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视角下的流动人口迁移距离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上海流动人口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16 01:56
通过对流动人口迁移距离性别差异的考察发现:(1)女性流动人口的平均迁移距离长于男性23.1千米,个体因素、迁移特征、经济社会因素对男性、女性流动人口的迁移距离存在着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影响。少数民族和农村户籍的女性流动人口的迁移距离明显长于男性。(2)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迁移距离不断增加,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学历的女性流动人口的迁移距离分别增加0.062、0.058、0.098和0.170个单位。(3)女性流动人口的迁移受到距离的阻抗作用强度弱于男性,距离每增加1%,流入的女性流动人口规模降低1.090%,而男性为1.275%。(4)引入经济发展差距(GDP)和收入差距变量后,各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发生变化,女性表现出学历、收入水平越高迁移得越远的特征。
【文章来源】:南方人口. 2020,35(02)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图1 分性别的流动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从流动人口的来源地分布看,安徽、江苏、河南三省是上海流动人口的三大来源地。性别和年龄分布特征较为明显(如图1),总样本中男性占比为57.5%,女性占比42.5%,性别比约为1.35,略高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结果1.25(6)。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相对较轻,其中40岁及以下的流动人口占样本数的79.2%。在年龄的分布形态方面,以40岁为中心分布界限,无论男性流动人口还是女性流动人口均呈右边斜型分布,且流动人口的高频年龄值明显低于30岁。拉文斯坦迁移法则指出发生迁移行为的主要是年轻人,上海流动人口的年龄分布正是对拉文斯坦迁移法则的有力印证。3.2 分析框架
女性流动人口平均迁移距离比男性流动人口平均迁移距离长23.1千米,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和男性迁移距离的差值整体上呈扩大态势(如图3)。具体来看,40岁及以下年龄段,女性流动人口长于男性流动人口的平均迁移距离整体低于50千米,青年女性表现出了比青年男性更长距离迁移的趋势。40~50岁之间女性迁移距离与男性迁移距离虽然在若干个别年龄段存在明显差异,但差值整体基本稳定在50千米及以上。在50岁以上的年龄段,女性流动人口的迁移距离差值起伏较大,迁移距离的“男性优势”与“女性优势”特征共存,其中53岁的男性流动人口平均迁移距离比女性远50多千米,55岁的流动人口,女性在迁移距离方面呈现了更强的长距离迁移趋势,女性的平均迁移距离要超过男性200千米。总体可概括为女性的平均迁移距离更远,其中40岁以上处于“中年段”的女性流动人口在迁移距离方面的“迁移优势”相较年轻的女性流动人口更加突出。4.2 民族与迁移距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出农民工城镇社保参与率的性别差异——基于扩展的Blinder-Oaxaca分解[J]. 吴彬彬.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5)
[2]中国流动人口省际迁移距离及变化[J]. 高向东. 人口研究. 2018(06)
[3]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地缘效应与驱动机制:男女有别吗?[J]. 曾永明. 人口研究. 2017(05)
[4]社会资本与迁移距离:对云南跨界民族外出务工者的实证分析[J]. 孔建勋,邓云斐. 云南社会科学. 2016(06)
[5]流动人口职业流动的收入效应及其性别差异——基于福建的实证[J]. 林李月,朱宇. 人口与经济. 2014(02)
[6]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J]. 王桂新,潘泽瀚,陆燕秋. 中国人口科学. 2012(05)
[7]社会融合中的性别差异:流动人口工作搜寻时间的实证分析[J]. 宋月萍. 人口研究. 2010(06)
[8]农民工职业类型与迁移距离的关系研究——基于沈阳市农民工的实证调查[J]. 杨肖丽,景再方. 农业技术经济. 2010(11)
[9]农村迁移劳动力性别工资差异研究[J]. 黄志岭. 农业经济问题. 2010(08)
[10]广东省迁移女性人口的特点及成因[J]. 郭卫娜,曾荣青,张立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本文编号:3232130
【文章来源】:南方人口. 2020,35(02)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图1 分性别的流动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从流动人口的来源地分布看,安徽、江苏、河南三省是上海流动人口的三大来源地。性别和年龄分布特征较为明显(如图1),总样本中男性占比为57.5%,女性占比42.5%,性别比约为1.35,略高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结果1.25(6)。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相对较轻,其中40岁及以下的流动人口占样本数的79.2%。在年龄的分布形态方面,以40岁为中心分布界限,无论男性流动人口还是女性流动人口均呈右边斜型分布,且流动人口的高频年龄值明显低于30岁。拉文斯坦迁移法则指出发生迁移行为的主要是年轻人,上海流动人口的年龄分布正是对拉文斯坦迁移法则的有力印证。3.2 分析框架
女性流动人口平均迁移距离比男性流动人口平均迁移距离长23.1千米,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和男性迁移距离的差值整体上呈扩大态势(如图3)。具体来看,40岁及以下年龄段,女性流动人口长于男性流动人口的平均迁移距离整体低于50千米,青年女性表现出了比青年男性更长距离迁移的趋势。40~50岁之间女性迁移距离与男性迁移距离虽然在若干个别年龄段存在明显差异,但差值整体基本稳定在50千米及以上。在50岁以上的年龄段,女性流动人口的迁移距离差值起伏较大,迁移距离的“男性优势”与“女性优势”特征共存,其中53岁的男性流动人口平均迁移距离比女性远50多千米,55岁的流动人口,女性在迁移距离方面呈现了更强的长距离迁移趋势,女性的平均迁移距离要超过男性200千米。总体可概括为女性的平均迁移距离更远,其中40岁以上处于“中年段”的女性流动人口在迁移距离方面的“迁移优势”相较年轻的女性流动人口更加突出。4.2 民族与迁移距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出农民工城镇社保参与率的性别差异——基于扩展的Blinder-Oaxaca分解[J]. 吴彬彬.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5)
[2]中国流动人口省际迁移距离及变化[J]. 高向东. 人口研究. 2018(06)
[3]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地缘效应与驱动机制:男女有别吗?[J]. 曾永明. 人口研究. 2017(05)
[4]社会资本与迁移距离:对云南跨界民族外出务工者的实证分析[J]. 孔建勋,邓云斐. 云南社会科学. 2016(06)
[5]流动人口职业流动的收入效应及其性别差异——基于福建的实证[J]. 林李月,朱宇. 人口与经济. 2014(02)
[6]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J]. 王桂新,潘泽瀚,陆燕秋. 中国人口科学. 2012(05)
[7]社会融合中的性别差异:流动人口工作搜寻时间的实证分析[J]. 宋月萍. 人口研究. 2010(06)
[8]农民工职业类型与迁移距离的关系研究——基于沈阳市农民工的实证调查[J]. 杨肖丽,景再方. 农业技术经济. 2010(11)
[9]农村迁移劳动力性别工资差异研究[J]. 黄志岭. 农业经济问题. 2010(08)
[10]广东省迁移女性人口的特点及成因[J]. 郭卫娜,曾荣青,张立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本文编号:3232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2321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