传统观念,优化出生性别结构
5.4 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人口素质
5.5 倡导教育,提升教育水平,特别是妇女的教育水平
5.6 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扩大就业领域
5.7 市场引导和政府调控相结合,促进人口有序流动,提高人口的机械增长
5.8 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
5.9 其他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J]. 邬沧萍,王琳,苗瑞凤. 人口研究. 2004(01)
[2]基于区域资源环境容量的产业结构分析——以北京怀柔县为例[J]. 张晓东,池天河. 地理科学进展. 2000(04)
[3]环境保护与经济计划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研究[J]. 张晓东,池天河. 地理科学进展. 1999(04)
[4]可持续发展的判别模式及其应用[J]. 毕军,章申,唐以剑,蔡强国. 中国环境科学. 1998(S1)
[5]试论城市环境及其容载力[J]. 海热提·涂尔逊,杨志峰,王华东. 中国环境科学. 1998(S1)
[6]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理与方法研究[J]. 曹利军,王华东. 环境科学学报. 1998(05)
[7]温州市粮食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J]. 黄劲松,吴薇,周寅康. 农村生态环境. 1998(03)
[8]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J]. 唐剑武,叶文虎. 中国环境科学. 1998(03)
[9]国外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J]. 蔡宁. 环境科学进展. 1998(02)
[10]广东省土地人口承载能力[J]. 廖金风. 经济地理. 1998(01)
本文编号:3224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224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